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昨天的音频直播课,又是一个故事接龙的活动。

开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在树下玩,一只苹果落在了她的头上。

Ella:小女孩儿看到了苹果,觉得很奇怪。这时候不知从哪儿跑来了一只小松鼠。

Linda:小女孩就问它,你知道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呀?松鼠摇摇头,于是小女孩决定要研究这个问题,她首先想到的是去问爸爸妈妈。

融融:爸爸妈妈,苹果是因为风把它吹下来的呀!小女孩,又继续问,风为什么能把它吹下来呢?爸爸妈妈不耐烦的说,因为风太大了呀!

昭怡:小女孩对爸爸妈妈的答案不太满意。她又跑去问科学伯伯,科学伯伯说,这个问题呀,我要研究一下。

(吉祥)小女孩想既然科学伯伯也需要研究,那我不如自己去研究吧。于是她就爬到树上,静静的观察树上的苹果。

(Ella)小女孩一动不动的看着红彤彤的苹果,因为太专注了,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摔晕过去了。

(Linda)小松鼠看到躺在地上的小女孩,吓坏了。于是它着急的跑到附近有人的地方,一会儿不停的拽着那些人的裤脚,一会儿不停的扯着嗓门“吱吱”的乱叫,它就是想找救兵呀!

(融融)终于,有人跟随小松鼠来到了那棵苹果树下。可奇怪的是。小女孩刚才躺的地方,竟然什么也没有,小女孩不见了。

(昭仪)小松鼠觉得太惊讶了,小女孩不会是被坏人给抓走了吧。

(吉祥)那些被小松鼠带过来的人,非常生气,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发现,气呼呼的一个个都走了。小松鼠只得又回到树上,可是它突然看见,原来小女孩又坐在树枝上,一动不动的发呆。原来又在研究这苹果了。

(Ella)小松鼠气呼呼的说,哼,我为你担心了那么久,而你却还坐在这儿,研究这个破苹果!

(Linda)小女孩听了也非常的生气说,要不是你吓了我一跳,我能掉下来吗?我能晕过去吗?小松鼠想想也是,于是它决定要帮助小女孩。

(融融)小女孩顺着树枝慢慢的往上爬,爬到了树顶上。遇到了一只小猴子。小女孩就问小猴子,你知道苹果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昭仪)小猴子连忙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说着,一蹦一跳的走了。

(吉祥)小女孩发现,就是这小猴子连跳了几下,就有几个苹果被小猴子振动的掉在了地上。她想,原来是小猴子捣的鬼呀。可在小猴子离开了以后,又有一只苹果“扑通”一声掉在了地上。

(Ella)小女孩想,那说明也不是小猴子干的呀!唉,她的脑袋都快要想破了。这时候,只见科学伯伯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小女孩大声的说,科学伯伯,你找到答案了吗?科学伯伯叹了口气,唉,我还是没有找到,不过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线索!小女孩非常着急的问,快说呀,快说呀!科学伯伯神秘的说,我发现只有红色的苹果才会自己往下掉。

(Linda)这个小女孩回想了一下,红色的苹果,说明它已经熟了,等熟透了的时候,这个苹果就会掉下来,第一次掉下来的苹果也是红色的啊。这样小女孩觉得自己终于解开了这个谜题。(The End)


编故事,就是要通过发挥合理的想象力,创造一个有主线并且有吸引力的故事。需要孩子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故事结构、主题的把握能力,这非常难。同时多人接龙形式的编故事,除了这些基本能力外,还需要每个孩子的配合,否则这个故事往往会编的天马行空,主题混乱。

昨天的故事改编中,孩子所呈现的亮点是:

第一,能够引入除了主人公小女孩外,其他的第二、第三人物,比如小松鼠、科学伯伯等。

第二,孩子们能够对前面出现的人物,在后续的情节中作出回应。比如,小松鼠和科学博的多次出现,一起和小女孩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三,孩子们懂得在故事中添加人物目标、转折和意外,让故事不会变的平淡无奇。

提升点是:

第一,孩子们对于故事主题的把握不够清晰,不知道这个故事具体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所以,在情节的推动上会天马行空,缺乏逻辑感。

这个故事,孩子最终表现的主题是——小女孩非常具有探索精神,在各种挫折下仍然非常忘我的想要揭开谜团,最终也达成了目标。

但是,其中的有些故事情节,会显得多余,并没有为故事的主题服务。比如说,小松鼠去找救兵,小女孩和小松鼠随后的一些对话。

第二,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没有画面感,显得比较干巴巴,缺少关于人物动作表情的生动刻画,缺乏有意识的对话添加。

因为是即兴的,要做到多人共同参与合作的故事接龙中,非常完美的兼顾生动性、结构性、情节性,是比较难的,需要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