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面子的穷鬼,不要脸的奸商

要面子的穷鬼,不要脸的奸商_第1张图片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越穷的人越好面子,表现的或战战兢兢、或畏首畏尾;越有钱的人越随性,表现的或狂妄自大、或无所顾忌。

      李嘉诚说:“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面子与贫穷富有、面子与成功失败,就这样被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也折射出了中国人一个典型的心理特征“要面子”“好面子”,俗语中也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说法。

      电影《大碗》中有一段台词是这样说的,“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楼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就生动的展现出了许多国人的面子心理。那究竟好面子的动因有哪些呢?

       01

        面子现象的历史分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的孟郊用传神的笔触描述了士林学子在高中后,那种溢于言表的开心和高兴,而这种情景不是个例。历代士子状元及第后,都要敲锣打鼓、衣锦还乡、祭祀祖先,好让他的荣誉为整个家族挣到面子,这算是政府帮着士子主动争面子了。

       再有,像赖以支撑封建社会的君臣之礼,其实也是一个面子问题。臣子对君王必恭必敬、惟命是从,这样才能显现出帝王的尊严与面子,所以谏臣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就算有,也是凤毛麟角。

       但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过度自卑导致好面子。像宋真宗认为“澶渊之盟”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对手面前感到自卑,于是,他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以此来维护他的脸面。还有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也是如此,他在赵老爷面前唯唯诺诺、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后,总是用“老子打儿子”来努力维持可怜的自尊。

        再到平民。传说有一个秀才,考状元不中后给当地显贵的子女教书,结果将“首鼠两端”讲为“首施两端”,被显贵指出后辞退。这可是面子丢到家的事情。秀才因此闭门苦读,反而创造了新的辉煌。另外,像农村的厚养薄葬、高价彩礼现象,都体现了面子问题。

       深入分析这些历史现象,我们发现,由于中国长期受儒家“和为贵”文化熏陶,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几分薄面”成了维护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间的共生共荣,即使朋友有错,也不当面揭短。有专家也指出,面子背后是人情法则,是人际关系的相互维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间利益的交换和满足。

       02

       面子现象的社会表现

       把面子问题翻译一下,正面的是卧薪尝胆、胯下之辱;负面的是装腔作势、爱显摆。

       而装腔作势这种现象,在每年的春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人整理了一份《春节衣锦还乡装腔指南》,其中不乏“装有权、装有钱、装成功人士、核心是物质”这样的犀利语言,也有不少具体的“装腔措施”。如“春节要晚回家,就说是被单位派去国外出差。”“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不用座机、手机、要用skype。”“把旅行箱的国内标签撕掉,上淘宝买个国际标签贴上。”“越是生活不能自理,就越成功。”等等。

       再一种就是爱显摆。显示自己功成名就的分量,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人无我有。比如我听说的一位朋友,经常因为琐事与人发生争执,有一次停车与保安吵了起来,她坐在奔驰车里拿钱砸人家,嘴里叫嚣着:老娘穷得就剩下钱了,你怎么着吧。

       还有一种是因面子而脚踏实地、因面子而努力奋斗,并且在奋斗中体会真实的快意,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那面子到底该不该要?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早已认识到太好面子的危害,小到家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到企业盲目扩张。适度要面子是好事,催人奋进,力争上游,谁也不想丢掉自尊,老排在后面挨别人数落。但过度,就会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要讲面子,但不能没有节制;要强调面子,但应顾及后果;不能因为没面子而感到自卑,因为有面子就傲慢。

       03

       面子现象的经济分析

       生活中,面子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面子这个无形资产的高低,决定了你在社会这个资源交换生态中的位置。具体地说,面子决定了你的资源输入代价,比如你去借钱的难易程度,获得帮助的难易程度。有面子的人,总是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取稀缺的资源。有面子的人,还能享受更高的资源输出溢价。

       面子这种资产之所以能享受这么高的溢价,其经济学本质是因为交易成本无处不在。而面子承载了信号器的功能,降低了交易成本。善于识别信号的人们,可以通过面子高效率地过滤不靠谱的合作对象。

       现实中,大家都在相互观察,人们观察的无非是言行、品性,而言行和品性又累积成面子。人生的残酷现实之一,是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几乎都要通过交换与合作才能获得的,交换和合作有着内生的巨大风险。所以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最终都离不开面子这一信号线索的参与。于是乎,那些面子大的高富帅、白富美,就会处于一种古典经济学所不允许发生的状态之中——长期低买高卖,还连带着递增的边际效益,进而获取不利于和谐社会的高额利润。

       04

       面子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林语堂认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是面子、命运、恩惠,在这三个女神中,面子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那其心理学根源是什么呢?

     黑格尔认为,社会关系没有客观化是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的基本原因之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础是家长制,虽然皇帝具有无限大的权力,但他却如父亲一样行事,他是大家长,国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依附于他,他没有按制度办事,而是想什么干什么。这种事实上的家长制导致中国没有阶级或等级区分。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人所知所承认的伦理精神或原则只是直接的自然伦理原则“家族伦理”。如果说有某种阶级或等级区分的话,那这种区分只是来自政府。

     中国人在家族之外的社会关系得不到任何客观积极的规定,没有客观性,没有任何客观的伦理意义。而爱面子的本质是寻求承认,要求和寻求承认是人最基本的社会性,理智正常的文明人没有不要面子不爱面子的。

      黑格尔认为中国人爱面子的另一基本原因是,没有精神宗教。

      我们知道,在精神领域中传统中国人所知道的最高东西只是道德,对在道德之上的更高东西一无所知。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都不是精神宗教,它们对传统中国社会、对绝对异己的儒教伦理皆无任何超越。

      中国人没有彼岸世界的观念,没有灵魂不朽的观念,没有解脱和拯救的观念,中国人无论对印度人的求寂灭解脱还是对西方人的求灵魂救赎都非常陌生,中国人没有宗教生活。

      没有精神宗教,就没有内在的超越的精神生活,这使得大部分中国人对异己的社会关系国家政治不能有丝毫的超越或逃避,使得中国人不得不完全依靠社会关系生活,这迫使中国人只能、只知道在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中寻求和要求承认,使得中国人病态地爱面子现象不能有丝毫的缓解或超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面子的穷鬼,不要脸的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