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负责好精彩 老天自有安排

                                                                                                 1

“爷爷那年才十八呀,奶奶的花娇就抬进了家,娶亲的那天我没赶上啊,爹爹也不知去干啥……”当潘长江的这首歌唱遍大街小巷被奶奶听到时,她说,那一年我爷爷也刚十八,她就进了我们老赵家的门。穷人家娶媳妇,不讲究门当户对,也没什么黄道吉日,红盖头一揭,见着面,我爷爷就成家了。

和千百万农村妇女一样,奶奶平凡普通。认不清钟表时辰,记不住农历节气,每次问起她年轻时的生活,她总摇摇头说忘了。其实我们都难以体会,在那个年代带着孩子挨饿受冻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2

我爹兄弟姐妹五人相继成家,日子也渐渐宽裕了。可我爷爷病了,从医院回来就躺在了堂屋的中间,闭着眼再也没有睁开,爷爷走了。

处理完爷爷的后事,奶奶说爷爷嘱咐了,让她单过,不再连累三爹,也不去连累其他孩子,三爹三妈没有同意,坚持跟奶奶一起生活。三妈脾气很好,在照顾奶奶的问题上从来都不斤斤计较,而如今兄弟姐妹在赡养、继承、财产分割等问题上反目成仇、打官司、上电视的比比皆是……

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都羡慕奶奶有福气,说她家的儿子孝顺。奶奶不依了,骄傲地说儿子有十分孝顺的心也不受用,还不如儿媳出一份孝顺的力呢!一向直来直去的奶奶三百六十度全景显摆自己幸福,惹的邻里街坊的老太太只恨自己投错胎,没投到孝顺媳妇门槛里做一个安享晚年的婆婆。

三妈孝顺的贤名在外,五好家庭的大红光荣牌就像坐了飞机,由市妇联专程飞到镇政府落在了三爹那大铁门上。

                                                                                                   3

奶奶自小父母双亡,靠着婶子大娘的接济与她的祖母相依为命。再后来她的祖母过世,家族里有一个带着独子的瞎眼婶子,不介意多一个出嫁的女儿来走动一下,于是奶奶就为自己寻了新的娘家。淡薄的血缘亲情,在奶奶的经营下更加浓厚。她说,活到九十九,留着娘家当后手。嫁出去的闺女不管是夫妻关系紧张,还是婆媳相处不和,有娘家人就有后盾,奶奶说这话时,我能感觉到她对娘家至亲的渴望。

回娘家在奶奶眼中是大事,早早的准备,精细的盘算,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一到,奶奶新裤新袄的一穿,大包小包的提着礼物,吩咐三爹开着新买的小娇车,欢欢喜喜地回娘家了。

一进村我奶奶就下车步行,嘻嘻哈哈地跟娘家人打招呼,让开着车的三爹跟在身后,就像电视剧里国家干部下乡视察一般。逢人就说儿子开车送她回娘家看看,满村的娘家人都看见当年那个没爹没娘的苦命女娃如今过上了好日子,三爹回来描述的时候,奶奶脸上还挂着衣锦还乡的味道。

心宽体胖,不愁不忧的奶奶有时也会念叨我爷爷,她常说老头子没福气,儿子出息了,却没能享受好日子,说是要去陪爷爷去。可转眼又说,现在不行,儿子孙子都忙,不能添乱,她得好好合计一下,挑个不冷不热天,等儿子孙子有时间的时候再去陪爷爷。

                                                                                           4

三妈说奶奶说话少了,走路也吃力了,每日的饭量也减了不少,个人卫生也不爱清理了。其实我们都明白,她是真的老了。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了。每次回家我跟三妈都帮她清理卫生,主动跟她说话聊天,她也能说几句,儿子帮他洗头,媳妇又给理发,问问谁对她不好,她说一家人全都对她好,不信,大铁门上还挂着五好家庭呢,市里都知道她家里的儿子儿媳孝顺。我们都笑,笑奶奶拿甜言蜜语的哄我们。

奶奶不小心摔倒了,嚷嚷着说后背疼。去医院检查,没有伤着骨头,回家后卧床静养,家里人都来到了三爹家。爹妈们就由小家往大家里跑,过起了轮流照顾奶奶的日子,一日多餐,喂水喂饭,一早一晚,擦身洗脸。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三日糊涂,两日明白,我们都知道她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喂饭的时候,三妈总是鼓励她多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看家,虚弱的奶奶掂记着帮三妈看家,认真的点点头,哪怕是多吃一口。多年来婆媳感情潜移默化早早的超越了母子情分,三妈已成了她的主心骨,这一刻她像孩子依赖母亲一般。

满屋的人都沉默,听着三妈跟奶奶说话,心中的矛盾更加鲜明,盼着奶奶能早日解脱,也在想细心努力的照顾能让她多停留一时三刻。

                                                                                            5

                                                                                 三月十五旭日升

                                                                                 祖母悄然把眼暝

                                                                                  要问前路谁来领

                                                                                   那是我家赵公明

手机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安静,我像军营里的战士听到起床号一样,从床上弹了起来,哆哆嗦嗦的按下接听键,妈妈的哽咽声传了过来,奶奶去了。曾经无数次在心里预想准备迎接这一刻,而这一刻到来时,我还是难以自抑……

奶奶挑了一个不冷不热的天,带着对儿孙们的不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结束了心脏的跳动,终止了身体的伤痛,与牵挂了三十年的爷爷去相会了。出殡那天是周末,儿子、孙子、曾孙、玄外孙都赶来送她最后一程,大门上她引以为傲的五好家庭依旧挂在原来地方。

奶奶走了。艰难困苦,朝不保夕都消失在她的记忆里,幸福美满、儿孝媳贤的生活却深深的印在了她心里。她没有文化,却用九十三个春秋诠释了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给自己平凡的生活涂满了七彩的阳光,演译了老天安排的精彩人生。

农历三月十五,奶奶周年祭,仅以此文悼念我去世一周年的奶奶。愿她在天国里,不再有寒冷和饥饿,只有开心和快乐。

:true�R����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只负责好精彩 老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