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

01

前几天加了一个30天减肥打卡群,内心里觉得自己有这个群,如虎添翼,可以在暑假瘦身塑形,然后在开学完成土肥圆的逆袭。

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始的几天,群里的“战友”都抱着必瘦下来的决心,我们就像《卡路里》那首歌一样,“每次多吃一粒米,都要说声对不起”,大家天南海北,在各自地方进行着减肥这项运动,颇有一番《西虹市首富》里面的场景。

然而随着时光渐渐飞逝,群里的成员们逐渐熟悉了起来,大家开始在群里闲聊,开始斗图,开始无穷无尽的水群。

有时候早上睡起来,微信里静静躺着几万条消息。我没有耐心一一翻看,索性将群屏蔽。

【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这其实只是小事,那么最让我感到不适的,是群里成员互相比较着妥协折中的样子。因为很多时候,对话是这样的:

“小冉啊,今天运动了没呀?【皱眉】”

“嘿嘿嘿不瞒你说今天吃太多没办法锻炼啦!【笑哭】【笑哭】”

“哈哈哈看到你也没运动我就放心了,咱们明天再锻炼吧hh”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样子的对话,我惊了一下。这个群的初衷难道不是互相鼓励着运动吗?为什么渐渐变成了,自己不运动而从别人那里找安慰,换取自己的心安理得?

这样的打卡群,就成了摆设。

而在经历了无数次被圈到问我今天锻炼了没的消息后,我觉得已经背离了我最初的想法,于是狠了狠心,选择将群删除。

渐渐的我也发现,其实没有所谓的打卡群,我照样可以完成我的锻炼目标。

【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还有一种群,相信大家也经历过,就是你朋友的大姑的婆婆的妹妹的侄女邀请你进群,说是会有福利,进去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微商卖东西的地方。

这种群与第一种比起来,更加凶残。若说第一种打卡群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的群,那么这种群无疑是为了赚钱而建立。

进去后就是群主无穷无尽的推销以及各种不知真假的用户反馈。她们将自己的物品吹得天花乱坠,幸亏我是个比较理性的大学生,不然我可能真的会像很多人一样陷入她们精心编造的全套中。

微商产品,轻则钱打水漂,重则皮肤毁掉,也就是俗称的烂脸。我皱着眉头,毫不犹豫地将群删除。再后来发现朋友圈里的微商踪迹,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当时加入的几个微商群。

【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3

还有一种群,群里只有寥寥几人,却能掀起惊天骇浪。没有住过宿舍的人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女生宿舍关系的复杂。

我在前几篇文章曾提到,我们宿舍明面上已经有两位舍友闹掰了,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分别被这两位舍友拉进她们建的群里。这下好了,四人宿舍已经拥有了两个群。

想来离“四个人三个群”的日子可能也越来越近了吧。我不知道她们在背后是否也有一个我不知道的群,但我扪心自问和谁都没有矛盾。

其中一个群名字叫“论如何与大龄儿童相处”,听起来很孩子气的群名,是这位已经满20周岁的舍友所起。

而另一边,“661宿舍三人组”又悄无生息的将另外一个人排除在外。

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在两边的三人小组群里,我选择沉默。而几天后,是在看着两个三人小组扎眼,我同时选择了退出群聊,依旧坚守已经很久没有动静的四人群。(估计她们已经忘了这个群)

这样的群,即使存在,也只能提醒着双方她们曾经的不愉快,我不知道何必要这样将事情闹大。但我觉得我这么做,是正确的。

以上的事情都是亲身经历。

【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我一直觉得微信群是一个很方便快捷的组织。我们可以轻松将一群人聚集起来,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但现在的小伙伴们,还真挺喜欢,“一言不合就建群”。同途偶遇拍了照,想要共享,建个群;刷剧吐槽聊八卦,邀上好友,建个群;一起听微课,一起考证,建个群。

于是乎,我总被莫名其妙被拉进各色群里。除了家人朋友群之外,其他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存在,像打卡群,遛狗群,拼车群,外卖群......

本以为,这些看似煞有介事的“小团体”能让我抱团取暖,连呼快哉。却未曾想,里面充斥着刷屏似的表情,一两块的红包,无意义的扯淡。

我才忽地明白了,每天混迹的很多群,除了浪费流量,占用空间,损耗电量,意义又何在?

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群很烦,但又碍于各种各样的面子,纠结着,麻木着,我们忘了顾忌自己,问问自己是否不堪其扰,是否需要独处的空间,自省的余地。

但其实对于群聊这件事,真的没必要太在乎。毕竟网络世界,无奇不有。聊得好,留下这个群聊。聊不好,删除之前和群主说一声,那就江湖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历】“删除并退出后,将不再接受此群聊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