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晓松奇谈关于日本的匠心之旅这几期后,触发了我很多思考。
感动
节目里谈到几位大师时候的细节非常让我震撼。第一位提到的是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由于哲哉大师在大家面前非常坦诚的承认,自己就是比较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所以NHK做了个栏目,找了一个漂亮的女实习生去他那里实习两周,结业时需做出一道天妇罗请大师点评。结果大师最后非常生气,当他看到那个女实习生把鱼弄得乱七八糟时,他愤怒的说,“你知道一条鱼经过多少风浪,多少艰辛才能不被天敌吃掉长到那么大,你知道一个渔民是需要几十年的打磨才能做到完好的把这条鱼打捞上来,多少人的配合和努力才能把这条鱼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餐馆最后做成一道美味的料理放到客人的餐桌前吗?你这样胡乱的弄完,结果就是把之前所有人的辛苦都白白浪费掉,不管是对鱼对老渔民还是那些批发商及物流人员,对所有人都很失礼。”节目组的翻译在翻译之前在听到哲哉这样说的时候感同身受的痛哭流涕,也许我们一般人跟难理解那种感情,但只有曾经自己也对一种事物抱有万分的虔诚和尊敬的感情时,才会被别人怠慢的那种无礼感到愤怒和伤心。
在谈到很多日料大师自己开的小店,高晓松也问到,有没有想过阔宽店面甚至是开几家连锁等问题时,基本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不会。因为每一天的每一道料理,都是大师自己亲手准备和制作,在制作料理的同时跟客人聊着自己的食材,生活以及人生感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专注在自己的料理上,同样的食材,同样的菜单。其实我之前也怀疑过,这样不会无聊吗?这种千篇一律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何来乐趣和新鲜感可言呢?
随着晓松老师的讲述,我也慢慢体会到,那只是一种普通人看似没有变化的重复,实际上这些大师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在今天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那种日求精进的实践和努力既不会让他们觉得时间难熬,反而会有一种白驹过隙般的时间感,这件持续了一辈子的事情,让大师们感到简单、充实且非常快乐。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大师们体味出了不同的境界。高晓松老师也提到过一个概念,“装”,人一开始由于你什么也不是,所以也就无所谓装,刚刚小有名气能够被世人所知时,总会有一个给人感觉比较“装”的阶段,再往下突破巅峰状态之后反而又会回到特别真实自然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师级人物,基本都是特别亲切,平易近人,让你感觉很舒服,很自然。
当聊到茶道大师木村宗慎时,高晓松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开学校做培训,这样可以赚很多钱,就可以改善现在的生活也可以买很多自己想买的东西。木村大师直言不讳的谈到,自己也想过,也曾经在欲望面前徘徊过,有了钱想买一个自己特别喜欢很古老的中国瓷碗,可后来仔细思考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当你有了一个宋代瓷碗之后,你又会想要一个元青花,接着又会希望再拥有一个汉朝的玉碗,欲望都是永无止境的,当满足了一个之后就会开始扩张并不断膨胀,这和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道”反而是相互背离的。所以后来也就放弃了利用茶道的名头来获利的念想。
节目里还谈到了一位制作刀的匠人,商人的理念当然是卖出越多的刀利润越高,而正真的匠人,觉得自己为客人制作一把刀,几年之后倘若客人又来找自己重新做一把,反而是自己的耻辱。在他们看来,一把刀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荣耀。那样一种情怀锻造出的一把刀,就注定了匠人的刀与商业世界靠数量获利的刀有着本质的区别。
看完之后,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正真的匠心不仅仅追求质量上的无可挑剔,更是一种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去努力,最后在漫长岁月刷洗中沉淀出的一份情怀以及一颗对自己所从事行业充满热爱的赤诚之心。
感动之余,我也把自己的触动跟一位朋友聊了一些,对于本可以有圈名圈利的资源可利用时,每位大师都最终选择了安贫乐道,而朋友谈到了一点让我开始重新反思关于匠心的本质。大师淡泊名利的前提条件是因为有其他渠道满足自己的生存,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先生存,再生活。
工匠精神
我又重新查了到底什么叫做“工匠精神”:
就是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
其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到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5.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生存与追求冲突
