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翻开某些旅行app,扑面而来的都是追求自由、洗涤心灵、找到人生意义之类,又或是铺天盖地的无死角九连自拍加之网络上抄来的旅行鸡汤。当然这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但我觉得,旅行,从来不是梦想,只有你空虚如游魂,才会拿它做标榜。
你每天途径的街道是什么美丽的模样,每次擦身而过的人们是怎样的笑脸,每天逛的公园有怎样的历史,春去秋来又是怎样的交替。如果你都未曾真正发现感受过,那么通过旅行,你能收获到什么?
对你来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厌烦的地方去到别人厌烦的地方。仅此而已。
海子的诗里有我们大多数人旅行的梦想。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翻译: 你有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海风的湿气充斥着整个房子,湿漉漉又沾粘粘,还时而浓烈到发臭的海腥味。你不能离开房子去远方,因为你养了一匹马,要按时喂养它,马厩里永远又臭又脏。不喂马的时候你要上山去砍柴,一捆就六七十斤,你摇晃着身子踩在崎岖陡峭的山间岩石上,汗水洒一地,毒辣的太阳拷打着你的背,黝黑又粗糙。你只能农夫一样的打扮,拿着大斧头驼着背一下又一下地砍柴,手里老茧横生,昨日的水泡还没破又新起了几个... ...
你确定这就是你追求的诗和远方,还有自由,和人生意义?
去年从云南回来后,朋友说很想辞职回老家种田。
你插过秧吗?没有。
插秧的时候蚂蟥会吸血你知道吗?不知道。
水田里还会有蛇... ...
棉花该怎么种?花生该怎么种?
但凡做过农活的人都知道,种田并没有那么轻松,更不浪漫。朋友后来想明白了,对当初那个想法也是尴尬笑之。
所以,出走,永远需要勇气和资本,换回的,也未必是真正的自由。
最好的旅行,是用敬畏生命的态度,仔细感受。而不是,净化心灵的自我感动。
接下来说说2015年我和朋友Z的自驾游之西北行系列。
交通:飞机--租车自驾--火车--飞机
里程:仅自驾就5300公里左右,不算飞机火车
耗时:20天
耗资:非常不便宜
主要: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古
路线:湛江飞成都,开始租车自驾。成都--都江堰--汶川--九寨沟--若尔盖草原--迭部扎尕那--夏河--临夏--西宁--门源--张掖--嘉峪关--敦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茶卡--青海湖--兰州--内蒙古巴彦淖尔
汶川:生命的沉重
在我的坚持下,我们离开都江堰到达汶川。从08年地震后我就一直想来看看,车子缓慢开进县城,路旁都是漂亮的商品房小区,整齐得出奇。我努力想象它地震前的模样。
整个县城都是土黄色的建筑,烈日炎炎下,让人很是压抑。县城很小,房屋倒是洋气,学校医院麦当劳都有,服装店的喇叭广告此起彼伏,好生热闹。
谁也看不出几年前这里发生过什么。
原先破败的学校早已因为地震重新修建了,两所学校看上去坚不可摧,当初有多少稚嫩的灵魂埋葬在此。学校后墙紧贴着大山,大山倒了,孩子们无处可逃。
找个没山的地方?我记得那天大概开了五六个小时的车才偶尔见到一处平地。
地震后,家破人亡。或是没有小孩,或是没有父母,或是全没有。乐观的,选择再生一个来抚平伤痛,不好的,就直接离了婚消失了,甚至疯了,自杀了。
县城人来人往,我却不敢过问半分。
朗木寺:天葬
朗木寺位于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地带,两地的藏民常常因地盘起冲突,大概两年就爆发一次。朋友在这里开过客栈,说藏民冲到客栈进行打砸时,她从二楼跳窗往后山逃跑了。
涉及到利益关系,就不分种族和民族了,物竞天择,所有的淳朴和精明都是相对的。
朗木寺是藏传佛教寺院,金顶赤木白墙,四角是金色龙头,房檐底部涂满橘红色,和蓝紫色的房梁相互衬托。寺内多是以红绿为主的用酥油雕刻的花卉,用彩缎装饰的柱子上挂满佛教卷轴画,两侧的墙壁上也全是色泽艳丽的唐卡。
从寺庙出来,看到成群的秃鹫在空中盘旋,像蓄势待发要夺去我两口肉似的,不免内心有些抵触。听说后山有天葬,我突然理解了秃鹫出现的原因。和朋友Z沿着寺庙右侧的小路一直上山,山上鲜花烂漫,唯独只有天葬的这座山满地花开,各色各样的花,也真是奇怪。
