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儿童创客木艺教育品牌
在芬兰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里,木工课和家政课,“都是学生们最迷恋和喜欢的地方,教室需要校长出面科学分配,否则争不到手”。
锯子、刨子、木头……那些幼儿园木工坊里“笨笨”的家伙为何会让孩子们如此趋之如骛?
芬兰教育的这一举措与其说高明,不如说是朴素,细究之下,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完全顺应了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规律。
反观蒙特梭利关于于敏感期的论述,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学前阶段儿童的感觉器官处于异常敏锐的阶段,也就是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如果顺应这些敏感期开展相关的活动,对学习和成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一生思维模式发展可经过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发展时期,3—6岁的幼儿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年龄,属于形象思维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通过身体感官去获得认识、探索世界,而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打造出了各种木工主题游戏,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探索的材料,让他们去感知,去“玩”。而有意思的是,“当孩子觉得好玩时,他们也就有了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藏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过程,慢慢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这无疑是他们获得成长的最佳途径。
乐木课堂的出发点并非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木匠,我们只是希望他们在做儿童木工DIY的过程中,在运用各种幼儿园木工工具教具的过程中,能吸收到各种养分,培养兴趣和能力,锻炼思维模式,最终使心智得以全面发展。
乐木课堂幼儿园木工坊课程分享
《贪吃的刨子》 大班阶段
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有了一定的信心,因此正是鼓励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最好时机。我们将课程分为3个环节,4个课时,循序渐进、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发展能力。
01
学科环节
课程内容:认识刨子
教学意义: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力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刨子已不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运用这种陌生感激起孩子的好奇心,顺势进行引导,就开启了一扇认知的大门。
每个人都长的不同,那么刨子长的都一样吗?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刨子,让孩子去观察、对比,加深印象,“找不同”是所有孩子最喜欢的游戏。
木纹有顺有逆,如何让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去理解这两个概念?通过触觉,摸摸木头的纹路,去感受和辨别“顺”的光滑,“逆”的毛糙。再联系生活中其他的细节,比如头发摸起来也是有顺逆的,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喜欢观察。
想象力
如果说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源泉,那么当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异想天开”的原料就有了。
观察完刨子的形状,让孩子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从推刨子的动作又能想到什么?
卷发、羊毛、棒棒糖…… 一朵朵刨花在孩子们五彩斑斓的想象中可以是任何东西。
02
游戏环节
课程内容:学习、掌握刨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意义:促进孩子手眼脑的协调。在动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动手能力
看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真实的体验是孩子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
幼儿期也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使用刨子的过程,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
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在木工活动中,丰富的实践操作直接促进了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创造力
把孩子们喜欢的绘画与木工结合起来,变化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与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相比,幼儿园的孩子思维尚未定形,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此时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阶段。
作品完成后没有所谓孰优孰劣,重要的是让孩子去体验创造的乐趣,树立起自信心。
03
互动环节
课程内容: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刨花画作品
教学意义:发展语言能力,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学会分享、学会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社交能力
“玩耍”是孩子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在课程设置的游戏环节和互动环节中,在互相交流、帮助、分享、甚至是冲突中学会如何交往,并建立起友谊。
语言能力
每次作品完成后,鼓励孩子自己上台介绍,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钢琴并不一定是要成为郎朗,学画画并不一定是要成为毕加索,学木工也不是要做一个木匠…… “为了成为什么而去学什么”有时只是成人的功利心作祟,对于孩子来说,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是一粒种子,都会慢慢积累成我们预料不到的样子,每一步,都会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这不仅是我们从芬兰教育、从蒙特梭利那里得到的启发,也是乐木课堂继续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释放创造力 手脑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