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

有句话再耳熟不过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条起跑线,指的就是教育。

这几个月来,你已经不止一次被类似的热点刷屏——

前有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耿直表示“现在的状元都是(像我)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后有父母给不起的“800万学区房”,再到那个哈佛大学博士、知名外企HRD、央行外管局济济一堂的家委会。

你也见过太多网友的造句——

你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跑线”,“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就住在罗马”。

可是反映相关现实的电影呢?你找不到。

现在,我们想拍又拍不出的电影,来了。

又是印度——

《起跑线》

Hindi Medium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张图片

继《摔跤吧!爸爸》用本国的性别歧视隔空击中我们的痛点后,这部新片说出了我们更焦虑的教育问题。

上学难。

说得更具体点,上好学校难。

拉吉(伊尔凡·可汗 饰)和米塔(萨巴·卡玛尔 饰)的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这可让他们着急坏了。

拉吉做裁缝起家,现在开了一间工作室,小有成就,米塔则是家庭主妇,两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小富之家的他们,想让女儿米雅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选中了顶尖的贵族学校——德里文法学校。

把孩子的起跑线,往前挪一挪。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2张图片

虽然故事发生在印度,但你绝不陌生。

比如,纠结买学区房的时候。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3张图片

通宵排长龙报名的时候。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4张图片

挤破脑袋查录取榜单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拼?

妈妈米塔说,不去贵族学校就学不好英文,不会说英文就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女儿就会走上贫穷、犯罪、吸毒的道路……

夸张了一点,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成为这个阶级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

在好的学校读书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5张图片

人们寄希望于教育,作为撬动阶级的杠杆。

而电影展现出来的现象是——

只有上流社会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最好的学校。

于是Sir听到很多人立马站出来说:教育不公。

真的?

《起跑线》到头来还是被我们误读了。

Sir不是要为这种现象叫好,而是想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公平?

公园是一个向大众开放的休闲健身场所,别人能去,你也能去,这叫公平。

但如果有个人想私闯王思聪家的游泳池,或者想不花钱办卡就使用商业健身馆,这可以吗?

显然,公平的语境是公共领域,而不是私人领域。

先别骂自私。试想看,如果你花钱请了私人家教,一个陌生的小孩敲门,也想来听课,否则就是侵犯他“公平的受教育权”,你会同意吗?

所以说,公立学校有义务保障公平入学,因为它有政府拨款,集纳税人的钱开办。

而私立学校则不然。谁给钱,对谁负责。

看看电影中这些堪比豪华酒店的画面——赛马、花园、喷泉。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6张图片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7张图片

这样的学校,无疑属于奢侈品。

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它,没毛病。

但这还是公共服务的内容吗?

应该让全社会的学生都“公平”入学吗?

如果是,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赛马、花园、喷泉这些与教育本质无关的事情上,那才是极大的社会不公。

总结来说,保障公平是公权力该干的事,而不是有钱人的义务。

《起跑线》真正要讽刺的,其实是这两个问题——

明明是私,却伪装成公

有钱人的学校,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势利吗?

一开始,拉吉和米塔想扮成学校欢迎的那种父母。

壕气外漏,把名牌都“挂”在身上。

结果被吐槽说,真正有钱的人,往往不炫耀。

行不通,拉吉就想,用钱买通校长吧。

他刚到门口,就看到有人提着一袋钞票,被赶出来。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8张图片

拉吉再想办法,找关系批条子吧。

校长二话不说,当面把政府官员的推荐信撕碎。

呵呵,反正是私立学校,政府也管不着。而且这里的学生家长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谁怕谁?

你看,很有“原则”。

可是再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乎的不是公平,而是用公平来装点门面。

暴发户只会把金钱穿在身上。

而真正的上流社会,已经学会了披上“美德”的外衣。

孩子入学,考的其实是家长。

培训机构的老师告诉家长,在接受面试时,标准答案是什么。

比如,当被问到:

你怎么跟你的孩子解释“贫穷”这个概念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9张图片

告诉孩子,你不好好读书,就一辈子贫穷?

NO!这是屌丝父母才的回答。

有钱人会说:

“分享就是关爱”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0张图片

你必须要(显得)慷慨、有爱心、有社会正义感,才能证明你真的有钱,是old money。

学校每年会留出25%的名额,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入学。

为了显现富人的仁慈,树立学校的声誉,他们还公开抓阄,从提交申请的贫困家庭中抽取入学者。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1张图片

好像,公平、公开、公正。

其实……

这就说到了《起跑线》讽刺的另一个方面——

明明是公,却被私侵占

装富不成,拉吉和米塔经人点播,改变思路——装穷。

举家搬到贫民窟,为了给女儿骗取贫困生的入学资格。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2张图片

一边要瞒过学校的调查团,另一方面还要瞒过亲朋好友,假装去巴黎度假,其实只是把PS照po上朋友圈。

可以说相当考验演技了。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3张图片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4张图片

等等,即使提交了申请,还要经过公开抽签,怎样才能确保入学呢。

拉吉再一次,找了人。

你想象不到,此人是街边一个卖奶茶的。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5张图片

别小看他,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可以打通上上下下的政府部门。

表面上给办公室送奶茶,实际上是找官员盖章;表面上是送冷饮,实际上是趁机把写有名字的字条,扔进彩池。

抽签人只要拿起又湿又冷的那张,就是了。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6张图片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7张图片

即使是公平的东西,也总有人能把你的那份公平偷走。

真正一视同仁的,没有人偷的东西,也有。

……因为没有人愿意偷。

公立学校。

这里是底层孩子读书的地方,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厕所,肮脏不堪。

教室,是摇摇欲坠的危房。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8张图片

没有桌椅,孩子们就坐在毯子上读书。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19张图片

和贵族学校相比,简直从云端坠入深渊。

都怪……富人把他们的学校建得太好了?

要知道,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可能赶上一小部分富豪的购买力。

但是,公权力在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是应该提供最起码的保障。

学生可以没有欧式花园,但起码要有干净的厕所。

可以没有赛马场,但起码要有宽敞明亮的教室。

可以没有米其林餐厅,但起码要有营养卫生的午餐。

这份教育经费,这份本该属于孩子的公平,被谁偷走了呢?

电影没有进一步说下去。

更遗憾的是,《起跑线》最后十分钟烂尾了,疯狂洒鸡汤,把之前两个小时的好戏,生生拉低了一个档次。

本来,《起跑线》会是一部可能与《摔跤吧!爸爸》并肩的电影。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20张图片

豆瓣8.2

在这个贫富差距扩大、阶层逐渐固化、教育越来越难改变命运的年代,《起跑线》无疑直接戳痛我们的神经。

尤其是这些现象,我们还很难用影像去描绘的时候。

但Sir仍然想重申——

我们不是仇富,而是仇恨不公。

公平不是平均的结果,而是确保每个人有平等的权利。

平等的权利不是我们和王思聪住一样大的房子,而是在房产局办手续,王思聪晚来一步,他也要到你后面排队。

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_第2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敢说,每个中国人都被它说的问题折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