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了,小河却已不在

乡村生活还真似“农夫、山泉、有点田”,作为山沟里风一样的女子,小时候必定是四处流窜,上山摘花,下河摸鱼。

村子地处山区,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通向外面的路,沿河而建,在村外5里处还有一座跨河小拱桥,那是通往镇子的必经之桥。其实,小河顶多算山涧吧,水源是山泉和山坡径流。

记忆里,每年过了端午之后,雨水充沛,河水便可以没过我们的膝盖(小孩子个子比较矮)。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早起去河里洗脸,传说这样可以明目祛毒,在路边还可以顺便采些艾叶夹在耳朵上(河岸边水草丰盛,各种植物都有)。夏季里最喜欢的娱乐项目就是趟河玩了,那个时候,小河水质真的很好,清澈见底,每天哗啦啦的歌唱不停。光着脚,踩着河底各色的光滑的河卵石,河水轻轻抚过脚趾和小腿,那种感觉简直不能更美妙!每次我都激动的想趴到水里,化成一条小鱼游起来,可惜我当时不会游泳,但这种浮在水里的感觉多年来一直会浮现在我的梦里“清澈的河,游来游去的鱼~”有种周公梦鱼的感觉,每次醒来都神清气爽,也正是为这份情怀,我一但抓住机会,便决心学会了游泳。

小河带给男孩子们的快乐就更多了,他们可以团队协作,利用泥土沙砾改水道,把鱼赶到“死胡同”里,然后来个泥里捉鱼。还在河上自己垒坝围起一个“洗澡坑”,一个个都在里面肆意玩耍,并因此学会了游泳,哥哥就是这么学会游泳的,但他是绝对不会让我靠近那个深水区的……。长大后我学习游泳时,也是他带我第一次下的水,不过闻道不分前后,他一直我行我素,不再学习新技能,如今反而不如我游的好了。

小河也给妇女们带来了福利,夏季水量大了之后,便会把一些棉衣、被罩等大件衣物拿到河里清洗,河里突出的光滑大石头是天然的搓衣板(忘记介绍了,我们村的特点就是大石头比较多,村名都是因此而来的),经过活水的冲涤,很省力便可以把衣物洗干净。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两年,村里还修建了一条水渠,引水种起了水稻,后来因为水量越来越少,那几块“试验田”也就此罢休了,不过沿渠的菜园却因此得福了,有了充分灌溉,蔬菜都长得非常好……

冬季,小河便安静了,河面会结冰厚三尺(冰体积大,小河会一下子胖很多,变成大白胖子)。冰面晶莹剔透,像水晶大理石一样,我们经常趴在冰面看里面的纹理,互相分享美的冰纹,“快来这看,多美呀,水晶宫殿一样,好神奇”,我们的童年世界因此变得多彩。然后我们还可以做简易冰车去滑冰,或者直接一人拉一人的滑,再或者直接在上面跑滑,看谁滑出的距离最远……总之,在那个没有手机,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我们的童趣还是很多的~

又到了雨季,窗外的雨一直下不停,但每次打电话询问,家乡都并未下雨,如今听说旱情更为严重,河水已经干枯了(这是有史以来河水第一次干枯,我想村子里的后人也许就看不到家乡的河了……)爸妈小时候,听说到了夏季,河水常常可以没过头顶,几丈宽,气势恢宏的在山间咆哮~我的记忆里,在小学时,小河每年夏季也会咆哮几次,冲走河里所有的污秽,有一次因为发大水,河面没过拱桥,还害得哥哥他们在镇里放学后,没办法准时过桥回家(担心桥被冲断)。

可如今呢,雨水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那里属于山区,无法发展农业,也没有工业,并没有大的用水项目,可水量就是越来越少~我怀疑是因为整个华北地区地下行成了漏斗状,我们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都流向了重工业区(开采过度,用水过度)唐山……故乡的水,我为你难过,期盼我们的环境可以不再恶化,还我绿水青山,美好家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季来了,小河却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