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明前茶

汪 常


  母亲并不说话,盯着桌子上的簸箕,渐渐打起了瞌睡。

  一个冷颤醒来,好似睡了几个小时。她摸了摸口袋,又向茶几上张望,最后在床上寻着了手机,对着电话本开始一个一个打起来。大姨妈说过要来,但一直没来;四姨妈在大方猫场镇,一直拒绝;三姨妈不了解情况,一直推辞;幺姨妈在纳雍,关于她的回复,我没听到……母亲的脸上,皱纹中燃起三丈火来,对着电话挨个责备。

  ……

  大姨妈孤家寡人一个,膝下有表哥,在县城某中学教书,因表嫂染上赌瘾,致妻离子散,钱财亏空;有小表哥,打小痴呆,毫不知事,常睡猪圈,常吃猪食……

  三姨妈住木瓦房,九洞天附近。三姨爹也染上赌瘾,相继输掉粮食、牲口与土地。膝下有两位表姐,皆已嫁为人妇,有表哥,刚刚大学毕业,处于找工作阶段。

  四姨妈与四姨爹比较和谐,然而也好不到哪里去。膝下表哥逃兵回来之后,几触法律,几进监狱,小表哥已然成家。

  幺姨妈自上世纪70年代从集市买砂锅回家,半路打破之后,一直疯癫到现在。跟了几个男人,生了几个孩子,她在一边漂泊,孩子在一边流浪,书未读,业未就。

  ……

  第二天,三姨妈和幺姨妈纷纷赶来,见面都不谈往事,各自准备个口袋,直接与母亲一起投入到土地中去。收成不好,为免荒置,土地已于数年前改种为茶。正是初春之际,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过了清明节茶叶价格会大打折扣,所以茶叶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相较之下,去年一斤明前茶,可售百余元,今年市场不好,两三斤才可达到这个收入,而一般的采茶好手一天也就两三斤左右。两千平方左右的茶地并不起眼,但凭自家人手明前怎么也是采不完的,故而前后总有邻里偷采。按理说邻里之间为点生活,采去多少皆是无可厚非,但一想到今天表面上的和谐相处,明天就明目张胆霸占山林土地,甚至杀人放火,心里面一下子凉了几个季度。这下才要求几个姨妈过来打个帮手,从白天忙活到至夜晚,各人自采自卖,不收取分毫,免费提供吃住,中餐用几个红薯填充肚子。晚上归来时,谈及收入,母亲获得百余元,三姨妈和幺姨妈各自收入数十元。母亲安慰道:“第一回摘茶都很慢,慢慢就快了。”而姨妈们总算相信电视里面说的:茶叶真能赚钱。

  茶,是我们这个民族举国之饮,“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中,唯有“茶”作为饮用品,可见茶的重要性。小时候就知道父亲喜欢喝茶,每天泡茶无数,倒是没计算过每天喝多少杯,但耳濡目染,自己也跟着喝点。泡完之后父亲常让我去买,那时候知道茶这东西可以喝,但其价值却未知晓。实际上多年前开荒的土地里面就长有茶树无数,但没有经营意识,为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尽皆砍掉了,现在回想起来后悔不已。陆羽《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意思是茶树有高达几米到十几米的,摘茶要先砍掉茶树才能摘。这说的是古树茶,树龄一般达200年左右,纳雍县姑箐村就有这样的茶树,据说远销国外,价格曾高达数千元每斤。这还是后话,茶叶的发源地就是《茶经》中说的“巴山峡川”,即四川等地,秦朝统一全国之后,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得关于茶的种植、加工技艺渐渐向东移转到湖南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中游地区的茶叶生产制作技艺渐渐超过巴蜀地区,饮茶文化也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精神文明之中,渐渐与佛家文化、诗词文化、经济变革相互交织,丝绸之路更是将茶文化推向世界。

