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P商业帝国


一、WPP简介

WPP集团全称为Wire & Plastic Products Group,是一家以并购为原动力的企业。1985年,他还是一个购物篮购物篮制造企业,而如今,WPP集团与宏盟集团、Interpublic以及阳狮集团合称全球四大广告传媒公司。WPP集团业务范围包括广告、公共关系、游说、媒体管理、资讯、内部顾问、品牌形象与沟通、公共事务、医疗甚至专案沟通等业务。

WPP 集团分为4个部门,包括Advertising and Media Investment Management(广告和媒体投资管理); Data Investment Management(数据投资管理); Public Relations & Public Affairs(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 和 Branding & Identity, Healthcare and Specialist Communications(品牌和身份认证,医疗保健和专业沟通)。WPP的业务涵盖广告、品牌管理、公共关系与公共事务、体育营销、数字化、企业传播、咨询、媒介代理、数据投资管理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

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业务结构,与WPP持之以恒的并购重组是分不开的。WPP集团的CEO苏铭天(Martin Sorrel)坚持着两个信条:一,好公司必须是一间大公司;二,公司的成长是可以通过购买来获得的。他喜欢通过购买更多公司来获得更多的用户,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将不同种类媒体制作成标准化产品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2018年,WPP的利润率超过17%,为行业最高。而Sorrell认为,其中秘诀就是让公司在全球不停地拓展业务。

从1999年开始至今,WPP集团及其所属公司累计完成了约412起大大小小的并购项目,平均每年并购数目达到了30余起。诸如奥美、智威汤逊、传立等著名广告公司品牌均隶属WPP麾下。如今,WPP 在全球 112 个国家拥有 406个独立广告公司,雇佣超过 20 万名员工,为客户管理着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帐单。

WPP商业帝国_第1张图片
WPP业务架构

二、WPP资本运作发展历程

1985年,苏铭天(Martin Sorrel)卸任盛世(Saatchi)广告公司财务总监,用自己在盛世

(Saatchi)的股份作为抵押,斥资67.6万英镑,取得英国电线塑料制造商—Wire & Plastic Products的控制权。在控股WPP并于1987年担任CEO后,苏铭天开始了自己的并购计划。他在18个月内累计开展了15次并购,使WPP集团的股价由原本的每单位50便士飙涨21倍到11英镑。

1987年WPP发起了广告历史上第一次“恶意大收购”,目标是当时深陷困境的广告代理公司智威汤逊(J.Walter Thompson)。起初,智威汤逊拒绝了苏铭天提出的4.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并起诉要求停止收购。此后,苏铭天将收购价格提升至5.66亿美元现金。纵使智威汤逊的三大客户竭力反对,但最终,WPP以大部分贷款得来的现金成功收购智威汤逊(J.Walter Thompson)及其下属的公关公司Hill & Knowlton(伟达),震惊业界。

1989年,买下智威汤逊两年后,苏铭天再次发起对另外一家创意大厂奥美广告(Ogilvy & Mather)的恶意收购。在当时,奥美广告一直是恶意收购者的主要目标:它以令人难忘的广告而著称,然而它并不善于在资本市场上推销自己。1988年,奥美的每股收益是2.25美元,仅比1985年的2.12美元略微提高。尽管一度股价有所提高,却始终低于1987年的45美元。并且,奥美的营业利润率是10%,因为投入在了例如市场调查这些非盈利的业务上,其利润率较行业平均水平略低。由于缺乏现金流,奥美也以负担对抗恶意收购的成本。

尽管遭到各种抵制,但WPP高达50美元/股的开价,让奥美无法拒绝。最终,WPP以8.64亿美元收购奥美广告(Ogilvy & Mather),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

两笔巨额收购让WPP在占领广告行业的同时身陷债务危机。WPP的净利润在两笔收购的高额溢价面前仅是九牛一毛,而高额的债务加上并购形成的商誉冲减的股东权益,使得WPP集团在并购后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伴随着199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让WPP差点破产,它的股价一度从6.5英镑降到1.15英镑。1992年,苏铭天成功说服银行,将高达10亿美元的债务,转换成对WPP的47%股权,并暂停了激进的扩张计划。

2000年,WPP集团以47亿美元的价码买下了扬罗必凯(Young & Rubicam)。2002年,WPP收购世界十大广告集团之列的博报堂(拥有该集团25%股份)、旭通(拥有该集团20%股份)和中国本土公关公司西岸咨询。

2003年,WPP集团以4.43亿英镑收购了Cordiant集团,将达彼思Bates、Fitch、 HealthWorld和 141 Worldwide收入旗下。同年,WPP集团还创立了群邑集团,来统管旗下的所有媒介代理公司。

2005年,麦迪逊大道的最后一个超级独立广告集团—葛瑞集团,也被WPP集团以18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收入囊中。经过此次收购,宝洁成为WPP十大客户之一。此时WPP已经成长为价值94亿美元的广告集团。

2007年,WPP集团战胜微软,以6.49亿美元收购数字代理公司24/7。后一年,WPP集团收购的Taylor Nelson Sofres市场研究公司贡献的收入让WPP集团超越宏盟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

但是,2018年,苏铭天在涉嫌不当行为指控的调查并辞去CEO职务,并且当年,失去了部分优质大客户的WPP集团令人失望的业绩报告让股价不断下跌。同时Omnicom再次追赶上来,市值超过WPP集团。在2018年,WPP选择了放缓收购,并且裁剪了 36 家公司,并通过将多家旗下广告公司合并精简业务。

WPP商业帝国_第2张图片
Omnicom市值最近追上了WPP

你可能感兴趣的:(WPP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