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锁和互斥锁

转自:http://www.csdn123.com/html/blogs/20130509/11141.htm
自旋锁作用
如果数据未锁,那么就获取锁并运行,如果数据被锁,那么就一直旋转(其实是一直反复执行一条指令)
在单处理器环境(非抢占式内核)下,自旋锁其实不起作用
单处理器抢占式内核的情况下,自旋锁器起的是禁止抢占的作用
自旋锁是SMP架构中的一种low-level的同步机制。
当线程A想要获取一把自旋锁而该锁又被其它线程锁持有时,线程A会在一个循环中自旋以检测锁是不是已经可用了。对于自选锁需要注意:
由于自旋时不释放CPU,因而持有自旋锁的线程应该尽快释放自旋锁,否则等待该自旋锁的线程会一直在那里自旋,这就会浪费CPU时间。
持有自旋锁的线程在sleep之前应该释放自旋锁以便其它线程可以获得自旋锁。(在内核编程中,如果持有自旋锁的代码sleep了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挂起,最近刚解决了一个内核中的问题就是由于持有自旋锁时sleep了,然后导致所有的核全部挂起(是一个8核的CPU))
使用任何锁需要消耗系统资源(内存资源和CPU时间),这种资源消耗可以分为两类:

建立锁所需要的资源
当线程被阻塞时锁所需要的资源
Pthreads提供的与Spin Lock锁操作相关的API主要有:

    int pthread_spin_destroy(pthread_spinlock_t *);
    int pthread_spin_init(pthread_spinlock_t *, int);
    int pthread_spin_lock(pthread_spinlock_t *);
    int pthread_spin_trylock(pthread_spinlock_t *);
    int pthread_spin_unlock(pthread_spinlock_t *);

1)初始化自旋锁

pthread_spin_init用来申请使用自旋锁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将它初始化为非锁定状态。pshared的取值及其含义:

PTHREAD_PROCESS_SHARED:该自旋锁可以在多个进程中的线程之间共享。
PTHREAD_PROCESS_PRIVATE:仅初始化本自旋锁的线程所在的进程内的线程才能够使用该自旋锁。
2)获得一个自旋锁
pthread_spin_lock用来获取(锁定)指定的自旋锁. 如果该自旋锁当前没有被其它线程所持有,则调用该函数的线程获得该自旋锁.否则该函数在获得自旋锁之前不会返回。如果调用该函数的线程在调用该函数时已经持有了该自旋锁,则结果是不确定的。

3)尝试获取一个自旋锁
pthread_spin_trylock会尝试获取指定的自旋锁,如果无法获取则理解返回失败。

4)释放(解锁)一个自旋锁
pthread_spin_unlock用于释放指定的自旋锁。

5)销毁一个自旋锁
pthread_spin_destroy 用来销毁指定的自旋锁并释放所有相关联的资源(所谓的所有指的是由pthread_spin_init自动申请的资源)在调用该函数之后如果没有调用 pthread_spin_init重新初始化自旋锁,则任何尝试使用该锁的调用的结果都是未定义的。如果调用该函数时自旋锁正在被使用或者自旋锁未被初 始化则结果是未定义的。
互斥量和自旋锁的区别:
Pthreads提供的Mutex锁操作相关的API主要有:

    pthread_mutex_lock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mutex_trylock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mutex_unlock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s提供的与Spin Lock锁操作相关的API主要有:
    pthread_spin_lock (pthread_spinlock_t *lock);
    pthread_spin_trylock (pthread_spinlock_t *lock);
    pthread_spin_unlock (pthread_spinlock_t *lock);

从实现原理上来讲,Mutex属于sleep-waiting类型的 锁。例如在一个双核的机器上有两个线程(线程A和线程B),它们分别运行在Core0和Core1上。假设线程A想要通过 pthread_mutex_lock操作去得到一个临界区的锁,而此时这个锁正被线程B所持有,那么线程A就会被阻塞(blocking),Core0 会在此时进行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将线程A置于等待队列中,此时Core0就可以运行其他的任务(例如另一个线程C)而不必进行忙等待。而Spin lock则不然,它属于busy-waiting类型的锁,如果线程A是使用pthread_spin_lock操作去请求锁,那么线程A就会一直在 Core0上进行忙等待并不停的进行锁请求,直到得到这个锁为止。
如果大家去查阅Linux glibc中对pthreads API的实现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 本机POSIX线程库) 的源码的话(使用”getconf GNU_LIBPTHREAD_VERSION”命令可以得到我们系统中NPTL的版本号),就会发现pthread_mutex_lock()操作如果 没有锁成功的话就会调用system_wait()的系统调用并将当前线程加入该mutex的等待队列里。而spin lock则可以理解为在一个while(1)循环中用内嵌的汇编代码实现的锁操作(印象中看过一篇论文介绍说在linux内核中spin lock操作只需要两条CPU指令,解锁操作只用一条指令就可以完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另一个名为sanos的微内核中pthreds API的实现:mutex.c spinlock.c,尽管与NPTL中的代码实现不尽相同,但是因为它的实现非常简单易懂,对我们理解spin lock和mutex的特性还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自旋锁来说,它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资源来建立锁;随后当线程被阻塞时,它就会一直重复检查看锁是否可用了,也就是说当自旋锁处于等待状态时它会一直消耗CPU时间。
对于互斥锁来说,与自旋锁相比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来建立锁;随后当线程被阻塞时,线程的调度状态被修改,并且线程被加入等待线程队列;最后当锁可用时,再获取锁之前,线程会被从等待队列取出并更改其调度状态;但是在线程被阻塞期间,它不消耗CPU资源。
因此自旋锁和互斥锁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自旋锁适用于那些仅需要阻塞很短时间的场景,而互斥锁适用于那些可能会阻塞很长时间的场景。