爬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离目的地还有三百米左右,越来越浓烈的血腥味越来越令人窒息的腐臭味扑面而来,和地上的花形成强烈的反差,我甚至感到恶心。
屏住呼吸,靠近天葬台。
在半小时前刚有一位亡者在这里天葬,我们来得不太及时。我不小心踩到亡者的大腿骨,它就在我的脚下,跟狗骨头羊骨头毫无分别,灰暗如土的颜色甚至跟枯枝也没什么两样,肉已经被秃鹫吃完只剩下骨头,上面有些发黑的血迹和泥土。
后退两步,没有丝毫害怕,只有敬畏和愧意。
地上还有断掉的脊椎骨、手臂骨、牙骨,还清晰可见的不太整齐的发黄的上下两排牙。图中的黑色部分就是亡者的头发,还连带一点头皮。
大树桩的左边就有一只完整的雪白的脚,肉乎乎,看上去不像老者,也许是发胀的缘故。那只脚就在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我盯着看了许久。
人真的与众不同吗?
地上满是斧头、剪刀、锤子、手套,有原先留下的,也有半小时前刚扔的,天葬仪式结束后使用过的工具要扔在这里,不能带走。亡者的衣服也全要烧掉。
为什么要天葬?
除了地理原因,还有它的布施思想。
天葬其实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藏人推崇天葬,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舍身布施。
在这里,只有自然死亡的人才可以天葬,其它意外死亡就只能送去拉卜楞寺火葬或者水葬。死亡3-7天,就会用车拖到这座山上,在经幡处用酥油和着青稞烧,秃鹫闻到味道就会飞来在图中左上的小路等待。天葬师在中间的石头上先从背后切开,竖三刀横三刀,意为“安息吧”,接着就是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处理完天葬师会示意秃鹫过来。秃鹫老大先吃掉眼睛,直到吃饱,其它秃鹫才可以飞过来吃,吃完再飞回那条路休息。接着仅剩下骨头,再敲碎,和着血液,再喂食秃鹫。头骨就放在右侧的小石头上敲碎,选择一些带回西藏,他们的根。
从前人们不会写字,所以会写字的人就把经文抄在经幡上,风每吹动一次,就如同经文被诵读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和吉祥。
在这里,每走一个人,人们就要悬挂经幡为他祈福。
人们说经幡上的这个山顶就是活佛的天葬台。此时山上已不剩几个人了,我和朋友Z看了看这空旷又寂寥的山,还是义无返顾地屏住呼吸爬上了山顶。
群山环绕,几千米的海拔让云层变得触手可及,云朵的影子把远处的山直接染成了黑色,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我的脸上,山花儿随风摇曳。
倘若不是刺鼻的腐臭味和旁边成群的苍蝇提醒着我这里是天葬台,我应该会觉得正置身于人间仙境。活佛的天葬台没有石头也没有工具,也没有骨头,只有光秃秃被血液浸黑的土地,和土地上数以万计的苍蝇,这里就是了吧,我们猜测着。
我不害怕。
躯体就像一个壳,它走了,可灵魂还在。儿时养过的狗,死了,就被大人扔在河里任其发臭,我不明白人同鸡鸭鹅有什么分别,人死了会害怕,可是阿猫阿狗死了却是正常。对于这种区分,我们可以用人有思想人是高级动物来一概而论,可我却不信,从前不信,现在也不信。
在市场上看到商贩抓住鸡头一刀割喉,再倒立放血直到失血而亡,人们可以边看着放血边谈论这鸡的肥瘦。
同样,若是在商场看到有人抓住小孩一刀割喉,倒立放血直至死亡。人们肯定会大骂他失了人性觉得恐惧。
我明白人们恐惧的原因,我也恐惧。
但我更恐惧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看法,和自以为傲的虚荣。人并没有比其它动物多牛逼。
随着年纪增长,亲人一个又一个离世,疾病或者意外。我不害怕,也不痛苦,独自在ICU探护,独自在殡仪馆陪伴,独自在后院整理遗物,独自清洗遗体的伤口。
人们总是把人类的地位人类的聪明夸张化,虚荣得太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才会想得那么复杂,妖魔化,才会害怕。
如果去世的是一只猫或者死掉的是一棵树,你还会害怕吗?
