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3组+紫罗兰+《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文|紫罗兰

题目:打开自己的心理“黑洞”,让生命更完整

抓住自我成长的契机|直面并接受自己心理的黑暗面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的保护色。”

生命幸福完美是每个人的内心渴望,许多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把坚强美好的一面留给别人。但无常总伴随着每个生命,悲伤、愤怒、内疚、恐惧不时光临。但我们一旦感到痛苦,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

有的事早已知道答案,就是不想点透,所以折磨自己,憋屈自己。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恶习、愤怒、内疚、悲伤等这些令我们痛苦的东西,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

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

作者武志红,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家。1992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1996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

一、接纳自己坏习惯,不要把它当成你的敌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做个优秀的人。然而,我们总有些不完美的地方。

坏习惯就是突出的一种表现。拖延症、不自律、贪吃、贪玩…这些坏习惯,被我们称为成长路上的大敌。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你必须在周末写出报告,否则会付出代价。但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会儿打开新闻,一会儿看明星八卦新闻,一会儿看购物网站,所有的内容你都看过了,但你还是一遍遍地刷新网页。

你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刷新网页了。

我们的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实际上他们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反映着自己的深层需要。

所以,我们换个方式,仔细地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烦躁和劳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

现在,你要感谢这个“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告诉它你一定会去。但此时此地,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这个时候,你突然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你就不会再像面对敌人一样试图去击败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

作者讲到,恶习的对立面是自控,当我们说“控制自己”的时候,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然而所谓的控制只是压抑,越压抑越反击,这就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网络成瘾者等人群在改变坏习惯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叫做“次人格整合法”的方法,就是聆听内心的声音,看看这个坏习惯到底带给自己哪些好处,哪些满足之处,从而学会去与坏习惯和平相处,去尝试接纳。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作朋友来看待,不和恶习较劲,接受恶习。

如果不这样做,而是一个人整天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义务,完成那个责任,那么,他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主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意识上看,这个人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从潜意识上看,这个人的内心中会有很多冲突。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经历了从行为到习惯的反复循环。这个循环就是: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

更深入地看,坏习惯其实体现了我们的深层次需要。不然,我们就不会最终形成坏习惯了。

因为一次拖延,工作避免了返工,涉险过关,所以之后就一再拖延,形成了坏习惯。

因为一次说谎,隐瞒了真相,获得了安慰,所以之后总是会撒谎,坏习惯积重难返。

因为一次冒险,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所以之后总是去冒险,深陷进冒险的循环。

归根结底,坏习惯是我们自己出于某种内在需求,日复一日养成的。

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把这种需求当作老朋友对待,而不是当作缺点去压制和控制,并从中发现积极正面的东西,努力去改变自己。

二、愤怒是对自身的保护,不要把它当作凶神恶煞

很多时候,我们不希望自己和愤怒挂上钩。

作为一种动物性情绪,愤怒自带攻击和不体面的属性,这与我们追求的谦和有礼、温柔可人的完美形象背道而驰。

但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不愿意谈及的怒火,并不受控制,它时不时跳出来提醒你,你该生气了。

这就是我们身心被入侵的时刻。

比如被同事无端指责,直观感受是被侵犯,第一时间冒出的火气,让我们抵触同事的行为。

被爱人无端猜忌和怀疑,我们首先感到愤怒和不被理解的失望,会借着一肚子怨气歇斯底里的争吵和发泄。

思维有时候会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自欺欺人,但是情绪不会。尤其是愤怒,就像一个信号,会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入侵,不是关心。

从主观意愿上说,我们不愿意愤怒。愤怒会破坏关系,把我们和别人隔开。

但除了亲密关系,我们还需要独立空间。而愤怒,就是保持领土最有力的武器。

弗洛伊德说过,“任何关系中,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三毛在西班牙留学之前,父母叮嘱她,“凡事忍让,吃亏是福”。铭记于心的三毛很懂事,什么事情都抢着做,很快就成了宿舍的女佣。

“爸妈让我凡事忍让,结果我真的变成了一个便宜的人”。

有天,舍友喝了酒,在宿舍大吵大闹,三毛被查夜的院长教训了一顿。忍无可忍的三毛终于爆发了,和舍友们打了一架。

结果她并没有被孤立,却赢得了舍友的尊重,大家开始主动向她示好。

正如作家余华的那句话: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除了保护独立的空间,赢得别人的尊重,愤怒还有一个益处:认清自己的价值。

好的愤怒,针对的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那个人表达愤怒,才会有捍卫主权,体现价值的意义。

但生过气的人都知道,不是每个场合每个对象都能成为宣泄怒火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愤怒。

但产生的火气又不会轻飘飘消散,只会另寻出路口。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A让我们生气,我们却把愤怒投射到B上,B莫名承担后,又发泄在C上。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不满的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路传播。

找到了愤怒源头,下面就该好好表达,而不能任由怒火攻心,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武志红老师认为:“我们要理解自己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

所有的愤怒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有着某种深奥的内涵。

如果我们确切地知道自己愤怒的原因,感到愤怒的人和事,这就意味着我们想清楚了自己的真实立场、价值取向和关注重点,也同时启发我们以后如何面对相似局面。

所以,我们不要随随便便愤怒。可如果真的怒了,那就认真地体察剖析自己的愤怒,去想明白为什么会这么愤怒、为什么愤怒,并汲取经验教训。

愤怒不仅让我们发泄了情绪,而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自己的认知,了解对一份关系的期待,或者更多,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三、内疚是关系的晴雨表,不要相信世界有绝对的清白

作者武志红老师指出,“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生活,就是一张网。而关系,则是我们人生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种关系当中,一方慷慨付出,一方欣然接受。双方彼此付出和接受,关系逐渐牢固。

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一旦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关系,会让我们身心痛苦,但也会让我们快乐幸福。各种各样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我们拒绝了关系,不去和别人互动,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的精彩。但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胆怯、苦恼、恐惧、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无视或排斥的态度。

比方说,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过你,要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对自己大喊几声“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号,用这种积极暗示压下内心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这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终会造成次人格与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了下去,但说不定哪一天,它会来一个大爆发。

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因为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一部分就或轻或重的导致人格分裂。

所谓接受,就是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情一旦发生就不可能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生命总有不完美,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首先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带着这种不完美好好地生活,活得温暖幸福,而不会无谓地去追求完美,而是悦纳真我,愿你我都能悦纳真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写人生训练营】3组+紫罗兰+《感谢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