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未来创业路的一束光——《运营之光》读后感

其实,在写完上一本书《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后,为读《运营之光》预留了还算比较多的时间的;可打参加3E培训后,感觉前所未有的忙,时间过得飞快太不够用了:上课、整理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作业、读书、写读书笔记,还要进货、守店、带娃、料理家务……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能分完整的24小时来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保质保量的完成3E的所有任务!虽然现在都已是深夜1点过了,但我知道这只是自己做的“白日梦”!所以如此精彩必需细细品读的一本方法论好书,又被自己草草浏览而过。等3E毕业后,一定第一时间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运营之光》好好回个锅!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运营”,对我这种一向只知道简单专注埋头做事的二愣子来说,似乎是天外来词儿;但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本书太有趣且太实用了!运营本身可能是高大上的事儿,因为它要动用的知识、能力、经验、思维模式很多很广;但运营的事情却包含了很多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太忙于做事,而忘了总结规律,有了这些规律,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冗长杂事,更容易抓住事物的要害,事半功倍。这恰恰是我最最欠缺的思维模式。

很遗憾由于深入阅读的时间不够,加上暂时无法把自己的项目和“运营”联系起来,下面只能简单摘录一点书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了,笨一点就多花一些时间来领会吧,想必对将来创业和想把事情做大做好是一定有帮助的!

1、三种运营意识

(1)、目标导向意识

运营工作,按照不同属性、侧重点,通常可以分为纯职能支持类、目标导向类;其中纯职能支持类的工作,例如客户支持,用户沟通等,基本属于纯粹依靠销售劳动力和时间的工作方式,长期来看,不怎么有利于价值提升和个人成长;这时候,就需要注意培养目标感,强化目标导向意识,可以提高工作产出和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竞争力。

(2)、效率意识

在前面基础上,具有效率意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效率”贯穿于运营工作的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从自我总结的角度,在每周结束的时候,自己可以做个思考,过去的这一周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产出效率较高,值得更多投入,相反地,哪些事情产出不明显,可以忽略?

(3)、回报后置意识

具体可以分为这3点:

〖〗基于自己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先不论可以得到什么回报

〖〗优先给用户创造出令他们惊喜的价值,把用户当作朋友

〖〗给用户创造的价值足够多了之后,才去消耗一点

2、四个关键的运营思维

(1)流程化思维,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具体可执行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分解成要完成什么小的目标。让目标大化小具有可执行性。

(2)精细化思维,把问题系统性拆解成可以执行的具体方案。

(3)杠杆化思维,运营要有层次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

(4)生态化思维,构建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的大环境。

3、三个底层方法:

(1)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2)让自己拥有对用户的洞察

(3)学会更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这些虽然不是具体的工作方法,但却是从入门到高级运营必须要掌握的内涵。简单说,运营就是有能力将用户价值挖掘放大到极致。每个看似繁琐碎片式的行为环节,努力做到有心和细致,扎实的口碑,踏实稳定的信用才真的架得起用户的助力。那些朴素无华的道理和心得才真的宝贵。用心做,谁都了不起!

  1、运营的工作为产品赋予了灵魂,将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用户。

  2、如今的互联网世界里,很多产品的体验和业务流程,可能都胡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差异不大。于是,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变成了:运营。

        3、所谓运营,其实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敢于手段

  4、市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瞄准着扩大品牌、产品的用户认知和提升产品的无形价值。

  5、运营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瞄准着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或转化场景,所做的一切,也更多都是引导和铺垫,最终目的也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用户转化,提升具体的产品数据。

  6、一旦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特别明确和具体了,这时候运营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包装、策划、营销等一系列手段去面向用户把合格价值传递出去。

  7、唯有你创造的用户价值足够多了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消耗它一点点。

  8、很多时候运营在做的事,就像是攒一个“局”。即,设计或假想出来一个最终可以拉动N多人一起参与一起玩一起high的事情,并一步步去让这个事情从假想变得落地。

  9、假如你是需要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那你可能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和结论,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去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可以成立。

  10、运营,往往就是通过很多看似琐碎无趣的事情,最终赋予了一个产品闪耀的光芒。

  11、“内容运营”要做的事,其实就是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撰写、编辑、组织加工、外部渠道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进这个过程的发生。

  12、做内容,永远都需要关注长短两条线。短线,尽一切努力初级内容的被消费。长线,则是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为了做好后者,你必须要明确你的内容边界,并给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这个事,就叫做定位和调性。

  13、调性是什么?一是,你必须要给自己的内容调性找到显著的不同和差异。二是,调性即便真的找准了,你要落地到实处找到具体的发力点,也很不容易。例如作者的“三节课”,是一个只关注产品与运营的、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

  14、结合定位和调性,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15、在长期内容规划上,常见策略:常规内容保底,爆款内容重点突破。

  16、提升短文案转化率的两个原则:

  第一,傍大款。有意识地跟某些明显势能更高、影响力更强的人或事物形成关联。

  第二,颠覆认知。有意识地抛出某些可能会颠覆用户常识性认知,甚至有点不可思议的观点或言论,从而引发用户好奇,借此撬动用户的点击访问意愿。

  17、当我带着这种更接近于我真实性格的特质来做我的内容完成我的表达时,用户是更容易认可和喜欢我的。

  18、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做一种工具和手段。以“让我做的内容能得到用户认同”为导向,而不是博眼球。

  19、弗洛伊德:一个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

  20、竞争和比拼,永远是人的天性。你只要为它创造一个空间,这种天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21、想要让用户基于自己的社交媒体形成传播,“炫耀+猎奇”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22、只有在你的产品已经拥有了很扎实的口碑后,你才能把“增长”作为你的目标来看待。

  23、绝大部分产品的运营工作如何规划,都可以从三个维度分别来评估,最后再把三个维度下分别评估得出的结论汇总到一起。三个维度分别是:商业逻辑、典型用户行为频次、用户与其他用户间是否会通过你的产品而形成某种关系。

  24、运营工作有两个导向,一是拉新,二是用户维系。

  25、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呼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压力的情况下去试着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外无他。

写了这些,突然感觉徐奕老师讲的《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品牌推广》的内容很多都与此书的观点和方法一致。

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这本书干货满满的讲解,以及思维引导会对每一位行走在路上的创业者们大有裨益!并像一束永不熄灭的强光照亮真正想做事的创业者们前行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照亮未来创业路的一束光——《运营之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