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对许多孩子们来说是个爱恨交加的东西。
紧张了一学年,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但却又面临着新的压力,或将升入新的阶段(初中、高中),或将升入更高的年级。各个辅导班也开始铺天盖地地宣传,极力夸大未来学习的困难性和提前学的重要性。家长们也在紧张地交流着各种所谓的教育经验和成功失败的案例,极力为孩子做再次起跑前的准备,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从文化课到兴趣班,将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尤其文化课的补习更是做到了极致,让提前学下一学期的那是最基本的,对于个别重点科目,甚至要在一两个月内将初(高)中阶段的内容全部学完。
这样做真的好吗?我不知道,也没兴趣去研究。但我敢肯定,很少有孩子会发自内心地以此为乐。
随着孩子不断地升入新的阶段,学习的任务变得日益沉重。每一次升学都是一次竞争和淘汰。学校和家长的目标坚定且高度一致,想方设法令孩子考出好成绩,冲上好的学校。
为此,大人们也用各种激励办法为孩子打鸡血,不停给孩子灌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现在不吃苦,长大卖红薯”。试图让孩子忍耐住学习之苦,为了那光明的未来。
请问,“以上做法和说法有错吗?”“没错啊,苦尽才能甘来啊。”
“没错?那你试试,别说孩子了,成年人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我就是当年没做到,所以才要孩子做到,不给人生留遗憾!”
道理似乎都很对,但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孩子。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他(她)们愿意吗?
成人尚且不容易做到,孩子好做到吗?
不要用那些大道理来麻痹自己,糊弄孩子。
一件从一开始就被明确定义为很“苦”的事,谁会真心想去做?而且还想让心智与体能都不成熟的孩子去做得很完美,也太强人所难了吧。
可能会有许多人对我的想法嗤之以鼻,“谁都想让孩子学得快乐,但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不苦学行吗?”
其实我之前也是这种想法,直到孩子不断地抱怨学习之苦,而且确实学得很辛苦,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可能错了。
我问孩子觉得学习哪儿辛苦,孩子苦着脸说每天得做大量的作业,每周都有小测验,每学期还有大考,总感觉睡不够,玩的时间太少,这些都令她感到很辛苦也很厌烦。
我又问,听老师讲课很烦吗?孩子马上变得有兴致了,说老师讲得很生动,她们班同学都很喜欢这个老师、那个老师。对老师讲的内容也很感兴趣。
我追问,如果只听老师讲,不写作业不考试,感觉怎么样?孩子回答得很肯定,当然是愿意了,而且还很有兴趣。
其实谈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清晰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真相浮现出来:
学习是有趣的。
孩子本就处在求知欲强的阶段,学习知识对他(她)们来说其实是个有趣的过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这样。
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学习很苦呢?回顾我和孩子的对话,我们会发现苦的其实根本不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那些作业、测验等等。而平时的作业和日常的测验,其重要目的都是在为考试作考前训练。至此,完整的真相是:
学习是有趣的;
训练是枯燥乏味的。
或者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学习并不苦,苦的是训练!
给孩子讲清这个道理其实也不难,我举了下面的例子,孩子马上就听懂了。
我们都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游泳和打球之类的运动,我们会觉得很有趣,而且特别希望获得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且乐此不疲,累也愿意。
但如果我们是运动员,做同样的事情,但需要参加比赛,那就要进行专项的运动训练。这个训练过程一定却是枯燥而无趣的,因为需要一遍遍地重复相同的动作,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还要面临着选拔的压力。很明显,学习知识就像是前者,作业、复习、测验就像是后者。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孩子们会知道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掌握许多以前没有技能,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强的收获感和喜悦感。
而且没有不渴望求知的孩子,即使是不爱上学的孩子,对于打游戏也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求知欲,也希望自己能获得新技能从而赢过对手。
即使是成年人,即使不爱读书只想打麻将,也一定希望自己能掌握一手好牌技,从而能多赢几把。
因此学习知识无论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件有趣的事。这个无须费力证明,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了。
孩子们在大学之前的阶段,学习的内容其实难度并不大,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但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强化,以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的目的。尤其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这方面的训练就更为重要。其实,平时的作业,经常的小测验,各种考试,这些都是在一遍遍地强化这些知识点,是在进行专项训练。而训练的目的就是每一次的关键比赛——升学考试。这个训练过程必然是枯燥的,也可以说是苦的,很少有人会打心眼里喜欢它。但为什么不喜欢还要做呢?如果说训练的目的是比赛(升学考试),那比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必须要跟孩子说清楚,不然孩子可能会忽视在学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又作了个类比。
依然以游泳或打球为例,我们都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那样玩起来才更有趣。但由于我们总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里玩,比如同一个班或一个学校,或同一个区域,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止了增长,我们就会觉得兴趣索然。于是我们可能会渴望有高手来教我们,或许还会渴望见识水平更高的人。为了获得这种机会,我们需要走出去。但走出去是有门槛的,因为想走出去的人多了,凭什么轮到你。于是,我们需要去与其他人竞争这个走出去的机会。为此,我们参加班里的比赛进入学校队,参加学校的比赛进入市队,然后是省队、国家队、直到参加国际比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得到更高水平的指点,才有更好的环境来学习更好的东西,才能见到更高水平的对手,自己的水平也能不断提高,而且会因此而不断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训练的意义,比赛的意义。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但考试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而为了争取这些宝贵的机会,所以平时要不断训练。
学校其实也是在围绕着这个核心做两方面的事情:
一是教授知识,
二是作考前培训。
学校的老师用他们专业的技能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使孩子对知识感兴趣,树立正确的求知观,逐步建立思维系统,掌握学习求知的基本技能并且营造求知的环境。这是再好的辅导班都所无法做到的,也是我们将孩子送入学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升学考试这个比赛进行专项培训,就包括平时大量的重复练习、不断地测试等手段。
而孩子也要明白自己是在做两件事:
一件是学知识,
一件是赛前训练。
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只有明白了这是两件事,当感觉“苦”时,才知道这不是学习苦,仅仅是训练苦罢了。而且,既然是赛前训练,就要有针对性,不是只想着吃苦就行的。比如要了解比赛规则,掌握比赛技巧,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等。这样平时的练习和考前复习会更有重点,效率自然会更高。
明白了学习不苦,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重大的影响。让孩子“真”地明白学习是件很有趣,甚至很快乐的事,这将会是他(她)终生的财富,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最后,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
学得开心,赛得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