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观察对象从背景中区分

(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方面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不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的重点部分,使用粗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二)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被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党。

(三)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在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

(四)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实现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上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理解。

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 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让观察对象从背景中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