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一家百年老店的转型之路

  作者:刘翼群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号:1602121245

【嵌牛导读】

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IT企业,一家靠打字机白手起家的电脑产品生产商,一家曾经深陷巨额亏损和大批裁员旋涡而屹立不倒的传统“老店”,IBM其转型之路的背后是管理模式的过时还是顺势而动的睿智,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嵌牛鼻子】

IBM  转型之路  认知计算Waston

【嵌牛提问】

曾经因搞出行贿风波而被巨额罚款新闻,曾经因为被联想收购PC业务而走入我们视野的一家美国传统IT企业,其在危急时刻的转型之路和在新世纪对未来发展的把握之道背后,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大行其道的今天,他又将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嵌牛正文】

IBM——一家百年老店的转型之路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全称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24年由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经历了打字机时代到pc半导体时代,从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资料库,完成太空人登陆月球计划到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曾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专利申请量的记录到将整个PC部门完全出售给联想集团,IBM的在电子行业悠久的历史和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但是,就是这位曾经的IT行业老大哥,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经历了巨额亏损和大幅裁员的转型阵痛,如今已经找准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I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正式标志着从“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全面转型。如今的IBM丢弃了传统的PC业务,将重心转为向其他的企业和政府及个人提供智能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和业务解决方案。

历史回顾

上世纪50年代开始,IBM走出了美国商业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它生产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计算机。由于IBM计算机的性能优越,使得公司的年收益和利润迅速增长,奠定了它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IBM的成功持续了整个20世纪70年代。然而到了70年代末,正当个人计算机方兴未艾之时,IBM正在为自己抓住大型机销售而欢欣鼓舞,不肯将资源投入到个人计算机邻域,导致自己错失良机,与此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微软苹果等公司顺势而动在未来的发展中渐渐后来居上。到了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亿美元,较1992年下降2.8%,纯收入下降到负81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63.1%。到1994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达150亿美元,超过了前三年亏损之和,IBM的市值也从1050亿美元暴跌至320亿美元。就在上世纪90年代IBM陷入机构臃肿、步履蹒跚、颓势显现的局面时,1993年IBM大胆启用了郭士纳,临危授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开启了IBM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之旅。

郭士纳时代的战略转型

1993年郭士纳开始了IBM的转型之路,将这家曾经的信息产业硬件巨头转型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开启了信息产业的电子商务时代。1995年,IBM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的情况下,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战略理念。IBM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卖硬件的价格战,也不同于卖软件的版本升级,它的内涵是替客户进行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这一理念的提出驱使IBM实现硬件厂商到“软件+硬件”的转型。

在服务转型的历程中IBM开发了很多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比如说基于IBM硬件产品的优化调试、系统整合、存储系统的设计,乃至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甚至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运营维护系统、安全系统等。到2000年,IBM公司40%的利润来自服务业务,软件利润占比达到25%,硬件业务利润下降至24%,全球融资业务占比11%。到2001年,IBM已成功转型为一家完全与众不同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

彭明盛时代的战略转型

2002年彭明盛接替郭士纳担任IBM的CEO,适时提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的战略。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剥离PC业务,到同时收购多家软件公司,IBM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同时彭明盛又引领IBM向更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业务转型,卖掉了很多低附加价值的业务,包括将曾经执业界牛耳的PC业务整体打包卖给了联想,同时在2002年兼并了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部门。它为客户提供的从企业战略、运营、流程,直至IT的咨询服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IBM公司和宝洁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10年价值4亿美元的全球协议,为全球近80个国家的9.8万名宝洁雇员提供整体性的员工管理服务,包括工资管理、津贴管理、补偿计划、移居国外和相关的安置服务,差旅和相关费用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数据管理,并且为宝洁的人力资源系统提供应用开发和管理服务。这种咨询服务带动了IBM其他的相关业务,包括技术服务、硬件销售和软件销售,使IBM各个业务线之间能够相互借力。

2006年,IBM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了全球整合企业的理念,在整合后台资源形成共享支持服务,以及整合全球供应链方面,IBM这次转型之旅做得非常出色。IBM不仅自己在做,而且通过咨询服务以及整合服务的方式将自身的经验售卖给其他客户,中国的华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到2009年,IBM公司42%的利润来自于软件,另外42%的利润来自于服务业务(包括全球业务咨询、全球技术咨询);硬件的利润进一步降至7%;融资租赁利润占比9%。

罗睿兰时代开启的战略转型

2012年罗睿兰接替彭明盛,大力宣传“智慧地球”的概念,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服务将是IBM公司接下来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这次转型被业界认为是IBM具有颠覆性的一次产业转型,使IBM一脚跨出IT领域,不仅提供IT服务解决方案,也提供商业和战略咨询。

从2011年参加“Jeopardy!”电视问答挑战赛时击败人类冠军,标志着IBM推出的Watson技术平台为代表的认知时代商机产品。IBM开发这款和老创始人同名的计算平台,旨在将其作为自己迈向新时代大门的敲门砖,显示了其对认知计算的看重程度。IBM Watson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大量技术创新,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助力决策者从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它具有强大的理解、学习、推理等能力,此外,它还有精细的个性化分析能力,它能利用文本分析与心理语言学模型对海量社交媒体数据和商业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用户个性特质,构建360度个体全景画像。可以说,Watson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认知计算的诸多技术统一起来,其目的是要改变商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效率,为企业和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慧化办公系统。

如今的IBM将Watson技术平台与各个行业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商业发展,推出的相关产品包括Watson发现顾问(Watson Discovery Advisor),Watson参与顾问(Watson Engagement Advisor),Watson分析( Watson Analytics),Watson肿瘤治疗(Watson for Oncology),Watson临床试验匹配(Watson for Clinical Trial Matching)等。

除了上面的提到的以Watson为核心的认知商业和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方面的努力,IBM也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其他出路,比如在2014年收购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基础设施部门。

在物联网方面,IBM也在积极地开疆拓土,力图争得一席之地。当然,在传统项目的“保留节目”大型机方面,IBM依然是业界的领军。在新的业务方面,不同于其他研究人工智能引擎的公司专注于将它们嵌入自家的产品,IBM想要吸引更多的软件开发者将其计算机智能技术整合到它们自有的程序当中,即为这些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开发平台,从而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商机。

结语

如今的IBM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靠生产实体电子产品或者其周边产品盈利的公司了,也许从1993年第一任改革者郭士纳开始,认清楚自身现状的IBM高层在逐步放弃原有的实体电子产品业务,将发展的中心一步步过渡到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努力帮助传统行业和部门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过渡。现如今的IBM打算搭上人工智能这辆快车,一边在原有的改革成果上继续深耕细作,一边积极的在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中开疆拓土。至于改革之后的IBM究竟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易新闻、新浪微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IBM——一家百年老店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