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生活把握“九少九多”
据古今中外保健专家的研究,养生保健很多方面离不开一个“少”字和一个“多”字,需要人们好好把握。
(一)、少荤多素
这已成了众人皆知的“常识”。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肥胖症、心脏病和高血脂症,肉类食物和高油脂食物还含有很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豆类食品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各种豆制品都是提供蛋白质的好食品,蔬菜和水果中则含有很多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所以,在保证营养和能量的前提下,提倡多吃蔬果谷类,少吃肉类和油脂性食品。吃植物性的东西一定要占80%,动物性的东西只能占20%。一个人每天吃瘦肉应控制在70克以内,植物油摄取量应控制在60克以内,吃两到四种水果,三到五种蔬菜。患有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应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
(二)、少盐多醋
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有调适口味的功能,但摄入过多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加重心肾等器官的负担,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更高,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慢性肾病、肝病的人更是不利。如果每天使用比身体所需多5倍的盐,就有患心脏病的危险。因此,一个人每天的食盐摄取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自家做饭时,除了少放盐,也要尽量控制酱油、番茄酱、辣椒酱等调味品的摄入量,更要注意外出就餐和方便食品中那些看不见的盐。醋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具有降血脂,助消化,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延缓血管硬化的作用。国人食盐量普遍超高,做饭烹饪应该减盐添醋。
(三)、少细多粗
多数谷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含在皮壳当中,研磨得太精太细,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会大量流失,这正是人类在吃粗粮为主的年代各种慢性疾病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未经加工过的水果蔬菜和粗粮食物比食用那些精细加工过的淀粉食品多消耗80%的热量,未经加工食品中的纤维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而加工过的食物纤维则是分解成糖分被人体所吸收,随着体内糖分的增加,体内的脂肪就会逐步堆积。所以坚持“少细多粗”的饮食习惯,平时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甚至再过一点“吃糠咽菜”的日子不是什么坏事。
(四)、 少衣多浴
建议平时尽量少穿衣服,以冻不着、凉不着为原则,整天总捂的浑身汗汲汲的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容易伤风感冒。“春捂秋冻”其实不是让人挨冻,而是指缓缓添衣。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时应多洗热水澡,睡前泡个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早晨起来冲个淋浴,可以唤醒身心。经常沐浴不但是讲究卫生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机体体温调节,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加速各组织器官功能代谢,起到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经活络,调和阴阳,振奋精神的作用。当然,有条件的经常去洗浴中心泡泡热水池、蒸蒸桑拿、搓搓澡那就更好了。
(五)、少坐多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迟缓,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量变缓,增加患血栓和心脏病风险。希望越来越多的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宅男宅女”、办公室的“久坐族”以及通宵达旦的”搓麻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时,调整这一不良习惯,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毙。要尽量少在屋里坐,经常走出屋外,走进大自然,多做户外运动,多接地气,多沐浴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坐办公室的“上班族”要学会忙里偷闲,坚持每天在办公室踢踢腿弯弯腰,甩甩手转转脖、捶捶背按按脑,揉揉眼梳梳头,经常搞点小动作。此外,越来越多的“有车族”丢掉了走路或骑自行车的习惯,这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研究发现,整天开车的人比喜欢走路的人,生病的概率高两倍,建议“有车族”在无急事要办的情况下还是多走走路为好。
(六)、少忧多笑
焦虑、忧郁、沮丧、烦闷的心情是最坏的情绪之一,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代谢失常,持久存在会使人生病。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在现代社会千变万化的发展中,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和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对那些东西过度忧虑,更不要老去想一些悲哀和苦恼的事甚至是无法挽回的事,学会常笑、多笑,开怀大笑。笑是烦恼的释放、是悲伤的化解、是身心的舒展。经常开怀大笑,可以增进肺活量,降低焦虑情绪,让心情轻松愉悦。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懊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一日三笑,人生难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天天启齿笑,寿比彭祖高。
(七)、少欲多施
小小的善行能让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给你带来情感的满足,烦恼也会烟消云散。平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帮助,能耐大的要帮别人办点好事、大事,如资助贫困生上学、安排年轻人就业等等,条件有限的也“莫以善小而不为”,如参与些募捐活动、借给别人点东西、给街头乞讨者点食物或钱等等。同时,不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的人,心理上总会产生持续的紧张或后悔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导致疾病增多,寿命减短。多做善事才有福,才长寿。
(八)、少食多餐
就是说每餐少吃一点点,多吃几餐,原本每日的三餐变为日食五、六小餐,这一般是针对特除人群的。一日三餐的习惯,是科学的,符合人的生理和工作需要的。但是,患有胃病的人,手术过后的人和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既不能吃得过多,又需要持续补充营养,解决这两难局面以少食多餐为最佳途径。专家认为少吃多餐能使血糖保持一定水平,从而降低食欲,减轻体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对于无病之人,少吃多餐有利于减肥,对心血管也是很有利的。 问题在于,数餐吃的东西加起来不能比正常三餐还多,一定要坚持一直吃很少量的东西,且不吃高热量的食物,否则适得其反。
