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编修的政治文化背景

此文根据复旦大学姜鹏教授讲座整理

1.1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

1.1.1序言

任何一个作品、一部经典,它所产生的时代一定有支撑产生的背景。
和《史记》并称中国古代两大历史著作。两座高峰。两种不同类型的史书

  • 《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著纪传体通史,以人物故事、人物传记为核心。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串联历史事件。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赵顼
  • 《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梁启超
  1. 《资治通鉴》为什么产生于宋代?
  2. 宋代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1.2结束武人政治

五代十国,指公元907-960年间,在中国一带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十国指围绕五代周围先后建立的十个小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荆南)、北汉。——参考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安史之乱后形成各个藩镇,中央政府控制是非常有限的,唐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上位。五代十国时期是以暴力作为基础的。混乱的时代。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如何避免唐王朝后的混乱,如何让自己的王朝长治久安。

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招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它,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巳喻矣!”——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一

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1.1.3文治导向确立

宋朝确立以文治为导向的国家管理模式

科举制度在虽然隋朝隋炀帝是就发明出来,在唐朝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实践。但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途径,在宋朝才确立的。

宋朝贵族和武将权利被剥夺,权利真空由谁去填补?宋太祖赵光义时期,科举制度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

宋太祖在位17年,开了15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188人。宋太宗在位时开了8次科举考试,录取了进士1487人。

上御崇政殿,试进士诸科举人,得叶齐等一百二十九人,并放及第,上以郡县阙官甚多,先是,礼部放榜,上虑有司遗才,故命右正言王世充等,于武成王庙召诸道进士诸科重试,得合格者数百人。至是,上亲试焉。——《宋太祖实录》卷四十四端拱元年六月丁丑

宋太宗时期,地方官员缺口非常大,所有岗位需中央指派任命,人才队伍不够用。常常在礼部入选的基础上扩大范围。

自宋太宗起,科举考试正式成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

朝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神童诗

文教在宋代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更加普及,活字印刷应运而生。


1.1.4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

宋倡导读书风气,宋太宗认为要倡导读书风气,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一个榜样。除了加强科举举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集合了很多文人士大夫遍书籍。总结传播知识经验。共编了四部大书。

  • 《太平广记》,全书200卷,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故事总集。微型小说集。

  • 《太平总类》 ,是宋代一部著名类书,总结了中国古代经邦治国经史子集以及花鸟鱼虫等各个门类的知识。全书共一千卷。书成之后更名为《太平御览》。百科全书。

    戊申,上于禁中读书,自巳至申始罢。有苍鹤子上始开卷飞上殿吻,迨掩卷而去。上怪之,以语近臣。对曰“此上好学之所感也。昔杨振方讲间,有鸛雀衔三鱣鱼坠于挺,亦同其应。”——《宋太宗实录》卷二十七,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
    每一个虚假故事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真实的意图。重视文治,推动文化教育建设。

  • 《文苑英华》,古代文章总集,1000卷文学类书。

  • 《神医普救方》,医书。

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桓又编了一部书《册府元龟》(1000卷),和《太平关记》、《太平总类》/《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并称宋代四大类书。


1.2两种“历代君臣事迹”

1.2.1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

《册府元龟》的出现为《资治通鉴》做了哪些铺垫?

“所编《君臣事迹》,盖欲垂为典法,异端小说,咸所不取。观所著篇序,据经史,颇尽体要,而诫劝之理有所未尽也。”——《玉海》卷五十四,宋真宗赵桓和大臣讨论《册府元龟》时的讲话

《册府元龟》在正式定名之前,被称为《历代君臣事迹》。

《册府元龟》特点:所有事件几乎都从正史中提炼出来。和《天平御览》有明显的区别


组织编纂《太平御览》的宋太宗和组织编纂《册府元龟》的宋真宗两人之间有什么差别?

