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芳华》

是的,我爱电影,这种爱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深知自己不懂电影,二是坚信自己的眼泪。这两点经常对立,你所钦佩的一些人发表了和你截然相反的观点,你一回头发现你和一撮你讨厌的人站在了一起,然后你怎么对待这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我选择敬畏,因为姜文自己最喜欢它,因为孔老师戴老师都说了不起,所以我知道问题在我,我只能一遍一遍重看。而《芳华》,很不幸,我好像掉到小资堆里,我的对面是许多非常有学问的人,有一些是我观影的风向标,我对他们的一些影评数遍捧读,但抱歉这次我不能悉数同意。我当然反对所谓“纯艺术”看电影,不过更不能因为没有完全按照某种政治逻辑叙述就彻底反对。《芳华》对从前是持有批评态度的,可我想,没有这些能够上映吗?《芳华》和《归来》究竟一不一样?集体对个人的伤害不存在吗?另外,为什么就看不到活雷锋在那个时候活得那么自然,那么快乐?那时候可没有人不要脸地去问“你干好事有什么动机”。你今天敢不敢在某个集体里像刘峰一样吃一碗饺子皮?作秀吧,表演吧,要巴结什么领导吧,要拿什么奖吧?这是今天这个社会,它不鼓励你做好事,它鼓励你自私,鼓励你怎么捞钱,鼓励你成功。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一辈子默默无闻做好事是不能被理解的,说一句无能已经是很客气了。而在《芳华》的叙事里,在那个有些人只是觉得可怖的集体里,刘峰的存在是多么理所应当。整部电影我最感动的一幕就是小萍送别刘峰的那个场景,小萍站得笔直敬礼送别刘峰,而背后同样送别刘峰的,还有高大的、虚化的却异常醒目的主席。他们送走的,不只是一位落难的英雄,还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个时代。黑幕落下,这个集体才真的被打碎了,时代裹挟着这中间的个体终于四散溃败,曾经纯洁的爱情已然烟消云散,大大的可口可乐印在墙上,宣告着雷锋活不下去的时代来了。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是关于雷锋的寓言,也是关于雷锋的现实。所以我说,这是一部昨天不好,今天更糟的电影。这是一部最后只有小萍才能理解刘峰的电影,旁白都不能理解刘峰,当然更不能理解雷锋。冯小刚对前后两个时代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我更喜欢用的词叫“复杂”。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大导演真正应该有的态度,不站在胜利者的立场审判失败者,也不无耻地歌唱“今天是个好日子”。他是徘徊的,是犹豫的,为那炫美的曾经动情,也为那巨大的崩坏而悲愤,更为今天貌似美丽的皮囊之下的残忍而颤栗。许多人不喜欢电影碎片式的处理,有些人认为导演太沉溺缅怀过去,我却喜欢这种碎片之下的历史纵深感,而缅怀本身就是一种姿态,是对主流的反抗。总有一天,改革开放也会变成某种“十年”,那时候人们将如今天对待过去那样对待今天,只看到矿井之下的斑斑黑血,只看到工厂一箩筐一箩筐运送出去的手指,只有低端人口,只有雾霾的天空,只有否定。而我想,如果冯小刚这样的导演还存在,恐怕那时就会缅怀今天。当张艺谋之流用《归来》掩盖自己无比谄媚的嘴脸时,唯有英雄才能大声喊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虚构于荧幕中的小萍与刘峰的“金子般的心”。


冯小刚《芳华》_第1张图片
68492057ly1fmhwrbpzx6j20rs0fmdns.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小刚《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