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父与子_第1张图片
源自网络

1

年迈的父亲自退休后便无事可做,原来精神矍铄的样子,如今全不见踪影。整日陷在沙发里,呆坐着看电视上的医药保健品广告。

一天,父亲收到了某杂志社寄来的一封挂号信,内附一份获奖通知单,告知他中了100万美元,须在某月某日之前前往另一个城市亲自领取。

这件事在父亲心中埋下了种子,他挣扎着离开了柔软的沙发,并打算一步步挪向那个领奖的目的地。

唠叨的母亲嘲笑父亲还做这种美梦,顺带讽刺一下年轻时怎么不努力赚钱。大儿子也训斥不止,并明确地告诉他这是骗局。带他去领奖?想都不要想。

只剩这个话语不多的小儿子。即便父亲已老态龙钟,形体弯曲,站在自己面前好似在给自己鞠躬,他仍然不敢如大哥那样对父亲随意呵斥。

也是他,几次三番地把独自步行去领奖的老头儿从看不见尽头的公路边载回家。

而他自己,正值而立之年,仍一事无成地在商场推销视唱机,同居了两年的女友也离开了,面对这个头发花白、走路都颤颤巍巍的父亲的执拗做法,该怎么办?

这是电影《内布达斯加》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弥漫着那种味道,父亲与儿子相处时的味道。

2

成年的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神秘的、难以亲近的、相互认同又相互抵触的、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的爆发来描述男孩在潜意识中出现的与父亲最初的对抗,俄狄浦斯情结大约出现在4~5岁,它指男孩在潜意识中出现“弑父娶母”的内心冲突。

度过这一冲突之后,力比多(性动力)进入一段长长的潜伏期,在年龄段上,这时男孩进入了少年期。对父亲的形象开始认同、内化,并把他作为理想的男性形象,期待自我也向这一形象靠拢。“年少时的记忆中,父亲身材高大威猛,无所不能”,这往往是存在于很多人记忆中的形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自我的全面发展,对外面精彩世界的了解和拓展,男孩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往往都得由父亲来扮演“镇压叛逆者”的角色,也就是通俗说的“唱白脸”。

血气方刚的少年,荷尔蒙不停地冲撞着大脑,他们向往着外面更宽广的世界,他们琢磨着如何征服经过窗前的娇羞妹子,他们时刻准备着与命运赤身搏斗,他们希冀着尽快走向人生巅峰。此时,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形象在自己日益拓宽的视野中已变得渺小、模糊,少年的桀骜不驯与父亲的绝对权威不停地冲撞着。

而父亲的温情,藏在了那最不易察觉的角落。

等少不更事的儿子被沧桑洗礼,再回头想与父亲示好时,却发现两个男人之间的爱如此难以接近。沉默反而是最好的替代品。

3

小儿子选择辞掉工作,载着父亲去兑奖,尽管谁都清楚,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局。

那是一段不太短的旅程,在美国西部荒凉的公路上,载着父子二人的车恣意奔跑。车胎的噪声充满了车内狭小沉默的空间,儿子只说了一句,I just want to stay with you for a while,Dad.

期间,他们经过了父亲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那是祖父亲手搭建的。父亲的童年在这里度过,儿子却对此知之甚少,父亲不提起,也无从听说。

遇见了父亲年轻时恋爱过的女子,现在独自经营着一家小报馆,是一位淑雅、娴静的气质老人。从她口中得知,父亲曾是一名飞机维修师,驾驶的飞机还曾被敌军击落,险些逃生。老人从收藏的大本装订报纸中翻出一页,父亲身着军装,那么年轻,英俊挺拔。

旅程越深入,越感知到,这个与自己血脉相通的人,他的前半生,你竟然茫然无知。

在暮色沉沉的老年期,有的老人坐在沙发上眼神呆滞地盯着屏幕看球赛,任凭解说员再高亢激昂的情绪也扯不动他们的嘴角丝毫。有的老人半躺在一张摇椅上,看稀疏的公路上过往的人流,从午后一坐到黄昏。

与之相比,故事的最后,满头银发的妈妈坐在驾驶位子上载着父亲,两个儿子在后面奔跑的场景是多么让人激动。

或许,有时候,父子之间的爱意与温情,只是需要相处,需要多一点时间在一起,那些过往的故事自会不经意地流露。

就像小儿子说的那样,I just want to stay with you for a while,Dad.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