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漫漫,家在何方(王元冰)

提起老舍,我们都会想起他那凝练着很浓的北京风味的笔触。老舍先生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而他所写的《想北平》中,也有着最地道的思乡情。

老舍先生在这篇散文中描绘了许多我们可能从未见过的、北京的事与景。从“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到“带着霜儿的玉李”,都是住在城中的百姓所熟知的景物,可却是不曾入过游客们的眼的。游客们的目光总是很吝啬,总在追随着故宫琉璃瓦上氤氲着的旧时王朝的繁荣鼎盛,香山红叶上大自然泼下的层层叠叠的、浓淡不一的红色水彩,和圆明园断壁残垣中弥漫的沧桑厚重。但游客们的目光从未顺着青石板的小路、看胡同中有什么院子,从未推开红漆脱落的木门,看院子中有什么花草。

而这也正是我们与老舍,游客与归人的差别:我们慕名而来,是为了领略都城的壮美;归人却是顺着思念的影子归来,是回家,因为漂泊的生活是流水,故乡是桥,不论清水流至何方,上面总有桥的影子。因此,老舍和其他归人们,更在意的是家中的老物件还在不在,他们的观察,自然就细致入微了。

每一处细微之景都承载这老舍心中的眷恋,因为当一样东西,一种景在你的生活与成长中刻下了印记后,它就会成为你血肉灵魂的一部分了,一如老舍所说:“它是在我的血里”。而这,不就是老舍的思乡情吗?

除此之外,老舍先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氤氲着浓浓的“京味儿”,系这浓浓的思念。每一个儿化音,每一句俗语,都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北平平日里的模样,因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中的所有民俗习惯,日常风貌,都会浓缩在地方的语言中。老舍是最爱北平的,所以他才会将北平的地方语言融入于自己的创作中,让自己的作品带上北平的影子,让所有的读者知道:我是北平人。

或许,正是如此,老舍的作品才会看上去没有那么华丽,才会那么质朴。只是,最美好的情感是不需要经过雕塑就可以绽放出最原始最美丽的光泽的。正是因为老舍这质朴自然、“京味儿”很浓的笔触,才愈发凸显出老舍心中的那份情感的弥足珍贵。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时值日军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北平岌岌可危。而老舍也是中国文坛上公认的热爱家乡的典范作家。汪曾祺先生就在他的文章中说道,只要是宾客们到了北平,老舍先生就会骄傲地对宾客们说:“让我带你们吃一顿最地道的北京菜。”若不是爱得深、了解得透,老舍怎么说的出这句话呢?可想而知,老舍在知道北京的出境后是有多么担忧,这篇文章凝聚了多少他心中的深情了。

品读完《想北平》,我们怎能不被那深深的思念之情而感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路漫漫,家在何方(王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