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书笔记 |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本章观点,支持和反对的都有。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学校的角度

对于学校来说,大学之前的教育,主要目的有三个:发现特长、储备知识和选拔人才 (欧美有个理念,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火种 ,学校的任务是找到并点燃这个火种)。

对于欧美的发达国家来说,其权重和顺序是:发现特长、选拔人才和储备知识。对于中国目前来说,顺序是:选拔人才、储备知识和发现特长

大学教育的目的:储备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实验、编程、论文等)。具体权重要看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储备很多中学就完成了,本科就可以开始研究和实践了。对于物理,万维刚说自己到了研究生还看不懂专业论文,知识的储备时间会更长。

个人的体会,中国的大学教育,除了少数的名校和重点专业,大部分还是在储备专业知识阶段,实践方面的教学很差。

2、从个人的角度

终极目标,要成为一个能发挥自身特长并为社会贡献价值,有意义感和幸福感的人。为此,毫无疑问,要践行终身学习,而且本质上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小学、中学:绝大部分普通家庭和贫穷家庭,最大目标只有一个,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其次,中学是性格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要适度的博览群书和行万里路。衣食无忧、家境优越者,可以直接考虑人生终极目标的问题,打算做职业经理人,仍然需要努力学习,打算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忽略学校功课 ,自由发散(对于这部分人,目前的学校教育肯定不适合他们)。但培养自学能力仍然非常重要,塔勒布是自己高强度的连续的阅读相关书籍,具体到个人,阅读书籍也只是途径之一吧,查找专业论文、向高手请教、边干边学都是需要掌握的能力。

进入大学以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要有三个基本能力:第一、快速的掌握基本知识;第二、知道目前的前沿在哪里;第三、研究和实践的能力,比如做实验、编程序等。

离开学校以后:新知识、新领域是日新月异的,的确不可能吃学校里的老本。仍然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快速入门,迅速找到目前新知识的最前沿在哪里,以及如何实践。

3、关于杠铃策略

首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头是基本的生存能力,一头是自我实现。首先要让自己能在社会上活下来,如果无法自己创业或者尽早掌握一门手艺,那考大学也算道路之一吧,所以我不太赞同塔勒布在中学里就以课外阅读为主。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话,中学仍然可以以学校学习为主。当然,衣食无忧,或者不打算走寻常路的不在此列。

实现了基本的生存以后,仅就阅读而言,个人觉得一头是专业或者和未来发展目标相关的,另外一头是和专业相关性差、发散式的阅读。

不过,就培养能力而言,阅读只是手段之一,甚至仅就阅读而言,阅读最新的专业文献或许比阅读经典书籍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脆弱》读书笔记 |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