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

原创 2016-03-04 李 sir 千贝色彩

如果看画展和听音乐让我任选一种,我宁愿选择听音乐。当音乐响起,不用多想,心就会被音乐所触碰。哪怕毫无预备知识,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自己能听得懂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可能就是音乐让人痴迷的原因。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张图片
音乐会

多年前陪一个客户到何香凝美术馆看画展。站在画前满是踌躇,完全看不懂。后来再有人邀请我去看画展,我是坚决不会去的。是我不能面对画吗?我想应该是我无法面对大脑空空的感受吧。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2张图片
画展

对画的了解,还得从我的一段黑历史开始。从4A广告公司出走后,开了设计公司和印刷厂。有个美国人把一批名画重新拍照做成光盘,让我用印刷的方式批量生产,然后裱上框运到美国去卖。(当然人家买了版权,不然海关不会让出口的)为了让这些画呈现在纸上的感觉和在画布上一样,着实费了不少力气。幸运的是在这一年多的印制过程中,我从我的角度了解了庞大的绘画艺术。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3张图片
绘画艺术

今天当我想从服装的角度切入绘画艺术时,发现这是个更有趣的方向。中国的古典画里山水花鸟居多,无需太多的背景知识也可以领略其中。而西洋画则不同,西洋画大多都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多源于神话和宗教故事。西洋画因为是用画布和油性颜料所以保存起来更容易。比起我们的水墨宣纸画,西洋油画的传世数量就会多很多。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4张图片
水墨宣纸画

中国从周代起,就已经有了表现人物活动的纪实性绘画,也开始了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但是因为年代的久远,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陶,铜器上看到一些遗留。到了秦汉时期,人们以厚葬为德,画工替人把生前的穿戴画入坟墓,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穿戴的印记。

战国楚墓里的《人物龙凤帛画》画中显示的女子穿着曲裙深衣。深衣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五经正义》中记载“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大概就是,衣襟加长,使其行成三角形绕行至背后,用丝带系扎。上下分载,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战国楚墓《人物龙凤帛画》

穿曲裙深衣的妇女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5张图片
战国楚墓《人物龙凤帛画》

《洛神赋图》是1600多年前的东晋,顾恺之描绘了“奇服旷世”的洛水女神,表明了服饰开始走向奢靡华丽。魏晋时期一般妇女日常服饰,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彩,外束丝带。如南梁庾肩吾《南苑还看人》诗云:“细腰宜窄衣,长钗挟鬓”。表现出当时人们动人身姿与得体的服饰形象。

《洛神赋图》

穿大袖宽衫的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6张图片
《洛神赋图》

到了隋唐时代,国风大开。是中国服装使上最为精彩的篇章。冠服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纷繁,令人应接不暇。不仅超于前代,而且后世也无可企及。《簪花仕女图》中“惯束罗裙半露胸”的贵族女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唐“裙拖六幅湘江水”的服饰鼎盛时期。李白有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大唐三百余年的女子服饰文形象,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古画来认识它们。欧阳询《南乡子》诗曰”二八花细,胸前如雪脸如花“来描述这种装束。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穿大袖纱罗衫,长袖妇女,披帛的唐代妇女,

展示了唐代贵族妇女的日常闲适生活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7张图片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张萱《捣练图》

穿短襦,长裙,披帛的妇女尽显丰腴健美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8张图片
唐代张萱《捣练图》

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

穿襦裙,佩披帛的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9张图片
顾闵中《韩熙载夜宴图》

到了宋元时期,各方面发展及其不平衡。诗人陈高有诗曰“豪家列华第,被金饭珠玉。茅屋耕田夫,衣食长不足,均为羲皇民,胡焉异荣辱。”可见宋元时期的复杂情况。但是在贸易上宋较之唐朝更为发达,宋人通过金 银 铜 铁杂色丝绸和瓷器等,换取东南亚各国的香料,犀牛角,珊瑚,珠宝,玛瑙,玳瑁,水晶,藩布等商品,对我国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开始记录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彰显另一种生活形态

穿短衣的劳动者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0张图片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瑶台步月图》

穿背子的妇女

宋代妇女服装,一般有襦,袄,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宋代男女皆穿,尤其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饰。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1张图片
《瑶台步月图》

北宋王居正《纺车图》

卷起裙子,穿长裤劳动的妇女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2张图片
北宋王居正《纺车图》

明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衣冠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明朝对服饰用色和服饰图案规定十分具体,如不许官民穿蟒龙,飞鱼,斗牛图案,不许用元色,黄色和紫色等。

其实明服应该是我们现代看得到的最多的服装,现代京剧里的服饰就是明朝的服饰。

明代唐寅《孟蜀宫妓图》

穿背子,衫,裙,披子的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3张图片
明代唐寅《孟蜀宫妓图》

仇英《汉宫春晓图》

穿襦裙,披帛的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4张图片
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初,在“男同女不从”的约定下,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式。满族女子服饰中有相当部分与男服相同,在乾嘉以后,开始效仿汉服,虽然屡遭禁止,但其趋势仍在不断扩大。

《梅花仕女图》清代胡锡

内着衫,裙,外罩披风的汉族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5张图片
《梅花仕女图》清代胡锡

清代《慈禧太后传世照》

梳两把头,穿旗袍,系围巾的满族妇女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6张图片
清代《慈禧太后传世照》

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人士建议变法维新,其内容关乎政治大事,也关乎服饰习俗。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最后随着辛亥革命的炮响与男人辫子一起消失了我们5000年的服饰文明,最后传承下来的也只有简约版替代物旗袍。

《金陵十三衩》剧照

着旗袍的女子

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_第17张图片
《金陵十三衩》剧照

说实话,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些画。看到的大部分是记录非富即贵者的生活印记。

常常听到一个词“复古”我们“有古可复”吗?远古的礼制遥远得连影子都摸不着,唐宋的奢华大多化作史书上的文字,明清倒是离得近一点,往祖上三代很难找到好家底的。连提及20世纪60年代的复古风,也只会让我们想起满街的绿军装和红袖标。

~the end~


如果大家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我会展开来写,结合当下的一些电视剧里的服装道具及色彩搭配。把我们五千年的服饰文明切开给大家看。您可以在留言里写下您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来定制您感兴趣的内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原创

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墨色深处“摇摆”着中国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