  • 宋太宗是宋朝第二个皇帝,和宋太祖是兄弟关系,继承皇位是兄终弟及,虽然是第二个皇帝,但是按照君主的类型来说,他仍然属于开国型的君主,不是继承型君主。

开创型君主和继承型君主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 权威性。开国君主权威性更强,在能力和智慧方面都会比继承君主要强,威望也更高。

宋太宗读书的目的是树立榜样,典范意义更强。

宋真宗,继承宋太宗的政策路线,倡导文治。观念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读书对于治理国家有帮助作用。在这个观念上比其父亲强。

当时的政治家们希望通过学习历史,对于提高自己的治国理政能力有所帮助。在这样一个观念下,编纂史书,是建立在相信“以史为鉴有用”的观念上的。


1.2.2《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

先奉勅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资治通鉴》不是凭空诞生的,它是在政治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这个政治文化最大的特点,是相信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人治国理政是有帮助的。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住,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注:《汉书》80万字,《史记》50万字,《资治通鉴》200余万字。

笔墨精炼、惜墨如金的特点在《资治通鉴》有显著体现(历史事件跨度1400余年,从三家分晋到陈桥兵变前)

李白在《资治通鉴》里面唐朝史中没有出现过,杜甫出现过一次。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活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命。

失败后王树文口吟杜甫之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资治通鉴》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


1.2.3“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稽古以鉴今”指考察故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司马光

基本出发点。

不是所有的政治观念都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所得到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反过来的。总结历史时,往往不是看了历史后影响到今天的看法,往往是,今天有什么样的观念、方法,回过头看历史的时候,历史时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对今天的社会事件有什么观念,反过来解释历史事件。

总结:

  • 宋代文治导向的确立。《资治通鉴》编纂大的历史背景。
  •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

《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发展成熟与宋代。宋代要结束武人政治,要有势力替代空出的权利空间,所以倡导文治,科举制度,重视文化教育,统治者重视自己读书,编纂书籍。在这个背景下《资治通鉴》产生了。


1.3司马光的史学志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等瓮,足跌,沒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宋史·司马光传》

《左氏春秋》对司马光影响巨大,《资治通鉴》的开头就是接着《左传》开始写的。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资治通鉴》共294卷,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主,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历时19年完成。


1.4《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司马光在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时期考中进士,并步入仕途,到宋仁宗晚期,他已经是青壮派的代表了。

司马光是晚辈里面最有出息的。——欧阳修

宋仁宗无儿子,很多大臣劝说其领养养子。宋仁宗一直未答应,一直未立太子,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又得了一场大病,其想法发生了变化,在这时,司马光在促使宋仁宗立太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上万言书,后宋仁宗选定其侄子赵曙为太子(后宋英宗)。

宋仁宗去世后,英宗即位,对司马光非常感激。为报答司马光,问其有什么要求,司马光趁着这个机会就要求编纂史书。英宗遂同意编纂,《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历年书》司马光编写于仁宗后期至英宗初期,《资治通鉴》的提纲,前八卷的初稿。

宋英宗在位3年左右时间就就去世了,宋神宗赵顼即位(原名仲鍼,入宫后改名赵顼)。

政见未被宋神宗采纳,其反对王安石变法,后被流放陪都洛阳15年,《资治通鉴》主要是在这15年编纂成功的。

宋神宗在政治理念上与司马光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情感上和司马光是非常接近的、非常深的。

司马光能编纂《资治通鉴》的条件:1.大学者。2.懂政治的大学者。3.懂政治而有闲暇时间的大学者。4.懂政治的大学者,未受打击的反对派(政治斗争失败后,因为和宋英宗的关系,未收到任何打击)。

苏东坡为什么著不了《资治通鉴》这样的著作呢?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食荔枝》苏轼,被贬岭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被贬密州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不具备条件。

司马光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资治通鉴》是无法复制的伟大巨作。有很多人在模仿,永远没有人可以超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编修的政治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