其实查完之后自己就更加困惑了,如果当我们的生存和工匠精神相冲突时,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都还是会选择先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吧。在温饱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任何精神内涵都太过缥缈。达到99%的产品已经可以解决温饱时,总不能贫困潦倒得继续追求那0.99%的卓越吧,况且我们每个经历考试的人都知道,80分到95分的提高容易,而95分到100分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不是之前的数量级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种高出很多个量级的付出之后,还真不一定可以拿到一个100分。
尝试与专注矛盾
其次,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极致的专注,力求精益求精。而所有我们鼓励的跨界和尽可能的多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和工匠精神相矛盾。这几位日本大师也都有一个共同点,极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也一直只活在自己那个纯粹的小世界里,不要说对外界的好奇,就连那50年内日本从一个战败国到达发展高潮再进入低谷时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哲哉的话来说都是我没感觉出外界有什么大的变化啊。于是我开始思考,一味的沉静在自己的小世界真的好吗?每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大多都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面,那势必对其他变化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已经到达了一种极致。回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根本没办法把精力只花费在某一件事情上面,除了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之外,每个普通人也很难只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小世界,工作要努力,家庭要经营,也许还有一堆关系网要你维护,对自己有要求的还忙着持续学习,链接尽可能多的世界,每天忙得打战似得可能还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无意间联想到的罗胖的得到以及007的写作社群,我相信这几位大师倘若也生活在跟我们相同的环境下,同样不会感兴趣,他们依然只选择沉浸于自己的专业世界。可如果从不尝试新事物,哪有机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更何来跨界思考甚至跨领域合作可言?
欲望与清贫的取舍
最后,就是关于节目里大肆渲染的淡泊名利。我个人也非常感动于每一位大师安贫乐道的追求和坚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心浮气躁只求“短、平、快”的社会大环境下,能否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确实值得提倡。然而,这只是相对于那些摆个造型拍个照,就大肆宣传自己有工匠精神,然后以此到处融资大量圈钱的商业作秀行为而言的。可我们普通的小老百姓一味追求安贫乐道真的好吗?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是个人崛起的时代,付费栏目的出现便是曾经个人长久知识积累变现的最快方式,与此同时,我相信很多007的战友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结识的,之所以写作,最真实的内心不也渴求着将来有一天真的可以通过思维的锤炼和自己的努力,完成那个时间自由和财富自由的华丽转变么?否则我相信也不会进入到笑来老师的专栏,更不会成为007的一员。而得到里的同学们为何每天要学习,要精进,要迭代,不都是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跨越目前自己所在阶层,上升到一个更开阔的平台,为自己和家人创建一个更高质量的生存条件吗?我当然相信欲望是无止境的,甚至能够把当初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完完全全的吞噬掉,可如果完全的安贫乐道无欲无求,如果这是自己的追求那么无可厚非,记得晓松老师问茶道大师木村君说,那么清贫的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多年有没有想过改行?木村君反而用很困惑的语言反问道,“我才从事这个行业25年,为什么要改行?”25年人如闲庭信步一晃而过,当然这里高老师也强调,真正的工匠精神就是这样“道在我心,一以贯之”。虽然自己能够乐在其中,可自己的家人真的也能够如此这般清简也其乐无穷吗?无形中其实也强制性的要求家人要跟自己的追求保持一致,那么这是不是就过于苛刻了呢?毕竟,能够有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也是人之常情。
匠心与试新的平衡
对于这几期日本之旅引出的思考,首先,我非常认同关于匠心的精神内涵,并把这些理念引入到平时所做的每一件具体事务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沉下心来,坚持,专注,认真。但我并不认为把匠心作为一个人的毕生追求是个非常明智的做法,不放弃新的尝试,不止步于自己的舒适区,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在专注和持续探索的矛盾中不断的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动态平衡,我想,这个才是提出工匠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小老百姓反思自己,批判性的对待主流所倡导思想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