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

感谢本期投稿的老师和朋友,是您的参与和支持为《文学空间》带来更多的精彩。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1张图片
文学空间

本期投稿的老师和文友们:(排名不分先后)原始生命;月明红红;石溪梅;简JN;wl泉水叮咚;明月清风sxw;薇薇dicy。

衷心感谢友友们惠赐佳作,感谢诗友简JN赐稿两篇!祝愿各位文友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创作更多精品。

《端午节》

作者:原始生命

——纪念屈原和诗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年端午节再活一次

寻觅唱《九歌》念《离骚》的诗人

和平下的娱乐精神

龙游江河湖海

不再限于楚境

粽香飘到楚国未知的远方

千百种语言诠释

与疆土、政治、爱国无关

《楚辞》向《天问》

一种诗已经死亡

尸体里葬下信仰、魂魄、传承

一种诗还在生存

汩罗江水读不懂


《端午情丝》

作者:月明红红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日子

总会有绵绵不绝的雨

洒落在清晨的江上

却怎么也不会挡住人们的脚步

这一天要纪念的

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雨中

静静望着

川流不息的江水

倾听你的婉转绝唱

在穿越千年的岁月里

我们仿佛

看到了你的浩然之气

你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刻

就注定了你生命的辉煌


《端午随想》

作者:石溪梅

端午节我们

佩香囊  悬艾叶

辟邪  辟鬼

避开一切的魑魅魍魉

我们戴五丝绳

将天地五行的能量聚来

续自己的命  亲人的命

有谁记得  一个诗人

两千多年前

将信仰交付给了一个国

将生命交付给了一条江

两千年了

一江冷水

浸泡了谁的灵魂


《七古║端午节感怀》

作者:简JN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端午时节粽飘香,汨罗江上赛舟忙。

遥想当年屈大夫,定国安邦激情昂。

怎奈天不遂人愿,四顾朝野无相帮。

郁郁寡欢创楚辞,香草美人暗自伤。

空有家国情怀志,报效无门自沉江。

千年回眸祭贤臣,当年谁识忠良将?

于2019.5.29晚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又到端午(诗一首)》

作者:wl泉水叮咚

每年的这一天

在汨罗在湘江 在祖国的大江大河

一代代龙的传人

从四面八方

去赶赴一场千年不变的约会

他们啊

用威震八面的锣鼓和呐喊

绘就一幅

剽悍和骁勇坚贞与豪迈

相互交融的风景画

每年的这一天

人们就会自觉自愿地用

粽子龙舟艾草还有雄黄酒

把端午

演绎得风生水起

从春秋战国到秦皇汉武

从一个端午到另一个端午

两千多年来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

这个节日

已成为一个民族集体的祭拜仪式

每年的这一天

我会把一种

叫做艾草的草本植物

请回家并带进书房

她带着泥土的清香

让人神清气爽

医书上说

艾草可以去湿散寒止血消炎

其实除了这些

她还医治

乡愁

每年的这一天

我总想用诗歌

与三闾大夫

促膝交谈

那忧国忧民的《离骚》

让我读懂了“哀声民之多艰”的缠绵情怀

那惊涛拍岸的《天问》

让我读出了“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豪情壮志

而那“举世皆浊您独清,众人皆醉您独醒”的人生高度

让你的

精神不灭

灵魂不死


《七绝║端午有感(三首)》

作者:简JN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端午有感之屈原篇

端阳稻米粽飞香,竞渡龙舟笑语扬。

百转千回今祭奠,当年不辩是忠良。

注:中华新韵,平起首句押“十唐”韵。

于2019.5.30

题后记:关于端午的传说有很多,之一是说与屈原有关。屈原,楚国人,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定于2019.5.31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端午有感之伍子胥篇

又到端阳品粽香,

楚吴霸业早成殇。

家国恩怨无需证,

伍子何方是故乡?

注:中华新韵,仄起首句押“十唐”韵。

题后记:关于端午的传说有很多,之一是说与伍子胥有关。伍子胥,楚国人,其父兄遭人陷害,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的重臣。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后,吴王听信谗言,令其自杀。伍子胥临死之言激怒吴王,命人将其尸体装进皮囊沉入江中。伍子胥沉江而死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于是有人认为端午节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他。

于2019.5.31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端午有感之曹娥篇

稻粽飘香祭祀忙,千年孝女美名扬。

烟波浩渺寻慈父,大爱无言自溺江。

题后记:曹娥,东汉著名孝女。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神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另也有传说,认为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她。

