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1张图片

上一节 鸣谢

第一章 挑战

(一)学会去看

成为有创意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创意不能被教会,但可以学会。每个人得先学习规则,然后才能打破规则。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与比自己更高明、更聪明的人一起工作,这些人具有挑战性,并且善于选择正确的挑战。有时,你可能希望身边的人不如你有才华或成就,从而使自己出人头地;但在“创意生态”中,你要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这样你方能出类拔萃。

读一下这个二十一岁小伙子的信吧。1874年,他生活在伦敦,担任一家艺术画廊的初级助理工作。那是个天寒地冻的一月末,刚清点完库存的他,用自己好奇的双眼让这项枯燥工作变得充满生趣: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2张图片
文森特·梵高

“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欣赏,大多数人都欣赏得太少。以下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画家:谢弗尔(Scheffer)、德拉罗什(Delaroche)、赫伯特(Hébert)、哈蒙(Hamon)、利思(Leys)、天梭(Tissot)、拉哥雅(Lagye)、博顿(Boughton)、米莱斯(Millais)、西斯·马里斯(Thijs Maris)、德格鲁士(De Groux)、小布拉克莱尔(De Braekeleer Jr)、米莱(Millet)、朱尔斯·布里托尼(Jules Breton)、佩林(Feyen-Perrin)、尤金·费因(Eugene Feyen)、布里翁(Brion)、詹特(Jundt)、乔治·萨尔(George Saal)、以色拉力(Israёls)、安克(Anker)、可劳斯(Knaus)、沃特尔(Vautier)、卓丹(Jourdan)、康比卡里(Compte-Calix)、罗库森(Rochussen)、梅森尼尔(Meissonier)、马德拉佐(Madrazo)、詹姆(Ziem)、布丹(Boudin)、杰罗姆(Gérome)、弗罗芒坦(Fromentin)、德坎普(Decamps)、勃宁顿(Bonington)、迪亚兹(Diaz)、Th. 卢梭(Th Rousseau)、特洛雍(Troyon)、杜普雷(Dupré)、柯罗(Corot)、保罗·埃特(Paul Huёt)、雅克(Jacque)、奥托·韦伯(Otto Weber)、杜比尼(Daubigny)、伯尼埃(Bernier)、埃米尔·布雷顿(Emile Breton)、彻努(Chenu)……”*1.1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说出这么多画家的名字。

是他在夸大其辞吗?我不这么认为。他曾经打算当一名商业画家,但却缺乏自信。弟弟希望他能如愿以偿,而姐姐却说:“去当面包师吧,那才是有用的营生。”但他开始临摹其他画家的作品并为自己写的信绘制插图。

差不多十年以后,这个小伙子回想起当初学画的决定,写信给他的弟弟说:

“当时,你想让我当画家,我觉得很不切实际,没有听你的话。是什么让我不再顾虑呢?是一本写得非常清楚的关于透视技法的书,它让我改变了想法。这本书就是卡桑(Cassange)的《绘画入门ABC》,一个星期后,我画了自己厨房里的东西,那些炉子、椅子、桌子和窗户,在我的画里,它们都‘各就其位,像模像样’。”*1.2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3张图片
文森特·梵高作品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4张图片
文森特·梵高作品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5张图片
文森特·梵高作品

从此,这个小伙子一生在欧洲各地游荡,离开家人和朋友,不断寻找合适的工作地点。他想找一个属于艺术家的地方,因而发出了许多热情洋溢的信,最终,说服了比他年长也更为成功的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两人一同留住在位于阿尔勒的小房子里。他们的世界包括这所房子、当地的乡野风光、杂货店、几个酒吧和一家妓院。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感受一种理想生活,彼此相互鼓励,心里会说:“瞧,这里有个家伙和我一样疯狂。”

在这个工作室中,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与高更共度了九周时间,其间两个人都表现出惊人的创造性。梵高一共创作了四十九幅油画、几幅水彩和数百张素描,高更的作品数量约为其三分之一。那个有着黄色家具的“黄房子”就是这两个“游民”的绿洲。虽然好景不长,但那的确是非同寻常的一段时光。这年12月,梵高精神病发作,高更则回到巴黎,随后前往马提尼克岛继续创作,当他生命行将结束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幅油画,标题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6张图片
保罗·高更
保罗·高更作品
【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_第7张图片
保罗·高更作品
保罗·高更作品

“努力工作必有所成”的说法,一直激励着参与其中和那些(被允许)的旁观者。如果有人甘愿让你看明白“为什么”和“如何做”,那是再好不过了。个人创造的进程中,没有什么现成的灵丹妙药和护身法宝。与所有的创意活动一样,艺术取决于新颖性,但只有当我们知道他人都做了什么之后,才能辨识出新颖性,就像梵高在伦敦那个黑暗的一月某天所体会的那样。这就是为什么创意人士(creative people)都要使自己沉浸于他人的兴奋与激情,感受别人的失败与成功,并愿意彼此更加靠近的原因。

下一节 第一章:(二)定义

返回《创意生态》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创意生态》第一章:挑战(一)学会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