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

增福财神李诡祖

一心为民敬为神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1张图片

历史上,地名变更、区域划分、行政管辖就没有消停过。曲周也不例外。自置县以来,名字改来改去,区划也不断变更,或并入他县,或被他县合并,在今天永年东部、鸡泽、邱县大部、馆陶西北、肥乡东北部一带。按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则折腾来折腾去。譬如新莽时改曲周为直周。东汉又复名曲周,同时

南曲县并入曲周县,曲周一部分仍设斥漳县。晋时曲周县并入列人县,县治

在今肥乡东北。隋开皇六年(586年)于故治复置曲周县。大

业二年(606年)废曲周并入洺水县。唐武德四年

(621年)复置曲周县等等。曲周县治所移至今曲周城后仍然变化不断。我们不在此考古,有兴趣者可翻阅志史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2张图片

罗列这一大堆,想说什么呢,想说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至499年)时侯的曲梁县在哪儿。因为李诡祖当时任曲梁县令,而后来的增福财神就是李诡祖。曲梁县在哪儿,李诡祖就应该归那儿。那曲梁县,应该和晋国时期的那个“曲梁”有同但更有异。永年人考古说在永年故城广府,馆陶人翻志道在馆陶路桥乡平堡,曲周人干脆就认为说曲梁县就是曲周,更有甚者说李诡祖任的就是曲周县令,心情可以理解,历史不容篡改。那时的曲周县治还在古城营,曲梁不是那时的曲周,李诡祖也未任过曲周县令。新莽时期不仅改曲周为直周,还改广平(治在今天的广府古镇)国为“桓亭”,又称富昌,辖县十六,属冀州,改曲梁为直梁(那时把曲都改直啦),可见广府城不是曲梁,曲梁只是它管辖的一个县。此时的曲周,已非晋曲梁之边陲,而是和现在的曲梁平起平坐的县了。但区域与当今大不同,古曲周辖现在的邱县一带及曲周东北部分,而曲梁则辖当今曲周县城在内的曲周大部、永年东部、鸡泽南部等地,重点是在(县治迁到现址的)曲周县。古曲梁那一亩三分地和今曲周那一亩三分地,不说有一亩,也有八分是重叠的。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3张图片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4张图片

因此,古人很多时候,就把曲梁作为曲周的别称来用。譬如明末清初诗文大家,山东人卢德水,曾任监察御史,访学于河北曲周刘荣嗣,在曲周停留了好几个月,则称与“曲梁诸友”甚是投机。“曲梁分手日,送我郭家园。”送行是在东桥镇郭家花园(即现在后河东人称的后花园),在其著作中多处把曲周称为曲梁,这是外地人对“曲梁”、“曲周”沿革关系的认可,即曲梁的主体部分在曲周,现在的曲周地盘曾经叫曲梁,今天的曲周是继承了曲梁的衣钵的,这应该是无争议的。从史志看,现存最早的《永年县志》是明末崇祯年间由永年知县宋祖乙、乡绅申佳胤主持修纂的,其权威性不言自明。在该书的第二卷《职官》部分说道,“汉晋隋令无考,唐五代元稽有四人”,并没有把北魏文帝时任职曲梁令的李诡祖归入。现存最早的《曲周县志》系清初顺治十年开始修纂的,为知县李时茂、乡绅赵永吉主持的,是与上述《永年县志》修纂的时间上下不过十多年,而该书中,则开宗明义地把李诡祖列为曲周县的职官第一,有事有绩。是机械地、僵化地、抓住一事不放,固执地去考古分析,还是开放地、辨证地、综合多方考虑,发展地考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不同的。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5张图片

说了这一堆,就是说增福财神起源于曲周,发展于曲周,历史在曲周,文化在曲周。这便是历史的真相。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6张图片