于2019.5.31


《记忆中的端午节》

明月清风sxw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走在大街上,附近超市正在播放《渔家傲·忆端午》,罗中旭浑厚的男中音一遍又一遍演唱着熟悉的旋律。妖艳的石榴花开、随风摇摆的垂垂杨柳、五色新丝手腕系、散发着一股浓烈中药味的艾蒿香……儿时的端午节的场景纷至沓来,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久违的童年。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五丝,儿时最值得炫耀的首饰。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从五月初一开始的。

每年的这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便会轻轻摇醒姐妹们,“起来,佩戴五丝了。”我们听到佩戴五丝,激动地一骨碌爬起来,高高兴兴地聚拢在母亲身边,伸出手臂、脚踝请母亲佩戴。母亲一边佩戴一边给我们讲五丝的源由。每年都讲,我们几乎能背下来,但还是很愿意听。

母亲说,端午节是女孩们的节日。用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腕、脚踝上,保佑长命百岁,保佑风调雨顺。

不同年龄的女孩佩戴,是有讲究的:不到三岁的小女孩,年龄太小,只用大红色的粗毛线。三岁以上的用五色五丝,但佩戴起来还有区别。三岁到十二岁的女孩手腕、中指和脚踝都要系。十二岁以上的女孩子只系手腕和中指,不系脚踝。结婚后的妇女只系手腕,大多通常只系一个手腕。一般看看五丝的佩戴就知道一个女孩的大致年龄。

佩戴五丝,最好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清晨太阳出来前佩戴,见到太阳,就不灵验了。如果起来晚了,只能等到五月初五清晨了。

五丝,是那时农村孩子唯一的首饰。佩戴上五丝后,我们的心儿高兴地乐开了花,飞也似得跑到街上找小伙伴们玩。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伸出白白嫩嫩的手臂、脚踝炫耀着各自的五丝。大家互相欣赏五丝,挥舞着一个个嫩藕似的小胳膊小腿,银铃般的笑声撒落一地。

五丝一直佩戴到端午后的第一个雨天。下雨了,母亲找来剪刀,剪下五丝扔在雨水中。常听大人们说,五丝到雨水里会变成小龙。我们虔诚地祝福五丝快快变成小龙,祈祷小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粽香味,是浓得化不开的美味

端午节,最诱惑人的,当数粽子了。

包粽子是相当费事的活。

五月初四这天,吃完早饭,家家户户把米和粽叶分别浸泡在两个大盆里。

起先,老家的人们用黍米或者高粱米拌上扁豆仁、花生仁包粽子。这些米和豆都是自家地里生产的。一般家庭会留出一块地专门种黍米包粽子。黍米粽子香甜软糯,非常好吃。有的年景,黍米收成差,只能包高粱米的。高粱米粽子粗硬,不及黍米香甜,口感亦差,吃起来好像鱼籽,咬在嘴里嘎噔嘎噔响,还不好消化,小孩和老人不能吃太多。

粽叶是上山采的。老家的山坡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波罗树。端午时节,波罗叶长得特别大,还不老,采来包粽子,正好。需要说的是,此波罗非彼菠萝,菠萝是水果,又叫凤梨,而波罗树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除了嫩叶可包粽子外,只能当柴禾烧。

后来,经济发达,交通也便利了。附近集市开始买糯米和黍米。好多人家不再种黍米和高粱,大多买糯米包粽子。糯米粽子更软糯可口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但吃惯了黍米粽子的嘴巴,怎么嚼也嚼不出黍米那股浓郁的香甜味。我们还是喜欢吃黍米的。于是,我家,母亲再包粽子,便包两种米的,一种是糯米,一种是黍米。

吃罢午饭,粽叶浸泡透了,需要清洗。粽叶的表面有一层白绒绒的细毛,要把这一层细毛搓去,才能用。搓的时候,可以将两片叶子面对面相互摩擦。细毛很细,直往汗毛孔钻,挠人。也有人痒得受不了,买个新鞋刷刷。经过反复清洗,粽叶变得干净光滑。

洗净粽叶,米已泡透,便开始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技术活。手巧的,会包出各种各样的的形状,有四方的、三角的、四角的。玲珑可爱,松紧适度,线条分明,干净利落。看上去,就像精美的艺术品。煮熟了,吃起来,味道十足。