  佛家有“禅茶一味,苦乐静放”之说,将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修身养性的道理全部蕴含其中,人的一生就像品茶一样,放不下苦恼也就品不出茶味,品得出茶味也就基本可以放下浮躁的心情。古代文人中,很多诗家对饮茶也有别样的品味,卢仝在他的诗《七碗茶歌》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俨然已成为一门学科,茶史、茶品、茶具、茶道、茶艺都有了很高的讲究,我们的为人处世,都可以茶的待人接物来体现。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朝夕更替着,尤其需要体悟茶的精神文明。

  明前茶之所以很贵,是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清明之前生长缓慢,养分充足,芽叶细嫩,其芽质优良的特点,加上产量很少,自然使得明前茶成为上品。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顾名思义,雨前茶就是谷雨之前,清明之后的茶叶,雨前茶实际上并不比明前茶差,清明之后,阳光充足,内含物质丰富,使得雨前茶味浓耐泡,也是上品,但物以稀为贵而已。今年的雨前茶是什么价格,还要过几天才知道。

  第三天与第四天,几位姨妈都创造了上百元的收入,到晚上归来时,个个有说有笑。第五天,大姨妈终于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家,第一次采茶,收入60余元。末了,与幺姨妈坐在门口,一阵安静,一阵闲聊,视野之中除了星空之外,全是漆黑。幺姨妈说:“我儿子有照片,在他QQ里面,可惜我不懂QQ,不晓得咋个弄。”大姨妈知道我会,让我帮忙。幺姨妈把他儿子的QQ号念给我听,搜出了一个英文网名,点击添加后等待验证中。幺姨妈说要打个电话过去确认下QQ号,由于夜已深,我们都建议明天再打。不过,幺姨妈手机欠费,我便给她充了50元,一直没收到短信提示,我建议打通信公司电话问下。幺姨妈表示不知道怎么打,三姨妈在旁边听不下去了,一阵讽刺道:“查话费都不会!还是读过字的人!还是读过初中的人!”大姨妈解围道:“她只读过小学。”我也帮腔纠正道:“是读书,不是读字。”刚说完便感觉这“读字”和“读书”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习惯不同,念法不同而已。我接过幺姨妈电话,给通讯公司打了过去,回复说系统升级中,明天九点之后方可查询。只好打了一下我电话,电话打通,证明话费确实已经到账。幺姨妈坚持要还我200元钱,我到现在还寻思着怎么退回去——

  去年,我接到幺姨妈的电话,才知道她那段时间在贵阳漂泊。好几年都没有音讯的幺姨妈,找到了家里面的电话,因而也就找到了我的电话。印象中,她应该在四川、云南、北京等地都有过经历,她跟我说她那里工资很高,打算开店,自己创业了,建议我过去打个把手,我没有过去。后来她建议我在城区边缘购置土地建房,她帮我联系免费的沙石、钢筋、砖料等,我没有如愿。本打算去看一下她,但我心里面有件事阻碍着:十几年前以麦小学扩建,工程包与一个四川老板,她在里面负责炊事,炒菜炒到一半后就聊天去了,饭菜都烧糊。之后幺姨妈跟了那四川老板,辗转各地,又后来传来婆家拒绝两人在一起的消息,之后便失去了联系。想而今,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她,她后来说小玉璇跟着同学出门打工去了,身无分文,娘儿俩长时间以来天各一边,沟通都不大顺畅,小玉璇在通话中满是怨恨。这爹不管、妈不带的表妹算来已经十六七岁,玉璇表妹五六岁的时候来我家玩,跟我说:“三哥,我们两结婚好不?”回忆起这童年往事,我心里面一阵酸。幺姨妈向我借了200元给表妹充了话费,之后一直说要还,但不说创业的事,却因为不懂网银,开户行也不一样,周转到现在。

  几位姨妈虽然采茶,但不喝茶,即便喝茶,也喝不出什么味道来。但他们身下,各有儿孙需要用茶叶去换取护养物资,他们知道,茶这东西,真的可以卖几个钱。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母亲没听过这句话,但她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把姨妈们都叫了过来。看着姨妈们都在摆家常,她搭上两句,重又打起了瞌睡。

  父亲算是喝了半辈子的茶了,但谈起茶叶的品质,他也常常哑口无言。只是心里面总寻思着这官司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情形,老巴斗装上两杆老皮烟,一口一口吸到夜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