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穿行于的盘根错节的城市交通之中,还是奔波在水泥森林的高楼大厦之间,又或者在漫无边际的互联网上,孤独感无时不刻的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常说互联网是一个拉近众人之间距离的虚拟场域,也常用“地球村”来形容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国各地人们,然而为何,孤独感却在人们之间愈加扩散,人际关系似乎也越来越难以经营呢?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_第1张图片

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地缘、政治地位关系基础上的差序格局,即以血亲和邻里关系为核心的逐渐扩散的圈子关系。但在信息时代,费孝通所描述的人际关系格局似乎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由宗族缩小为三口之家,从而弱化了血缘联系;城镇化进程又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流动,这又破坏了地缘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际关系格局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然而血缘共同体的弱化和地缘共同体的解构破坏了传统人际关系的社会生活基础,最终导致了传统人际关系的现代化失能,这就是现代人庞大的孤独感来源所在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_第2张图片

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在新的现代化生活之上打造你的人际关系,又要打造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成为了每个人案头上的一个难题。

而这个难题,或许可以在《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者李小墨曾任《海南特区报》记者、厦门头条主编,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给了她极其敏锐的观察力,而多年的采访经验也让她对跟人打交道这件事得心应手,使得她笔下的这本书深入浅出,结构分明。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_第3张图片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讲解了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告诉读者打造人际关系的方向;其次解答如何应该如何打造人际关系,给予了读者打造人际关系的工具;最后则补充说明了几个常见的社交误区,帮助读者巧妙的避开社交陷阱。可以说,这样的结构基本是最有效的学习结构了。

抛开这些章节结构,在这本书中一以贯之的,则是李小墨对于现代人际关系的理解:社交可以按目的分为功利社交和共情社交,功利社交的目的是合作共赢,共情社交则是共同的情感和兴趣分享。举个典型的例子,粉丝团就是共情的凝聚方式,而生意伙伴,则是功利的凝聚方式。

然而,现代社会中共情社交的作用在逐渐淡化,而功利社交的比例在逐渐扩大。就拿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说,诸位有没有感觉邻里关系越来越弱化,而工作关系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重点?是不是我们在一个小区住了一年,也不知道楼上或者对门邻居的名字,而在单位,我们上班一个月就熟悉各个部门的领导同事?为什么我们的人际关系格局会发生这种变化?因为邻里这种共同的生活经验所造就的情感凝聚效果,并不是现代生活的重点,而工作这种合作共赢的功利凝聚效果,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_第4张图片

当这种人际关系格局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的社交方式又该做出怎样的调整呢?李小墨告诉了我们答案:以自身实力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答案。众多的社交软件似乎让我们结识了越来越多人,巨大的社会流动性似乎也让我们现实中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可能性,也带来巨大的不稳定性:多少网友加了又删?多少朋友各走一边?这不奇怪,邓吧数字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故而在社交方式上,追求质量远比追求数量更适合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明白,信息社会在社交这件事上,给予我们的是机会,而不是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在微信等社交软件加那么多的好友然后不停的节日问候和打招呼,你需要的是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寻找跟他人合作的契机,例如发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让别人可以通过你的朋友圈收获信息和成长;又或者创造一些合作机会,让别人感到这段人际关系具有维持和投资的价值。这种社交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令人感到巧合的是,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的涂尔干,也有类似的观点。涂尔干将社会的团结类型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是人们由于共同的经验和共享的信仰结合在一起,主要在社会分工的不发达时出现;有机团结则是人们按照社会分工像身体的各个器官一样执行各自的职能,从而有机的团结起来。就像心脏离不开肺的供氧,肺也离不开心脏的供血一样。 而现代社会中,伴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推进和个人异质性的加深,有机团结成为主要的团结模式:我们互相需要,互利共赢。正如我们生活所展示的,作家总会需要几个编辑朋友,律师总会需要几个法官朋友,做销售的总需要一些做采购的朋友。而这种互利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往往是我们维持人际关系中的重点所在。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_第5张图片

纵观本书,李小墨整本书背后的思想基础,跟社会学奠基人涂尔干是一致的,对于当代社会分工愈加精细下的人际关系把握,是相当精准的。只不过涂尔干所凝聚的视角更多的在于抽象的社会结构,而非具体的人际关系,其内容也更适合学术研究,而非具体的生活指导。李小墨则在这本书中,将其思想以生活中的具体社交案例演绎出来,把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概念,从而针对生活中具体的社交问题,作出了解答。所以这本书,才更适合我们当下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你的人际关系---评《请停止无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