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下的我们——记《西部教育联盟2019年学前备课周“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培训会》有感

 相比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大语文更像是一个新兴名词。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语文。而语文是什么呢?是字词句积累,是名家名篇,是优秀作文。那么大语文呢?

        大语文是语文的升级版。除去语文所包含的一切外,还有历史,各类的典故常识,百科知识,正因为包含种类众多,故称之为大语文。

        从八股文到语文再到大语文。中国数百年的教育变革反映出每个时代的文化,经济,人文,但窥其根本不外乎一个“活”字。如何让“文章”活起来,让“语文教育”活起来。当“八股文”成为遏制住天下举子思想,行文时,于是便有了,“人人都能以国文自由发表思想”的提倡(胡适《再论中学国文的教授》)。现如今,当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写作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大语文”便应运而生了。大语文就是指在语文的教育的过程中不局限于考试,而是着眼于人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及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者而言,大语文就是“活”的语文教学,抛弃过往冰冷的校本、教学、教法,以一种全新的、鲜活的方式来引领学生感悟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至少要让学生明白,让他们背诵古文名篇,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学习圣贤在面对生活的苦困时的积极、通达。“唐宋八大家”之所以被后世歌颂铭记,不只是他们文章写得好,而是他们在人生的波折中所体现出的生命的华美。

        而对学生而言,大语文是生活无处不语文。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如何提高这两点的得分能力,也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但是大语文打破了这两点,更准确地说是他丰富了这两点。他在这两年的基础上又丰富了一个语文整合能力,成人的世界大概对“文史不分家”,不会陌生吧,而一个好的文学家一定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这些都是成人对于文学的感知。现在大语文在在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上,整合学科之间临界点,让他们不再各自为政。

        “2017年,适逢苏轼诞辰980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的致敬苏轼的活动,老师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苏东坡》,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课题主题各有不同。《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等等,

        记得当时新闻一出,震惊教育界,网上更是纷纷热议,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当邻居家的小孩儿已经在培养学生语文整合能力时,我们家的小孩儿还在做语文题题海这样下去,即便我们家的小孩儿靠着“点灯熬油”,“头悬梁,锥刺股”跻身于一等名校。但那之后所面对的人文素养的差距,也会成为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交流。而人文素养的缺失也会成为无数“砸锅卖铁”式的家庭的隐形炸弹。

        所以大语文是提前告诉孩子们,语文不是题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语文下的我们——记《西部教育联盟2019年学前备课周“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培训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