(九)、少言多行
健康的身体要在有了新的观念,学到了一些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认真的去操作。和做好其他工作一样,关键在于抓落实,不能只是口上说说,动辄以“没时间”“顾不上”当作借口,或“坚持不下去”而行动不多,或依然我行我素、生活陋习不改,或好习惯养不成等等。有了保健意识必须不断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千方百计挤时间付诸行动,有时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不然的话,你永远只能看着别人的好身体、好气色干瞪眼。
十、注意十大方面的防控
(一)、抵御病毒侵害
慎避外邪,也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为此,应高度注意几点:
一是注意饮食安全卫生。保证食品新鲜、卫生和安全,是防止病从口入的根本措施,要注意把好“五关”:1、采购关。食物中可能含有或混入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等有害物质,正确采购是保证食物安全卫生的第一关,购买食物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2、存放关。食物放置时间过长会变质,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营养素也会被一定程度的破坏,要注意不乱吃过期和垃圾食品;3、清洗关。鉴于各种食物均不同程度的存有化学残留物,加工前清污消毒很重要,一定要选用天然的、具有消毒功能的清洗剂浸泡几分钟后再清洗干净。4、加工关。烹调加工是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经常进行厨房、餐厅和食物的杀菌消毒,保证加工环境和用具的洁净,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食物腌制要注意加足食盐,避免高温环境,防止霉烂变质;有一些动物或植物性食物含有天然毒素,要学会鉴别这些食物,掌握去除毒素的具体方法,避免误食中毒;5、外出就餐关。高档酒店大餐往往油水过大还是尽量少去为好,许多街头小饭店卫生没有保障,也要尽量少去用餐;市面上很多油炸、烧烤、烟熏、腌制等方便类食物经过高温加工,很多添加了防腐剂和催熟剂、增色增味等化工产品,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异甚至产生了致癌物质,要注意不吃或少吃。等等。
二是注意饮用水质量。很多自来水很难保证质量,专家建议,烧水时,不妨采取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水快开时把盖子打开,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让水里的有害物质有效挥发掉,达到最安全的饮用标准后再喝。市面上的很多纯净水实际上降低和破坏了水的营养成分,长期饮用反而对身体不利,建议选择安装高质量的净水器,减少降低水的污染程度。
三是营造健康的居住和办公环境。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重点是保证卧室和办公场所整洁卫生和空气质量,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条件的一定要安装空气净化器。
四是慎重选用日用品。日用品包括各种家居护理和个人卫生用品两大类。现在很多的日用品是化学制品,含有一定的化学毒素,长期使用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往往会成为疾病来源。为此,要尽量选用纯生物制剂的用品。
(二)、及时排除毒素
当前,抵御化学性毒素的危害,增强排毒意识,及时排除体内毒素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讲已经越来越迫切了。生活中很多化学性毒物甚至致癌物会入侵到我们体内,身体每天要呼进成分复杂的空气、吃下各种各样的食物等等,虽然很多营养被我们吸收,但是也有很多杂质一起被摄入体内累积下来形成大量“垃圾”和“毒素”,久而久之就会生病。毒素累积在身体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现。在中医诊疗上,当出现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黄、牙龈肿胀、嘴破、眼睛通红等症状时,就代表体内累积了过多的毒素,身体便以这些症状来告诉主人,需要注意排毒了。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的毒素有13种之多,这些致病毒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倘若总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是癌症。排除体内毒素首先必须保养好我们自身天然的四大排毒器官:肝脏、肾脏、肺脏以及皮肤,保持:“便常通、尿常清、汗常出”的状态。同时,应该通过注意饮食调节、加强体能锻炼、经常做些刮痧、拔罐、桑拿疗法,使用营养保健品、适量服用抗毒排毒药物、每年春夏之交应该进行一两次“断食”排毒活动(有具体的配方和程序)及其它措施,畅通排毒通道,提高排毒功能,加大排毒力度,及时清除体内垃圾,排除体内毒素,减少患病因素。
(三)、缓释工作压力
缓解压力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调节自己认知。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升职、发财,允许自己有高潮和低谷,解开心结,学会取舍,轻装上阵。
2、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在其中不进则退,人没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激发创造性,破解不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
3、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压力太重背不动了,那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轻松快乐的事上去。实在承受不了的,也可以有意识地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一部分给他人。
4、与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合作关系。工作压力有时来自于与他人的关系紧张,所以,无论与同事还是与老板、领导,都要设法建立愉快的、互相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宽松环境,放松心情,减少压力。
5、不断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妥善计划,寻找自信,提高能力。
(四)、抵制不良诱惑
现代社会,人生处处有诱惑,中年男性尤其是有钱有势者一定要注意抵制三大诱惑,过好美酒关、金钱关和美女关。一是抵制美酒的诱惑。千方百计压缩社会应酬,降低饮酒次数和总量。要注意把握能喝半斤八两,一般喝三四两即可,决不受当官的、有钱的、强盛的、冲动的人所左右,或受“感情浅一点点,感情深一口焖”、“喝酒就要爽,酒品看人品”等之类的激辞所所鼓动,经常喝地酩酊大醉,防止身体酒精性中毒。二是抵制金钱的诱惑。以透支健康的身体为代价换取金钱和成功,绝对使不得。三是美女的诱惑。一些中年男人事业有成,财富有聚,就经常泡歌厅,进桑拿,灯红酒绿,寻欢作乐,追求新奇的性刺激,频繁变换性伙伴,造成体力和精力的过度透支。这么做很危险,一旦一着不慎沾染性病就会给自己和配偶带来终生的不可弥补的痛苦和不幸。这仅仅是从保健的一般意义上而言,至于因为上述三大诱惑而受到处分处罚甚至锒铛入狱者对自己身心的摧残更是难以估量了。更有甚者追求更强烈的刺激去沾染毒品,那将会走上死路一条。
(五)、控制负面情绪