那曲梁县令李诡祖是何许人也?他是北魏孝文帝任命的曲梁县令。当时的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正处于大分裂时期,曲梁之地同样饱受战乱,民不聊生。这时来了个好县令李诡祖。“时殛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当时水妖作乱,水害不断,他急群众之所急,斩妖除患,以百姓福祉为己任。他原本是山东淄川人士,受命于曲周,爱民如子,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他御灾捍患,抚缉流亡,救民于水火。他敦行教化,整饬民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他大力发展农桑,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整治盐碱,开垦良田,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他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善事,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周济穷人,扶幼助困。凡此等等,他做了无数的好事善事,是老百姓爱戴的清官。史志上还有“时妖狐作孽,民皆惧,李作法除之”的记载。神话地记载了他设坛作法,智除妖怪狐狸精的故事,使民众安居乐业。曲梁之地因此成为了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他鞠躬尽瘁,“卒于官”累死在任上。遵照遗命,“李公爱之任职的地方,以为桐乡,死后不归故里”,将其葬在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现在曲周县城东安上村旁,他治理过的漳河故道边。清代曲周人冀骐为此作诗《淄川李公墓》:“一垤漳河岸,萋萋春草多。风云埋剑履,岁月老烟萝。旧迹迷荒陇,丰碑没断莎。神功如何溯,落日听樵歌。”据记载民国续修县志时其墓尚存。在其墓地周围祭祀的田地越来越多,群众以耕其田为荣,渐渐成为村落,借了“神君增福相公”的封号,便叫相公庄。他去世后当地还为其立祠。即今之东街增福财神庙。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7张图片

人民感念这位为民勤、清之官,历史记住了这位凡人的伟业。德馨生神,人格化神,代代相传,李诡祖从此由人变成了百姓心中永远的神。他不但为当地百姓所敬仰,而且还多次得到皇帝的赐封,成为唯一的受过皇帝赐封的文财神。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第二年,天成二年(927年),明宗皇帝又加封为“增福灵德侯”,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赠封为“福善平施公”。明朝建立后,皇帝颁旨“明兴晋祀名宦,仍唐封”,还按唐朝的办。

明嘉靖间,四大尚书之首的王一鹗王兵部筹巨资修缮了增福财神祠堂,并亲自撰写了《增福李公祠记略》。该文说“魏文帝朝仕曲梁”,又说“祠崇祭祀旧邑侯李公也”,也即印证了作者上文所考证曲梁与曲周大部重叠的说法。清光绪二十四年曲周县衙又组织乡绅进行了重修。有史志说他“白日管阳问央断邦国 冤滞不平之事,夜判阴府是非狂错文案,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饮禄料,及在世居民每岁 分定合有衣食之禄。”有传说说李诡祖为太白金星下凡。太白金星姓李名字叫长庚,是天界的金神,也叫财帛星君,因此,李诡祖也叫财帛星君,管着凡间官吏的福禄升迁和平民的衣食住行。这样,他便有了三个名字:文财神、增福财神(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财帛星君。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8张图片

财神同土地、城隍、灶王是我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四大善神。我国民间供奉有多位财神爷,有文财神,也有武财神。还有五路财神,五显财神,五姓财神(这五财神的身色,分别是绿、白、红、黄、黑财神。)佛教也有财神,他是多宝如来,为利益百姓而示现的,《瑜伽焰口》说,若能称赞多宝如来名号,能使我们“具足财宝, 称意所需”。在广大地区,增福财神李诡祖是家家供奉的,商家供奉的则是武财神关羽。增福财神李诡祖影响很大,连清代和民国期间部分纸钞上的财神像也是他。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喜、财。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9张图片

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福和财是幸福生活的两个方面,二者不能相互取代,有了财不一定有福,有福不一定有财,而增福财神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福和财的追求,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拜。特别是经过唐明宗和元朝的多次册封,使增福财神成为家喻户晓的文财神,财帛星君,其影响也反映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曲周一带,民间还流传着多种版本的《财神经》、《财神歌谣》,如“财神爷爷不姓财,他是上神下天台。上天奉了金玉旨,到在凡间救穷人。”“财神爷爷不姓财,俺请财官下天来。头戴金,身穿银,怀里抱着聚宝盆。手里拿着摇钱树,脚下轧着雪花银。摇钱树上拴玉马,玉马这里卧麒麟。麒麟这里摇三摇,金的元宝屯住门。打了三天没扫地,金的元宝三尺深。”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10张图片

曲周人家家户户过年时请的财神,就是增福财神,绝无二者。

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挑灯夜话40之曲周纪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