手拙的,别提多热闹了。有的包起来,还没等放到锅里煮,就往外漏米,粽叶捆得里凹外凸的,就像一个披着破衣烂衫的叫花子,不中看。煮熟了,米早已跑出来大半,剩下的一点点也无滋无味。这是包松了,不中看也不中吃。也有的,看上去包得四四方方,干净利落,挺漂亮的。但煮熟了,咬一口,硌掉牙。米粒紧紧地抱在一起,还是生的,像石头一样硬。这是包紧了,进不去水,怎么煮也煮不熟,中看不中吃。

我家人口多,包粽子多。母亲经常包到晚上七八点钟,天黑透了才包完。

晚饭后,把包好的粽子拾到大锅里,倒上满满一大锅水,灶底架上柴禾,差不多煮一个晚上。夜里,母亲多次起来,看看锅里的水,续续灶底的柴,捏捏粽子,差不多熟透了,再续些柴禾,一直把粽子闷在锅里。

睡在大炕上,大炕已经烧得热乎乎的烫人。锅里一阵一阵的粽香随热气传过来。我们辗转反侧,不时地问母亲,“熟了吗?好香啊!快熟了吧?”

母亲笑答,“快了,先睡吧,睡一觉就熟了。”

肚子里的那条馋虫啊!被粽香引诱得扑通扑通地乱折腾,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暗暗想,“我要等到吃了粽子再睡觉。”无奈,瞌睡虫爬上来,再也撑不动眼皮,不知不觉睡着了。

睡梦中,粽子的香味更加浓郁。母亲喊,“粽子熟了,起来吃粽子了。”迷迷瞪瞪地翻身,一骨碌爬起来。天已经大亮了,这一觉睡得再香。一眼看到,母亲已拾出许多粽子,晾在盘里,沥沥水分。

原来不是做梦,是真的粽子熟了。迫不及待地穿衣洗手,坐到餐桌旁。这一会儿功夫,餐桌上摆满了碗筷,母亲已在每个碗里放了一捆扒好的粽子。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清香直抵五脏六腑,味道美极了。“别急,别急,慢慢吃,蘸点糖,更好吃,还好消化。”母亲在一边念叨。

吃过粽子,还有鸡蛋。小时候,鸡蛋可是奢侈品。最初每个人分一个鸡蛋。舍不得吃,握在手里,反复把玩。不知道玩了多少天,母亲说,“吃了吧,再不吃就臭了。”才恋恋不舍地剥开皮,粽子锅里的鸡蛋带着米的芬芳和粽叶的清香,别是一番美味。

后来,粮食充足了,家里养的鸡多了,还养了几只鹅。端午节,每个人可以分到一个大大的鹅蛋和两个鸡蛋。鹅蛋的味道更加香浓,别提多么美了。鹅蛋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家舍得吃鹅蛋。不经意间,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养了一回鹅,让孩子们尝尝鲜吧,一年这么一回,一人一个,少换点钱就少换吧。有钱人家买回去不也是吃的?自家产的,咱也不用拿钱买。”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吃过早饭,母亲早已烧开一锅艾蒿水,舀到脸盆里。母亲叮嘱,“每个人都用艾蒿水洗洗手洗洗脸洗洗胳膊,过夏天,身上不长疙瘩。”

那个年代,农村卫生条件差,医疗条件也差,炎炎夏日,小孩子经常长疙瘩生疮。艾蒿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皮肤尤好。家门口竖着一大捧带露珠的艾蒿,是父亲天不明去野外采回来的。听老人们说,端午节清晨带露珠的艾蒿药用价值最高。

“微风送 ,梅露 ,千年后,共思楚 ,离不同 ,花已动,情正浓 ,无意梦 ,暑中,听胡音,诵骚录 ,一弯月, 怀古,漫漫路远修……”

罗中旭浑厚低沉的男中音深情地吟唱回荡在耳边,将我从遥远的思绪拉了回来。

一弯月,怀古,漫漫路远修……

这弯月,再也回不到从前,怀古的心只能轻轻安放,未来的路还很长,无价的亲情伴我慢慢前行。

《端午情》

作者:薇薇dicy

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千百年来

汨罗江涌动着谁的泪水

从汨水到罗水再到洞庭湖

流动的是凄美的《离骚》

从古到今

从屈原入江的那一刻

把心牵百姓和爱国情的悲戚

和最后的绝望一起投入江河里

粽情穿过江河的身体

也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穿越千古绝唱的文笔

龙舟追赶灵魂的纯净

遗憾的波涛拍打着心灵

龙舟的速度、汨罗江的长度

丈量着情和爱的痛彻心扉

后人的双桨划动着世代的传承

五月五

是千年江河的涌动

是端午情的流淌

是不忘初心的遐思

是爱的接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空间七十一期同题作业《端午情》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