自旋锁与linux内核进程调度关系
  如果临界区可能包含引起睡眠的代码则不能使用自旋锁,否则可能引起死锁。
  那么为什么信号量保护的代码可以睡眠而自旋锁就不能呢?
  先看下自旋锁的实现方法吧,自旋锁的基本形式如下:

  spin_lock(&mr_lock);
  //临界区
  spin_unlock(&mr_lock);
  跟踪一下spin_lock(&mr_lock)的实现
  #define spin_lock(lock) _spin_lock(lock)
  #define _spin_lock(lock) __LOCK(lock)
  #define __LOCK(lock) \
  do { preempt_disable(); __acquire(lock); (void)(lock); } while (0)

注意到“preempt_disable()”,这个调用的功能是“关抢占”(在spin_unlock中会重新开启抢占功能)。从 中可以看出,使用自旋锁保护的区域是工作在非抢占的状态;即使获取不到锁,在“自旋”状态也是禁止抢占的。了解到这,我想咱们应该能够理解为何自旋锁保护 的代码不能睡眠了。试想一下,如果在自旋锁保护的代码中间睡眠,此时发生进程调度,则可能另外一个进程会再次调用spinlock保护的这段代码。而我们 现在知道了即使在获取不到锁的“自旋”状态,也是禁止抢占的,而“自旋”又是动态的,不会再睡眠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处理器上不会再有进程调度发生了,那么 死锁自然就发生了。

咱们可以总结下自旋锁的特点:
  ● 单处理器非抢占内核下:自旋锁会在编译时被忽略;
  ● 单处理器抢占内核下:自旋锁仅仅当作一个设置内核抢占的开关;
  ● 多处理器下:此时才能完全发挥出自旋锁的作用,自旋锁在内核中主要用来防止多处理器中并发访问临界区,防止内核抢占造成的竞争。

linux抢占发生的时间
  最后在了解下linux抢占发生的时间,抢占分为用户抢占和内核抢占。
  用户抢占在以下情况下产生:
  ● 从系统调用返回用户空间
  ● 从中断处理程序返回用户空间

  • 内核抢占会发生在:
      ● 当从中断处理程序返回内核空间的时候,且当时内核具有可抢占性;
      ● 当内核代码再一次具有可抢占性的时候。(如:spin_unlock时)
      ● 如果内核中的任务显式的调用schedule()
      ● 如果内核中的任务阻塞。
      基本的进程调度就是发生在时钟中断后,并且发现进程的时间片已经使用完了,则发生进程抢占。通常我们会利用中断处理程序返回内核空间的时候可以进行内 核抢占这个特性来提高一些I/O操作的实时性,如:当I/O事件发生的是时候,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被激活,当它发现有进程在等待这个I/O事件的时候,它 会激活等待进程,并且设置当前正在执行进程的need_resched标志,这样在中断处理程序返回的时候,调度程序被激活,原来在等待I/O事件的进程 (很可能)获得执行权,从而保证了对I/O事件的相对快速响应(毫秒级)。可以看出,在I/O事件发生的时候,I/O事件的处理进程会抢占当前进程,系统 的响应速度与调度时间片的长度无关。

总结:
(1)Mutex适合对锁操作非常频繁的场景,并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尽管相比spin lock它会花费更多的开销(主要是上下文切换),但是它能适合实际开发中复杂的应用场景,在保证一定性能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灵活度。

(2)spin lock的lock/unlock性能更好(花费更少的cpu指令),但是它只适应用于临界区运行时间很短的场景。而在实际软件开发中,除非程序员对自己 的程序的锁操作行为非常的了解,否则使用spin lock不是一个好主意(通常一个多线程程序中对锁的操作有数以万次,如果失败的锁操作(contended lock requests)过多的话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进行空等待)。

(3)更保险的方法或许是先(保守的)使用 Mutex,然后如果对性能还有进一步的需求,可以尝试使用spin lock进行调优。毕竟我们的程序不像Linux kernel那样对性能需求那么高(Linux Kernel最常用的锁操作是spin lock和rw lock)。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旋锁和互斥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