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

东晋兴宁三年(365),浔阳柴桑陶家的新生儿呱呱坠地,他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奇怪的征兆,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终其一生,他历经晋宋两朝,但在他的笔下,却始终只有晋朝的年号。终其一生,他六次入仕六度辞官,最终在42岁那年彻底归隐田园,从此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故事,便从他归隐的那一刻开始了。

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_第1张图片
最潇洒的辞职!

-1-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古人归隐比起现代人来,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先天优势:只要家族中略有富足,基本上都是小地主阶级。想入仕也许需要挑灯夜读,闻鸡起舞,需要你在勤奋和天赋中择取一项发挥到极致,然而想归隐却只要能够拿出一定积蓄,置几亩地,盖几间房,便退有可退。如果你在现代,想要几进几退,光是购地买房的手续,就先得累死不计其数的脑细胞。

归隐之后的生活,在陶渊明笔下是舒适顺心的,毕竟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大鹏,为了五斗米而被困在束缚重重的官服里已经够违背本心了,还得向来访的长官们汇报情况,简直是折煞一条鲜活的艺术生命。在提笔写下辞呈的时候,他还顺手写了一篇《归去来辞》,然后这篇文章就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世经典。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随意摘抄几句,都是极富哲理和情怀的语言,可见,人在失意和得意时,创造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曾经细细描摹过他归隐后的日常生活。既然已经宣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回到山野之中的陶渊明,自然是欣喜恬然的。不得不说陶渊明将一手好文采用在描述住处环境上,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不信的话,你听听看?

他住在一栋独立单层别墅里,八九间房屋充分满足了他与家人的生存空间,主卧、次卧、客房、书房、储藏间等一应俱全。前后住宅区绿化完备,孟春时节,窗后的榆树与柳树绽了一树绿意,舍前桃李低调地弥散芳菲,足不出户便能一览春日光景。

远方村庄依稀有模糊的面貌,傍晚时分,村庄中家家户户的炊烟轻柔地飘散开,出门在外忙于农事的人便知道要回家吃饭了。深巷幽长,有几声狗吠打破乡间宁静,小鸡也不甘示弱,振翅一飞,在桑树的脑袋上打起了鸣。

这样美好的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俯拾皆是,换个方式读一读,简直是一档房产公司的高端楼盘广告:和著名隐士陶渊明先生当邻居,享受纯天然居住环境,接受浓郁人文素养极致关怀。如果不考虑孩子学区房问题的话,这应该会比任何一个房产广告都要吸引人吧?

没有俗世尘染,留一亩心田自种,清晨带上农具出门,傍晚风尘仆仆而归,与家人相聚。这样安稳宁静的生活,虽然意味着清贫,但也不乏自得其乐。盘中的稻谷和时蔬均出自自己亲手侍弄的田地与菜园,与市场半分关系也无,倒是真有些“桃花源”的意味。

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_第2张图片
明明应该是这样的场景,偏偏写的那般美,算你厉害


-2-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虽然《桃花源记》中并没有提到酒,可是陶渊明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酒徒。这么说没有半点贬抑的味道,真真儿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喜欢漫画的人会斥巨资购买绝版原稿,热爱体育的人则会不眠不休地追看喜欢的比赛,执迷于摄影的人会扛着巨重无比的器材全世界奔波取景。陶渊明不过是在不看漫画、不玩儿竞技体育也不用高科技产品的年代,爱上了一个相对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东西——

在陶渊明官居彭泽令的时候,他险些将朝廷分给他的所有公田都用来种植一种叫做秫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可以用来酿酒。为了喝酒都不顾及生活必需品了,他的妻子当然着急了,“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所以,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位嗜酒如命,另一位一定要保持着清新的头脑,保证家中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

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以至于达到为酒而折腰的地步呢?

