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度
今晚,由百岁山独家冠名,SMG影视剧中心与东方卫视共同制作的《剧耀东方·2018电视剧品质盛典》于东方卫视播出。
盛典上,张嘉译、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靳东、孙俪、黄晓明、马伊琍、柳云龙、刘涛、张译、陈晓、杨幂、王凯、江疏影、钟汉良、郑恺、袁泉、雷佳音、江珊、罗海琼、郭京飞、俞灏明、翟天临、王珞丹、吴奇隆、胡杏儿、何润东、杨烁、许娣、刘佩琦、张晨光、关晓彤、邓伦、张云龙、高伟光、于朦胧、颖儿等百余明星,及王中磊、侯鸿亮、丁黑、毛卫宁等制作人悉数到场。
作为具有仪式感、象征性的行业盛典,它的初心与意义,自然不是做一台星光熠熠的晚会,一个皆大欢喜的内容,它实则服务于行业价值观的导正,行业评判标准的重塑。
从表象到内省:
业内、市场、观众,三位一体的集体认同
什么才是评判一部电视剧作品高下优劣的标准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行业过分倚赖收视率这一单一评价标准。随之而来的,则是急功近利、追逐收视的恶性循环——所以,一部剧大火之后,跟风而至的复制品接踵而至,放弃了自我、放弃了创新、放弃了品质;所以,流量明星的地位被过分推崇,实力演员的价值受到了严重的低估。
而“2018电视剧品质盛典”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它的核心价值观——不谈收视,只言品质;深挖演技背后的故事,拒绝浅薄的明星八卦。非但如此,在盛典上还推出了对抗收视率单一评价体系的“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其评判标准加入了思想性、专业性、创新性和融合力,其参评人员涵盖了业内专家、研究学者与社会学者。相较于唯数据论的收视率单一评价体系,“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兼顾了更立体、全面、有温度的人本情怀。
而这番唯品质至上的、从表象回归内省的电视剧评价标准与盛典,或许东方卫视是国内目前最有发言权提出、号召与传播的电视平台。
2017年,凭借《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系列品质大剧,东方剧场排位不断攀升,平均收视率1.32%,成为中国第一剧场;2018年初,凭借《恋爱先生》《美好生活》等多部品质大剧,继续巩固国剧第一之位。
所以,从东方剧场的成功可见,收视与品质并非相违背的,只是二者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孰先孰后的逻辑顺序。1号所理解的东方卫视所倡导“不谈收视,只言品质”的深层价值观,应该是——先有品质,再谈收视;没有品质,不谈收视。
而东方卫视以自己经营国剧的理念举办这样一场剧人盛典,实则是对行业的一针重要的强心剂:
一方面,有同行认可。品质剧的剧人会得到业内人士的拥戴与尊重,就像在本次晚会上,一一上台接受荣誉的无论台前的演员或者台后的导演、编剧、制作人,同行的认可、尊重、赞美、呼声,不但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褒奖,亦是一个剧人是否能在行业之中走得更宽、走得更远的保障;
二方面,有平台护航。东方卫视不但在日常选剧方面坚持品质至上,此番更是声势浩大地借由“电视剧品质盛典”的大型行业大会高调公开了自己在剧集经营之上的标准、态度与价值观,释放了欲进一步强化与品质剧深度合作的信号。这无疑对那些兢兢业业于独立创作、品质创作的剧人、机构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这代表着他们不再需要向流量妥协、向不正之风妥协,因为有一个平台不但需要、珍惜并要传播他们的真实价值。
三方面,有观众认可。行业对观众的理解,很多时候是滞后的。所以,才会发生当品质剧已然在东方卫视上普遍成功了,却仍有不少滞后的电视剧人在制造被市场抛弃的复制剧、粗制剧、低幼剧。这实则是行业对于市场需求、对于观众研究错误的认识与判断。
因此,在这针强心剂的注入之下,中国电视剧人会看得到,品质剧才是国产剧的出路与未来。如今,品质剧不再会有业界口碑、无平台兼容、无市场回馈,随着平台意识的开放、观众审美的提高,事实上,它已经做到了三位一体的集体认同:
只有品质剧,才有同行的尊重;
只有品质剧,才有平台的接纳;
只有品质剧,才有观众的追捧。
从曾经到往后:
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的一个交汇
盛典的内容策划用心良苦。
它打通了国剧的时空隧道,这里,你看到了国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盛典中多次强调了“中国电视剧四十年”这一元素:不但设立了“中国电视剧四十年风云组合”、“中国电视剧四十年杰出表演剧星”等荣誉,王凯、张译、黄晓明和张嘉译带来的《光阴的故事》组曲“致敬中国电视剧四十周年”的表演,伴随着音乐,大屏幕上播放了四十年以来所曾经热播过的中国电视剧经典片段,十分令人动容。
站在当下,为什么要回顾四十年的过往?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具有宣誓感、仪式感、象征感的盛典呢?
因为,这个当下,便是决定中国电视剧转折的一个重要档口。当经历了风雨四十年的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之后,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宝贵财富,比如四十年中经典的电视剧,比如四十年锤炼出来的中国电视剧表演艺术家;同时,我们也累积了不少的弊病,比如,过度迷信收视率的价值,错误地归置了收视与品质孰先孰后的考量顺序,而其实,先品质后收视,是国剧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的起点,先收视再品质,却是让国剧甚至可能产生创作力倒退回流的大忌。
所以,在国剧四十年后的这个当下,呼吁重新建立对电视剧的评判标准、表彰制度、市场环境,是决定在往后的一年、十年、四十年乃至更长久的光阴中,中国电视剧是否还能带给观众更多令人动容的经典片段、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仪式。
改变的起点,在于意识,这个盛典便是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意识而产生的大规模的行业召集;改变的中途,在于环境,有包括东方卫视所打造的品质剧场的平台环境与东方卫视所吸纳的优质观众群体的受众环境,是支撑这个意识、这条道路,能够平顺地、心安地、大胆地走下去的理由。
结 语
一个有价值的盛典,必然是要带有行业正向促进意义的。
或许,“2018电视剧品质盛典”给业内最大的启示便在于,重新厘清品质与收视的关系:
在国剧环境仍然弊病犹存之时,只谈品质,不谈收视。要用极其坚定的行业态度,为此前的不正之风拨乱反正,重塑行规。这是当下。
在国剧环境得到足够净化之后,先谈品质,再谈收视。要用始终如一的态度,确定品质与收视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这是未来。
而这便是一个作为大平台级的媒体,所对行业应有的大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