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为什么我们痛恨写作和当众讲话

24 为什么我们痛恨写作和当众讲话_第1张图片
images-1.jpeg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需要人们去表达自我,展示个性,要求人们不仅仅要把事情做好,更需要能把做好的成果展示出来。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工作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做presentation。例如一个小组项目完成之后要把解决方案呈现给客户,这时出众的表达能够就成了致胜的关键。不仅仅是普通员工,就连企业家现在也需要“抛头露面”为自家的产品站台。从精雕细琢每一个苹果发布会细节的乔帮主到锤子手机的相声大师老罗,很大程度上出色的演讲技巧也为他们的产品圈了一大票忠实的消费者。

当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家在发布会上口若悬河时,应该反思一下,如果自己站在台上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呢?答案可能让自己诧异,我想很多人可能站在台上的时候大脑会一片空白吧。在很多心理学的调查中,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死亡”居然屈居第二,名列榜首的竟是“当众演讲”。实际上不仅仅是演讲,如果现在要调查中国的高中生最痛恨的一项考试内容是什么?我想名列前茅的一定是写作。

在中国这样一个不鼓励思考和表达的教育体系下,很多学生会发现这些需要进行思考和表达的科目是令人无比痛苦的。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我们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思考,也就没有什么想表达的东西,这时如果要展示出我们没有的东西,天知道有多痛苦。相反,对于那些愿意表达也善于表达的人而言,因为他们有太多内容和经历需要与别人分享,自然而然能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我想几乎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们总想找到别人倾诉。这时的我们面临不公平被迫进行了思考,产生出了这些想表达的内容。

既然人们在被迫思考之后会产生想要倾诉的欲望,那么如果可以把这种被动经历转换为主动思考,那么每个人可以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就丰富起来了。这种主动思考的缺失就是大部分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的症结所在,所以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面对一条信息或者一个观点,我们不应该像海绵一样一股脑的全部接受,而是应该借助问题来引导思考。不断的向自己提问:这样的观点有支持的论据吗?即使有,这些论据是可信的吗?即使这些论据是可信的,那么从论据到结论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吗?如果符合,作者使用了哪种逻辑论证方式?演绎逻辑还是归纳逻辑?

批判精神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因为当开始甄别信息真假的时候我们的主动思考意识也就被唤醒了。但是这只完成了第一步,也就是生产出了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如何能够像那些鼓动人心的演讲大师一样把这些想法出售给你的听众呢?逻辑表达便是一种可以依赖的利器,也就是用原来拆解别人观点的方式把我们生产出来的内容再重新组装好,销售出去。因为逻辑是人脑经过很长时间进化出来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符合逻辑的东西人们才会觉得有条理,有说服力。但是我们使用自然的这种逻辑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意识到甚至真正理解逻辑的运行机理,于是才有了学习逻辑的必要性。

练习演讲和写作都是一种训练逻辑进而训练表达能力的绝佳手段。在练习写作和演讲的过程中,我们主动思考产生出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用听众或者读者可以理解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大脑训练,就像在健身房完成的一次肌肉训练一样。其实无论是讲演还是写作,首先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但是一次成功的讲演或者一篇能够被理解的文章更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向内思考,理解自己的想法只是完成这种有效沟通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听众或者读者的理解和认知习惯。可能你提出的一个观点需要读者事先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如果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你的听众并没有这些知识,那么整个过程就会变的困难重重,所以成功的讲演或者写作之前都是要做足功课,充分了解自己的听众。

随着社交网络兴起,信息传播变的史无前例的高效,如何有效解读这些信息并且成功成为一个信息节点才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胜出的关键。写作和演讲就为我们提高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影响力生产方式,而且写作平台和视频网站的兴起也为这些内容形式提供了平台和支持,所以成为一个会说,会写的人才是一个合格互联网时代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24 为什么我们痛恨写作和当众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