其实也是事出有因。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经自嘲过: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渊明虽然少年便有才气,也是东晋名士陶侃的后代,但是后来家道中落,逐渐贫困下去,于是才有了引文中的这一段。从心理学上分析,幼年时的缺失,成年后百倍补偿也无济于事。虽然喝酒是陶渊明的兴趣与寄托,但同时也不免折射了年少时家贫而不得的这段历史。

陶渊明喝酒时不止需要共饮的好友,他还需要一把琴,然而重点在于陶渊明并不会弹琴,他只是想乱弹琴“以寄其意”罢了。

以及,那把琴上,根本就没有弦。

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和陶渊明结交的时候,无论贵贱,不讲门户,只要提供酒,陶渊明便与之相谈甚欢,直喝得酩酊大醉。他先抱着自己最爱的那把无弦琴施展一番,然后啜饮几杯。如果他先醉了,便不问对方是谁,自顾自地率性说句:“我醉欲眠,卿可去。”

这么率性的行为,连多年后的李白都被他的洒脱触动到,而将他写进诗里,便有了“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风姿。

茅檐长扫,柴扉已净,我抱着刚摘下的菊花倚在门边等你,等你绕过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停下车马,带着酒来陪我聊天。我还会弹琴给你听,能听到声音的都是知己。

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_第3张图片
来啊,喝酒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3-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并不是每一个日子都能够喝着酒,抚着琴,说“卿可去”。幸福的瞬间要通过对比才能得来,所以平凡普通的岁月作为陪衬和日常,也占据着相当可贵的部分。

孟夏时节,植株繁盛,屋舍前树木葳蕤而葱郁。他从农田里归来,卸下一身的疲累,走到屋檐下洗净手,冲干净脚上的尘土,平凡如万千弯着腰的农夫。走进屋,他喝了一小口酒,然后翻开书,激活他不同于其他农夫的部分。

他正在看的是《山海经》,那里讲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他看到因犯错而被罚的上古神袛,也看到身处仙境无年岁之忧的王母娘娘,颇感世间万物有灵,天地乾坤无尽。他看到书中提到有种可以向神仙传信的奇妙鸟儿,便奇思妙想一番,想让鸟儿寄语神仙,告知他们自己一点都不贪心,只想能喝着酒,再活的长久些。他读到了夸父追日,读到了精卫填海,心里的那一点不甘终于被唤醒。

《山海经》里的传奇故事便不再是单纯的故事,它变成了陶渊明寄托心志的载体。和许许多多喜欢动笔的文人一样,他开始写读后感,最终形成了《读山海经》的组诗。组诗一共十三篇,篇篇情绪不同,却又暗里相连,一气呵成。

当其他人还沉浸在山海经故事的神奇当中时,他想到的是摇摇欲坠的东晋。是那个在之后的岁月中,即便已经消亡,也依旧存在于他的诗歌纪年中的东晋;是那个已然气数将尽,位高权重之人钩心斗角,也依然不希望被刘宋更迭的东晋;是那个他在《桃花源记》的开篇,便点明了时代背景的东晋。

那时的东晋,不是最好的东晋,却也不是最差的东晋,从东晋到刘宋,这样的朝代交替,不过是另一个“以暴制暴”。在陶渊明眼中,这样的政权他不愿接受,这样的环境他不忍卒睹,还不如自己另造一个“桃花源”。那里的人自先秦避难开始,便隔绝尘世,隔绝了战争,生活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状态里。

他说,你们这些汩没尘世的人,是不会明白这种生活的。既然找不到神仙来点化众人,既然觅不到神鸟来遮蔽邪祟,既然寻不见足以扭转时势的君子,那就拿笔造一个不需要智慧也能生活的世界好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原始的善意漫山遍野地温暖着这一处桃花源,没有竞争,没有搏斗,不存在权势和诡谲。你可知,怀揣着他不愿消耗的那一点固执,建出这一处桃花源,他喝尽了几壶酒,读透了几本书,煎熬了多少个春夏?

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_第4张图片
看着春日复苏的枝杈,和自己不复青春的须发

---尾声---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留下满蘸酒意的诗文和质朴可爱的田园佳话,这样的他却在《世说新语》中喑哑。

《世说新语》的选录结果,实际上也是魏晋时期“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侧面反映。虽然是陶侃的后人,虽然爱丘山、有猛志、不落流俗,却没能颠覆时人对门户的偏见。

既然《世说新语》不录你,那么我来将你添加到这个专栏里来,偶尔任性一回,代他们承认你的价值。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后来江山辈出的才人们,是否遂了他的心愿,那些同他一般壮志凌云的人,念着他的名字,吟着他的诗,是否能让他捻须一笑呢?放下锄头喝口酒,在酒意中熏然醉去,也许他曾经真的在读罢山海经后,梦见过那个“桃花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说新语微博:放下锄头喝口酒,他在桃花源里读着山海经——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