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的意义

鬼谷,即鬼谷子,也是《鬼谷子》,是纵横游说之士的宗师,也是百家争鸣时代下神秘的晨曦。

褒贬不一

自古以来,对鬼谷子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甚至在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帝制下处于被“禁书”的尴尬处境,直到现代又被拿出来“古为今用”。总体来看,中国历代对它的评价主要分为三派:肯定、否定和中立。

肯定者有司马迁、刘勰、陈子昂等学者;而反对的学者则是扬雄、柳宗元、宋濂等人;而保持中立的学者有长孙无忌、纪昀等。上述三种派学基于两种评价标准:一是传统道德或实际功利,二是思想学术价值。前者多持否定态度或中立,故此,评判者多为古人或传统儒学大家。而后者,基于思想大融合的观点和学术客观批判的原则,多持肯定或中立态度。

纵横绝唱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经典必读书籍,虽然演变发展成十二种著作:先秦五种,秦汉七种,但历经千年沧桑和频繁战乱,均已消亡,唯独《鬼谷子》保存至今,也是唯一的奠定纵横家思想体系的理论著作。

经考定,全篇内容分为上、中和外篇三部分。上卷、中卷的十一篇作品为先秦时代鬼谷子及其弟子所著,而《符言》争议较大,或出自《管子》,下篇(外传)疑为唐人补充。总之,《鬼谷子》运用阴阳学说,解释“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并提出一套了解和干预社会的方案,构建纵横游说之术的系统理论。

独树一帜

首先,继承阴阳学说,作为游说的基础。其书为纵横游说之术寻找哲学依据,又将阴阳学说推广至具体政治人事活动领域。

其次,吸收百家思想之精华并加以改造。比如吸收道家的“道”,但又强调“有为”,区别于道家的“无为而治”。又比如赞同儒家的道德、仁义、礼乐等思想,却崇尚功利,相反,儒家重视礼节,鄙视功利,“士可杀不可辱”一句便可印证。所以,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学派认为,纵横之人是朝秦暮楚的“伪君子”。虽然纵横家追求功利最大化的“三观”被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抨击,但是不妨碍他们伫立于百家争鸣的论坛,如一颗奇异的明星。

之所以称得上一颗奇异的明星,是因为鬼谷思想敢于公开主张“取而代之”,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代统治者。笔者认为可与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相媲美,若君主或统治者无能治理国家和社会,有德才之人,甚至平民百姓可揭竿而起,并推翻旧制度,重建新社会。当然,《鬼谷子》强调在一定条件,并且提出这个大胆论断需要考虑所处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虽然“礼崩乐坏”,却为有志之士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将追求名利与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各诸侯国为了招揽有德才之士,需要与他们平等交流,尊重他们。所以在当时,士的地位很高,心理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游说之士只要把握时机,掌握游说技巧,就可以大胆甚至放肆地和君主辩论,就连尊称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也曾对齐宣王表示“取而代之”。可见,战国时代是多么有趣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依然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时代。

修辞之源

如果说亚氏的《修辞学》是西方修辞的源头,那么《鬼谷子》是东方修辞的源头;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文献修辞著作,那么《鬼谷子》是口语修辞著作。甚有学者视之中国修辞学著作的源头。

将《鬼谷子》视为修辞学的理论经典著作,理由有三:一是较为体系地阐述修辞学理论。不仅对修辞明确定义,而且在《权》篇集中探讨修辞的内容、作用和目的,与亚氏修辞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是注重口语艺术,关注听话者(听众)的心理、感谢和性格。三是阐述和运用具有修辞手法,比如“象比”(象征、比喻及类比)和顶真的运用,体现出先秦时代简练的语言表达和高超的游说艺术。

解读之多

好在《鬼谷子》幸存至今,所以在历史上一直被多角度解读,在古代,除了纵横家,还被象数、军事及道教所用。比如,其理论谈及阴阳、天地之术,故被占术和算命者所推崇;不仅直接谈及军事,相传黄石公为鬼谷再传弟子,所著《黄石公三略》主讲用兵之计。更有甚者,古人将鬼谷子列为道教的洞府真人,号称“玄微真人”。可见,鬼谷之理论思想对古代中国产生了众多影响。

同时,《鬼谷子》还被古为今用,中为外用。在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人都可以解读这本奇书,就连日本人大桥武夫通过军事、外交、政治、商业等人际交往的事例来解读鬼谷理论。同时,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考证和研究,充分挖掘《鬼谷子》的最大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鬼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