敦煌:大漠中的艺术
在平原长大的我第一次见沙漠。
以前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就想象了无数次和沙漠邂逅的场景,凄美、浪漫?可是这一次相遇,我是震惊,这里的人们该如何生存?
车开在满是黄沙的路上,没有行人没有树,只有像墓碑一样树立在戈壁滩中的电线杆,七月份的天,地表温度已经四五十度,我们都有中暑的迹象,胸闷头晕乏力,可依然兴奋。
我们来到莫高窟,意为沙漠中的高处。
这里为什么会有画,而不是别的?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十六国时期,战火纷飞,这里相对稳定,大批文人学者和普通百姓涌入,带来文明和科技,同时也带来了佛教。为了宣传佛教,自然画画比写字更直观,更容易被不识字的老百姓接受。
那么到底是谁在出资供养这些艺术?
进入洞窟,两侧的墙上会有很多人物画,其中一些便是供养人--出钱开凿洞窟的人。
这个跟西方早期的油画差不多,供养人出钱让画匠画基督教题材的油画,但是要把自己也画进画面。在世界还没有互通有无的情况下,我们都在做一样的事情,挺神奇。
洞窟内供奉有佛像,绘制了经变图,目的就是供养菩萨为家族祈福。
所以,莫高窟其实是民间自发进行开凿的产物,是各朝代达官显贵们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历时多久?
从十六国时期开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不得不感叹,宗教的力量何其强大。宗教可以让绘画有1600年的延续,也可以让10万人花30年时间堆成金字塔,也可以让信徒大动干戈战火连连。
宗教是除了金钱和帝国,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
人类所有的社会秩序都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它必定非常脆弱,宗教就是让脆弱的社会秩序拥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
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秩序并不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想象,而是来自于绝对的神圣力量。这样一来,以神之名的秩序就不容动摇,进而把脆弱的秩序变得更加稳定。
既然很多人都信仰这一套,那么以宗教之名来完成大事算是最轻而易举。
悲剧性地被破坏
不管是卖掉经书的王道士,还是残忍切割壁画的斯坦因,或者窃取佛像的华尔纳,我们都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愤怒。
莫高窟艺术正在一点点人为、或是自然地消失。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远流传,大多都以我们希望或者不希望的方式消失殆尽。
西北的壮美
去过那么多地方,我最爱的还是大西北。一路向北,纬度的变化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人文。
我们从四川盆地,跨过高山看过黄河的落日,翻过绵长的祁连山脉看金灿灿的油菜花,顶着炎炎烈日去窥探丹霞地貌,开10小时车穿越在柴达木盆地感受山石的坚定,也在云层低压时去领略过青海湖的壮观,随后再坐着漫长的火车穿越整个河套平原。
我们从四川火锅换到藏餐,再到穆斯林的羊肉,内心有一种傲娇,这就是我的国家。
人生意义?
换个地方,就能找到人生意义?
并没有。
如果是不加以思考的胡吃海喝和九连拍大头贴,我相信你换一百次地方依然找不到人生意义。
去过的地方越多,我就越觉得活在当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全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朝九晚五,为家庭生计为人生梦想而努力。你在抱怨家人不够体贴工作不够顺利时,这世界有多少人是无父无母食不果腹?
没有人是毫无烦恼,终日幸福的。
名利和财富,让人一生筋疲力竭,最后也只能得到一个木盒子。家人、朋友,才是我们最重要的,陪伴我们一生的也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