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完眼罩来个空谈

缝完眼罩来个空谈_第1张图片
缝完眼罩来个空谈_第2张图片
缝完眼罩来个空谈_第3张图片
缝完眼罩来个空谈_第4张图片

本来睡眠眼罩坏了我是打算扔了重买的,但又想起曾看过一篇文章关于现代人没有很好地继承上一代的动手维修能力,对从咱们这一代开始断层这种现象不乐意看见,我主动行动摒弃现代病吧。


缝点东西小时候偶尔也会做,但现在想到的第一个竟然是换换换。我们出生的时代决定了我们被现代洪流同质化是一个必然,但我们必须跳出这个怪圈,即使是稍微缝补下织物这种简单的动手实践,只要是主动想到,且能带上中华传统美德的勤俭节约意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培养那种被我们称为“旧时代”的“维修家电”的“家风”。


这并不是说有钱人不需要的能力和思维,而应该说这是我们这代人能明晰感受到的来自父辈爷辈最亲切我们的闪光点。


那篇文章好像说过“东西坏了,以前的人,都是想办法修;而现在的人,大都是想办法换。”这当然是一个相对,但也说过,这是时代洪流所带来的,我们对“旧”的理解,将会随时间流逝而被搁浅。


与旧叛逆,与旧代沟,与旧相距愈远愈不愿亲近...这三点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更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我们知道但就是不改的现代病:插着充电线在那玩手机,像一条被拴住的狗的手机依赖;以前称之读书人有身份人带的眼镜,如今却成为过半数小学生的必需品;买买买,换换换;提供交流的电话、聚会、出行,我们更少去主动甚至抵触,宁愿选择微信QQ的字符语音,也不愿面对面的开口畅谈(单针对这一点,我写过的文字就比这篇还多,推给害羞,推给麻烦,推给性格,推给...其实根本上就是一种不“愿”的心理定势)...


现在我其实挺崇尚我爸的,从小时候就记得风扇电话台灯许多家电我爸都能修,即使没专业零件也能大概看出问题出在哪,所以一直以来家里东西坏了都有尽量拆拆尽量修修,所以我才说这是我们能体会到的记忆点,最亲切的。


我起码不会像某些文章说的那种大都市里的现代人灯泡坏了都还得叫维修工去换,这点上我沾沾自喜。我起码消费观正常,能不买不买,能不换不换,非得买就买最好的,往心理价位贵的区间走,有人就说了,说能不买就不买,那为什么买就买最贵呢?是啊给你算算这笔账。在心理价位宽容的前提下,贵和好一般是等比的,我买贵,我用得好,说成性价比更好些,它的价值更实用,我能用更久,这其实就回到了最开始的初衷“能不买就不买,能不换就不换”。


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以前那些值得骄傲的美好却在慢慢腐朽下去。我虽只是时不时地忧下国忧下民,但却在时时的检点自己,身旁的环境却没有那怕那么一位“标杆”可供参考和鞭策,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朋友圈不满的第二理由,而第一理由我认为是自己不优秀,注意,不是做作,是我的确这么认为的。我在每个阶段都会认识一些人,这些能影响我的人大部分是学习时期认识的,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很优秀,初中?高中?大学?我在什么样的地方?我将到聚集着许多优秀人才的地方去认识“应该”对我有真正意义上影响的人。


总的说,我带着挑刺的态度去看待世界,我总在找各种让自己别扭的问题去思考,就像我很容易和人聊天就会没心情,因为我老是发现对方的话语带有很令人不舒服的逻辑错误。


积极的说,立足于现在,连现在都不过好那未来我都没勇气去设想。该怎么发展自己怎么发展人际,那是应该另起一篇讨论的,不表。而现在,空谈完了,本想再说一遍我要默默地飞,但“因”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有点提不起劲,明天再飞吧。(不“愿”的话总有千百理由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缝完眼罩来个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