情绪 即人的心情,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感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情感活动过度激烈,就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闭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如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因此有的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不同于一般病患,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见效,“心病还需心药治”,必须把心理治疗放在首位。因此需努力做到: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解,思虑应分散与清遣,悲伤需转移与娱乐,恐惧需支持与帮助,惊慌需镇定与沉着,遇有不顺心和烦恼的事,应该不生气、不恼怒,不动肝火发脾气。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血压瞬间上升,分泌物比其他任何情绪分泌的都复杂,且具毒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发作和心肌梗死等突发重病,所以,人特别是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与人争吵、生气或悲伤,即使有气也要尽快宣泄,让气来得快去得快,竭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总之保持正常的情绪和良好的修养才是养生之根本。
(六)、注意谨慎用药
用药包括口服、打针和输液。西药分为营养类、免疫类和抗生素类三大类,“是药三分毒”,无论那一类都是化学合成制品,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人服药物后药物成分要进入血液,由肝脏、肾脏进行分解吸收,任何药物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的西药则直接伤胃,抗生素类尤其如此。为此,不管你在别的方面多大方,在吃药时最该“抠门”点,有点头痛脑热、伤风感冒类的小病最好扛一扛,尽量不吃药,非用不可的能少用则少用,得了重病必须用药的一定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即便是病人甚至是手术后的病人也提倡把强化保健康复放在首位。儿童免疫功能不太完善,更应谨慎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类。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服药后很容易在体内蓄积中毒,可用些温平、顺气、补虚、中和之药,同时遵守“岁加量减”的原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一般最多只能同时服4种药。
(七)、查控潜质病源
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有些疾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人们往往因自我感觉不明显而忽视健康检查,一旦拖延到有了明显症状或甚至病情严重,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每年做一到两次健康体检,全面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时刻关注身体发生的“警讯”,及时发现各种疾病隐患或萌芽。因为人的寿命和多种疾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的人,对自己家族成员的健康史要有清晰的了解,以预测自己未来的健康状况,没病也要经常主动体检。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体检项目。另外,测体重,看手诊,辩指甲等也能发现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要注意体重变化,无名消瘦可能是由某种疾病造成,一定要查明潜质病源,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八)、保持正常体重
成年人的正常体重可以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MI )来衡量。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体重在健康范围内的人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低于消瘦者或肥胖者,体重过低或过重都对健康不利。食物提供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进食量和运动量是保持正常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肥胖者脑血栓、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一到六倍。据报道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人要缩短4年;相反,如果食量不足,便会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所以,我们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既能满足身体需要,又不会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同时改变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运动和活动,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九)、掌握急救常识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突发性的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事件上升趋势明显。由于急性心梗等原因,致使心跳、呼吸骤停,必须在数分钟内(愈快效果愈好)采取急救措施,促使心脏、呼吸功能恢复从而保护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这是基础生命复苏支持,即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重点是维持脑的血氧供应。一个突患心脏病的患者,不立即施救生命可能稍纵即逝,施使急救分秒必争。所以,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教给身边的人相当必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乱,对着患者痛哭或者摇动患者,都是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患者就地卧倒,头部后仰,下颌上抬,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给予口服心脏急救药如救心丸、肠溶阿司匹林等,必要时,做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进行第一时间的心肺复苏,同时,让周围的人打120电话呼叫急救车进医院急救。为此,平时我们床头必放三种东西,也许关键时候能救命:一杯水,一根针,一瓶阿司匹林或速效救心丸。
(十)、注意出行安全
“平安是福“,车祸是当今社会人类的第四大杀手,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一个家庭一旦有一亲人遭到不幸,全体家人的身心都会受到极大的摧残,甚至影响终生,这一点尤其不可忽视大意。要想保健康,首先保安全。保安全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也要注意亲人的安全。出行要注意这么几点:
1、提高安全意识,严守交通规则。
2、杜绝疲劳驾驶,尤其拒绝酒后驾驶。
3、熟悉交通情况,包括很细小的拐弯、红绿灯等。
4、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老年人尤其是已经耳聋眼花的老年人最好和亲人朋友一起出行,不太远的路程应该以步代车,并且应格外注意路况,时刻左顾右盼,小心过往车辆,防止跌打损伤等情况的发生,确保自身安全。
5、年轻人开车出门办事,长辈该想到的要想到,该嘱咐到的要嘱咐到,千叮万嘱,注意谨慎驾驶,防止发生意外。
(文章转自中国养生保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