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读者都曾对书中描写的李国华感到痛恨愤怒,咒骂其人衣冠禽兽,枉为人师,也曾为书中思琪的遭遇感到怜惜和同情,更对作者林奕含的真实遭遇感到无限唏嘘与伤痛。
这是一部鲜血淋漓的作品,作者每写一个字,每说一句话,都是在向读者揭开往日伤疤,连皮带肉地撕扯下来,露出里面长满蛆虫、满是鲜血的腐肉,触目惊心的鲜红一片。
01
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你此时此刻正在看这本书时,世界上某个你不知道的某个角落或许就正在上演相同的情节。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认为,这就是一个50多岁的补习班男老师诱奸一个13岁小女孩,而这个女孩强迫自己爱上老师最后住进精神病院的故事,但其中涉及的对人性的反复拷打和质问,信仰破灭后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却是不可忽视的。
思琪年少被诱奸,那正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季年华,或许她首先感受到的并不是痛苦与恐惧,而更多的是慌乱和不知所措,就像文中说的“他硬插进来,而我要为此道歉”。思想是一种伟大的东西,它可以粉饰一切罪恶的丑陋。
思琪尝试过向母亲求助,但母亲却认为是女孩的错。羞耻感和伦理道德是犯罪最好的保护伞,从那天开始,思琪便永远停留在了13岁,再也不曾长大。少女憧憬的浪漫恋爱,那种怦然心动的瞬间,情窦初开的羞涩,这些对于普通女孩来说触手可得的美好,却离她越来越远,再也不可能实现。
思琪陷入反复挣扎所带来的痛苦之中,在爱与不爱的漩涡里无限循环,最后走向毁灭。
02
思琪热爱文学,是一种源自本心的深爱。但文学之于思琪而言,既是蜜糖,也是砒霜,它给了她世间的美好,又将她推入深渊。
李国华用文学的美好为思琪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梦,告诉她她是他混沌中年的一个莹白的希望,却只给她留下绝望。
“都是你的错,因为你太美”“你是那曹衣带水,我就是那吴带当风”……他让她粉碎在话语里,迷失在文学中。她相信文学是有生命的,是灿烂的,是充满真实血肉的,是发自肺腑的,所以她选择爱上李国华,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
李国华喜欢自比胡兰成,但他与胡兰成之间相差哪里是一星半点,他只不过是一个缩水再缩水后的赝品。胡兰成风流成性,在滥情与情深之间充满矛盾,但我相信,当胡兰成说出“我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时,他对张爱玲的情是真的。
可对李国华而言,他自始至终爱的不过是鲜活青春肉体所带来的刺激感,和那种驯服一匹难以掌控的烈马时激发出的成就感。他爱的不是任何一个少女,他爱的只是征服欲本身。
因此,李国华注定无法与胡兰成相提并论。他只不过是一个附庸风雅的小丑,情色欲望的奴隶。
文学往往具有欺骗性,它能将污秽淫乱,美化成旷世风流;将所有的薄情寡义,伪装成人性和无奈;将现代的作奸犯罪,合理化为带有一点感伤哀愁的爱情故事。
最后,思琪疯了。
真正逼疯她的并不是诱奸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她在与自己内心不断斗争的那份煎熬。这份煎熬像是地狱的熊熊烈火,时时刻刻灼烧着她的每一寸肌肤,她的五脏六腑,烧干她的血液,炙烤她的骨肉,枯竭她的灵魂。
她不断逼迫自己爱上老师,其实她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她自己营造出来的伊甸园,但是与其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不如成就一段他爱她、她爱他的浪漫佳话,于是她选择继续沉浸在这样的幻想中,堕落沉沦。
03
世界总是对被害者过于苛责,而给予施暴者更多的宽容。当一个女人被强奸后,周遭的人第一反应不是指责强奸犯,而是投来鄙夷的目光,夹带着歧视的碎语,认为“你脏了”。
当全世界将过错归因于被害者,罪恶的种子会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中得以助长,生成一株巨大的食人花,将更多无辜的女孩吞噬掉,这无异于是一场历史规模最大的隐性屠杀,众人皆是刽子手。
这个社会缺乏的从来不是对于丑恶事件的披露和报道,而是直面世界背面的反思和纠正。人们常常习惯忘记,伤痛痊愈之后,那份曾今的痛楚也会被深深地掩埋,我们更愿意将它收藏在仓库角落的千年木箱之中,盖上盖,落上锁,宛若一切从未发生,时间会冲淡情感的波纹,岁月会抚平伤疤的褶皱。
面对屠杀我们会愤怒,面对不公平我们会指责,可是为什么面对性侵幼女时,我们却选择了沉默。许多受害者会因为保全名声而放过施暴者,但这只会让孩子一辈子笼罩在阴影之中,只有让罪有应得之人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告慰。
04
这个世界很宽容,它宽容你所犯的错,它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个世界也很苛刻,它不允许你重来,发生的一切会印刻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人们常说世界有很多选择,但,世界何曾给过奕含选择,她能选择的,不过是让自己按着既定的路线,一步一步地,踩在刀尖上走下去,每走一步都是彻骨的痛,也只有这份无法忽视的锥心之痛,才让她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活物。
书中的思琪疯了,书外的奕含选择了自杀,离开这个世界。
文学是思琪的信仰,也是奕含的信仰,如同虔诚的基督信徒发自内心对耶稣的崇敬,也正是她所崇敬的这份信仰抛弃了她。当背叛来临时,它所造成的精神伤害远比肉体伤害危害更大,更致命,也更令人绝望。希望在失望中绝望。
当奕含最终认识到文学并不完全是纯粹的,而包含巧言令色的成分时,她陷入了无尽的深渊,那是一个没有出口、没有光亮、没有希望的地方。人可以选择坚强,那是因为还有希望,但当为之奋斗终身的信仰辜负你时,救赎就只是存在于圣经中一个冷冰冰的词语而已,不带有任何意义和情感。
我相信,奕含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她已经很棒了,她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付出了珍贵的生命,她本可以拥有灿烂的年华和生活,本可以与爱的人在校园那颗老槐树下相拥相吻,畅谈人生。我相信她真的尽力了。
我从不相信佛陀所说的来世,但这一刻,我衷心地希望,下一世,这个像天使一般的姑娘能得到属于她的幸福。
愿来世,岁月静好、流年无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