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那么复杂,岂是一篇文章所能说透的

文/Chuck十七

<一>

腾讯新闻有一篇专栏,叫做中国人的一天。里面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当今中国社会中每个普通人的一天。几百期下来,也已经有了几百个人的一天。当这几百个人的生活拼凑到一起,你会惊觉原来这个社会生活的丰富远非自己可以想象。也许此刻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对所处世界的认知是那么的模糊,模糊到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显得生活那么无聊、单调。

因为组成一个人所有的,一定是他的经历,而不是你的经历。

由于所有的身体,所处的环境,所认识的人等等的不同,每个人的经历注定不同。一个人注定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但是,谁也不会完全无法了解另一个人。毕竟,经历总是有那么多的相似点。

微博上有一段话很火: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显现在身材;情绪起伏表露于声音;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服;层次看鞋子;投不投缘,吃一顿饭就能知道。”

人经历多了以后,阅历便会丰富许多,哪怕是看到一个陌生人,说几句话,看几眼,就会从他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相识过人的影子,便也大致了解了。所以一个人越是经历得多,对这个世界看的就越透彻,越能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心里就会越包容。

<二>

知乎、微博或者公众号上,都会有各种讲道理的文章,例如不要怎样怎样,或者几条生活哲理怎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道理确实是一些人经历了多多少少而明白的。可事实上很多人发现看了之后其实“然并卵”,依旧无法挣脱以前的枷锁。

其实这是必然。每一个道理都是作者自己经历过后顿悟的,依据他人的经历就能改变自己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唯有自己去做了,经历了,才会看懂了。有时听到一首歌,眼泪莫名地就会落下,似乎歌里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在倾述自己自己的故事。因为经历相同,所以旋律共鸣。

有时感到迷惘,想迫切改变自己,于是打开知乎,或者咨询大V,得到解答后觉得懂了,可是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依旧会重蹈覆辙,最根本就是在于自己没有切实经历过那些解答所提供的方法。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精通了游戏攻略并不代表你是游戏高手,现实中的突发状况总是千变万化,放下攻略去亲身体验一番,久了自然就悟了。

<三>

人生匆匆那么短,经历总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总有人说多读好书,多看好电影,多听听好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其实都是一段经历的集合。书里是作者的价值观,电影里是导演的世界,歌里则是歌手的故事。别人的经历固然不是自己的,但也却是丰富自己阅历的一种方式,经历自己所不能经历的,也是经历。

如果出去旅游,便是从身体上接触外面的世界,进而深入自己的心灵。但并不是拿着一本旅游手册,依葫芦画瓢似得在人山人海中挤来挤去,这样的经历只会告诉你不要在节假日旅游。真正心灵上的旅游,是自己拿着地图,走每一条自己想走的任何路,沿途中记录下这个地方的琐碎,毕竟这也是旅行地点文化的一部分。然后闲暇时在小公园与当地的大爷大妈交流交流,他们的故事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故事。当然,对于马尔代夫这种欣赏放松式的旅游,就只要抛弃一切手中的事务,不想不问,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所以,旅行是慢的,经历,也是慢的。总是想着一本攻略,一个答案解救自己,确实,并卵。

人那么复杂,岂是一篇文章所能说透的?看着公众号上,微博上各种文章,觉得自己明白了不少,就以为自己成长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人群中交流了,沟通了,才会成长。每一次社交都是世界观的碰撞,都是不同经历人的碰撞。碰撞多了,自己的形状才会出来。

走出房间,放下手机,去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去动手做,去认真学习,有些文凭之所以含金量高,不仅仅因为其是学识的证明。而是为了获得这个学识,所经历过的那些思考方式。很多东西,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5.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那么复杂,岂是一篇文章所能说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