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场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起点

故事的起点是某天我躺在床上刷知乎,刷到了【你身边有哪些年入百万的90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顿时我两眼发光,抱着人人都是百万富翁的想法,认真地“专研”了起来。看了前面几篇回答,有两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篇是中专生如何白手起家,在社会上摸爬打滚最终年入百万,另一篇则是自媒体作家通过公众号年入百万。

也许他们比产品经理还懂人性。”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想想自己平常总把需求场景挂嘴边,但说到人性的把握,还不一定如他们。一个在社会上摸爬应酬多年,黑白通吃,另一个则需要寻找素材,不停刺激用户的G点。

“为什么他写公众号能赚那么多?”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几十万粉丝也就相当于一个几十万用户的app,可app按这规模,团队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扣除杂七杂八,可能还入不敷出。

可能是因为号主对粉丝而言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与联系”,而app对用户来说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或平台,冰冷冷的,因此前者的可变现空间更广。比如,用户对于在公众号打广告的容忍度比在app打广告更高。

沿着这条线思考下去,我开始觉得现有的许多app似乎都缺少了点“温度”。解决用户问题是我们产品人的共识,但似乎我们都很少会去考虑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变化。思考场景的时候不会考虑,绘制流程的时候也不会考虑。而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女性朋友们,我认为解决问题很重要,在过程中考虑用户的负面情绪加以应对也同等重要。

现在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一对情侣正在逛街中,女孩看到了橱窗里的限量版LV包,太好看啦,女孩执意要买下来。男孩不肯,女孩哭闹着。(如举例不当,敬请谅解)男孩想着最近手头本身就紧,有点生气。但还是妥协了,绷着脸很不情愿地给她买了,这时女孩冒出了一句:“你不爱我了!”而在另外一个时空,男孩好说好劝地哄着女孩,也说明了现在的难处,结局是两人开开心心地继续逛街。

关于LV包,第一个女孩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没解决,反而第二个女孩更开心?说明,女孩既关注问题的解决,同样也关注“你”在过程中的表现,在不在乎她。

思考

对应上述的内容,有以下两点的思考:

1、从场景、流程异常分支角度考虑用户的情绪。

打车

现在,我们作为滴滴的产品经理,思考司机接单后塞车,用户等待的场景时,主要是考虑如何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假如我们在场景之上增加用户的情绪变化,可以了解到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用户的情绪是越来越焦虑的。想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还需要考虑再过程中如何降低用户的焦虑感。

考虑到第二点,那么我就有可能会增加一个定时提醒的功能,当接单后用户等待X单位时间后,对司机发送提醒,对用户发送“已提醒”的通知。同时,在用户端把这个效果放大,恨不得让用户一开手机就知道这件事;在司机端把这个效果缩小,恨不得司机基本都看不到。你说这个功能鸡肋吧?我也觉得鸡肋,对缩短等待时长基本没有影响。但假如我是用户的话,我会感觉平台有考虑到我,有在“努力地”解决我的问题。

天气预报

现在查看天气预报已经是手机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打开天气主页告诉我们每天的温度、天气情况。但假如有一款天气软件,在你打开主页时,下雨它会提醒你带伞,温度低时会提醒你穿衣。感觉如何?感觉跟老妈子似的,唠叨死了,但要是让我选,我会选择它,因为它给我感觉孤独的城市里,似乎还有那么一个“人”,在“关心”着你。

2、从内容平台角度,根据用户输入的“情绪”,进行相对应的反馈。

目前的内容平台基本都已经运用了个性化算法,会根据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及行为,针对性的推送内容给用户。但系统它可以“了解”到我的年龄,我的职业,却无法了解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刚刚分手,伤心得要命,打开app你根据个性化给我推荐情侣视频,我想砸了手机的心都有了。

那么,可不可以尝试通过用户“输入”当时的心情,我们系统来推送相对应的内容呢?举个例子,下面是网易云音乐的吉祥物西西,我们进入云音乐首页时,吉祥物“西西”作侧边隐藏式处理,点击时弹出对话窗口,以拟人的语气咨询用户的心情,让用户进行选项选择,根据用户选择的心情推荐对应情景的歌曲。这个例子延伸到视频平台同样也试用,目的是让用户觉得程序“更懂你”。

关于场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_第1张图片

写完这些,感觉上述对拉新作用也不大。但确实在未来的某刻,当产品做到“更懂”用户的时候,产品与用户之间会开始有了“联系”。也许竞品的功能更加强大、有效,但用户还是愿意为了“你”而留在这个平台上。同时,因为用户更加的信任“你”,商业化手段有了进一步的延伸。

- E N D-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陈鲜森的FM(chenxiansen930901),【围炉夜话】系列;

一年级PM,坐标北京,最近正在找坑中,微信号:sheng9309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场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