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放鞭炮与问好

        想起过去过年,女孩子大多数想起的是好吃的,而我们男孩子想起的却是:玩,闹腾。

        最好玩最闹腾的当然是放鞭炮。三四岁的时候,怕被鞭炮崩着,父母给我买的是“小草鞭”。那种用牛皮纸包裹,腰身细细,一点上鞭芯,就飞快地“啪啪啪“”炸响,一会儿烟消云散,变成遍地碎屑的小鞭。记得有一次,我和邻居小朱想了一个放鞭炮的新窍门:把点燃着的香插在土里,香火朝上,我们用一根草绳将鞭身绑住,鞭芯朝下,然后将草绳绑在一根长棍子上,像钓鱼似的,用鞭芯去触香火,谁先点着,鞭放响了,谁就是赢家。小鞭垂直朝下,草绳却随着棍子晃悠,鞭芯很难接触到香火。这时,就需要细心、耐心,双眼紧盯燃着的香火,平直地伸出棍子,手把稳,使绑鞭的绳子不再晃悠,垂直向下,绳子乖了小鞭也乖乖的,让鞭芯接触到香火,“刺刺”鞭芯冒着烟,“啪”地鞭炸响了。我们就高兴地拍手,蹦跳,庆贺“钓鱼”成功。

          到了七八岁的时候,父母敢让我们放大鞭了。那时候钱当钱,买一挂一百来头的鞭不是一下子放掉,而是拆开,单个“崩”。四五个朋友在一起,把鞭插到墙缝里,点上鞭芯,只听“哧溜”一阵青烟冒过,跑出去一定距离,“啪”鞭便炸响。有时候,鞭哑巴了,就得小心翼翼摸过去,待仔细观察过确实是因为“卡芯”了,才伸出香,点燃剩下的短芯,然后赶紧溜开,这时,鞭“啪”地炸响。我们都高兴地拍手!

    放鞭一个人没滋味,大家就凑到一块,你放一个,我放一个,连续起来热闹。有时来了创意,把两根鞭芯拧到一起,放到高处,点燃一头,“嗤嗤”“啪啪”两个鞭炮先炸响,像二重唱。放完了,大家就比谁的鞭脆,越脆的鞭,大家越羡慕。

      最盼望的事是大年三十,11点钟左右,村里村外十里八乡成了鞭炮的海洋。“啪啪啪”鞭炮声不绝于耳。那时,最羡慕的就是人家家里的烟花:粉红的、亮绿的、粉紫的、金黄的……不同的烟火升到空中爆炸,“火树银花不夜天”,多美的景致啊!大年初一不到天亮,我们这些小调皮就早早爬了起来,跑到人家堆满鞭屑的门口捡没有点响的鞭。那时经济条件差,捡鞭是一件乐事。跑到东家,又跑到西家,一两个半钟头,就会捡满鼓鼓一兜,然后,拿回家“珍藏”起来,等过节后单个放。

      问好是我感觉最快乐的事。童心无忌,问好的最大好处,就是你给了大人祝福,大人给你“奖励”。叔叔婶婶爷爷奶奶炕头上早准备好了糖、瓜子、炒花生。我们跑到亲戚家,叫一声“爷爷好”“奶奶好”。这时,长辈们就会亲切地抓把糖,塞进我们口袋,“好”!好!然后叫着我们的乳名,“哟,又长大了,来,吃糖,吃糖。”我们便高兴地接过糖,心里甜甜的,像灌了蜜一样。问好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联系着血缘关系,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童年的我们当然不懂,但那浓浓的亲情至今都记在心里,也激励着我们孝敬长辈,尊敬老人。这样的传统延续了千年,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一大根基啊!

        到了十来岁,父母就让我们大胆放鞭炮了。把鞭挂在长长竹竿上,上到平房,由一个人点燃鞭炮,等点鞭人走开,把鞭炮举到半空,鞭炮便连续“啪啪”炸响,新年的吉庆在鞭炮声里“震耳欲聋”。鞭炮响一个落一个,带着电光,冒着蓝烟。脆鞭最受欢迎,不仅炸得响,开,而且响得远,象征新的一年好彩头。

        十七八岁放鞭的兴致随着年龄增长便几乎没有了。更不用说小时候跑出去捡鞭的事。自家的鞭已经够用,放完鞭回家吃饺子,然后出去问好。这时长辈们问得则是学习成绩,又长壮了。小时候盼抓糖的情绪却早没了。礼貌地问声好,长辈们依然高兴,我们却平静多了。

          现在,我已入不惑之年,对过年再也熟悉不过。碰到年纪大点的人,他们也说年味越来越少了。我想,年其实仍然在我们身边,只是因为过惯了,花样还是那些花样,才觉得年味越来越烦。年味真的淡了吗?看看那些小孩子吧,只有童心在,年味才会永恒!

#羽西*    红蕴新生

活动传道门

https〃www.jianshu.com/p/eeo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放鞭炮与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