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

以前看书喜欢看小说,大学时,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印象最深的是《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当然还有好多科学家文学家的传记自传,那时看传记,我想主要作用是自我激励,以之为榜样.....不走寻常路地:装B。

毕业十多年后,又开始喜欢看传记,目的很明确:他(她)们走过的路,我也在走,他们面临的选择,我也会面对,他们的人生已经画上句号(对,之看死人的),他们的成功或者失败都很精彩,他们的性格,努力,以及时代的机遇,究竟是如何同时发生作用的。而这一切,对我有什么帮助,我可以借鉴吗?

读《乔布斯传》之前,我对乔帮主的认识大都来自二手三手资料,虽然我不会去看像《神一样的传奇:乔布斯传》这样的烂书,但一星半点的文章,语录,还是给人造成了很大的错觉:乔布斯这人不行,虚荣,偷窃别人的成果当自己的,不懂技术却以科技人自居,现实扭曲立场,对细节的吹毛求疵.....不一而足,当然还有『唯成功论者』的观点:天才啊,直觉牛B啊,神一样的产品经理啊....

现在,总算有一个真实的乔布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一件事一件事认识的。读书过程中,重看了苹果发布会若干,看了皮克斯的《A bug‘s life》。重听了Joan Baez,Bob Dylan,Beatles的歌若干,还生平第一次不快进完整的看了160分钟的《2001 太空漫游》电影,前后十几分钟只有音乐的黑屏都认真的看了,真是个浩大工程。

全书的最后一章,艾萨克森说,本来写传记是不能让传主参与的,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这是乔布斯的传记,所以,我留这章,让传主自己总结留下的精神遗产。接着就是直引乔布斯的原话,这一段概括了整本书。大意是,乔帮主说,

【我生而为人,首先想做出伟大的产品,然后,想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带着优秀的DNA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公司。我做到了,很开心。为了实现理想,我必须专注,以至于忽略了人生很多其它方面。我的人生不是为钱,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赚钱并且做到了,你也会很开心,比如比尔.盖茨这家伙,不过我怀疑他的人生也不是为了成首富。你们说我骂人不留情面,对呀,我想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只能用一流人才而把二流人才开掉,我不做坏人谁做呢?我骂人不留情面,的确,我知道有种更优雅的领导风格,但是别忘了,我是个中产家庭成长的孩子,不是贵族。】

这是人之将死,对自己的总结。期间还有对微软,IBM,HP,的各种黑,当然是非常客观的。此处不提。

艾萨克森是公认的志人高手,写的时候当然免不了夹叙夹议,他会列出两方的说法,然后说出自己的判断(当然,他采访了事件的双方),期间,比尔.盖茨和乔帮主有过许多次的互相攻击,他罗列出来,给出自己的评价。总体感觉是非常公允的。

我选择读英文原版,开始时真是场灾难,这么说吧,平均每页有十个以上的单词是我从没见过的。这也是为何人们公论艾萨克森是传记高手,他用词力求准确,所以才会用了那么多的词,仅表达『妥协』,这个意思就用了不下五个不同的词(其中一个是Acquiesced )。描述一个人友善用jovial,表达说服时,用cajole,离开公司用Ouster ,这些词我记在Kindle上了,等换屏后再录出来。

中文书里,读李海鹏的书,偶尔会有这种感觉,他的行文风格,喜欢用一些不是很家常的词,但特别准确的表达。例如,我第一次见到颟顸这个词用在现代文就是在李海鹏的随笔里。

现在全书读完了,每页仍有两三个生词,我觉得大概因为对词汇的把握(我用英英字典),长句的理解,估计全书我会有15%左右的资讯损失会误解。但偶尔对比了一下中文版,以艾萨克森的文笔而言,我觉得翻译的损失,会超过30%。

随手举个例子:

比如下面这个章节。配图和英文原版不一样,而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这么翻译也土鳖的要命。

Steve Jobs_第1张图片

英文版的配图是乔布斯的亲妹妹和她男友,因为他妹妹写了本以他为原型的小说叫《Regular Guy》

Steve Jobs_第2张图片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看原版书是值得的。

2015年1月16,这是我做第一个标注的时间,真正开始的时间也许更早,在iPad上看了一些,转移到Kindle,Kindle坏了,又转回iPad。直到今天,2016年2月19,看完了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传》,花这么久是因为我看书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每天固定的大概只有40几分钟。还只能周一到周五,周末连这40分钟也没有了。

如果每天可以有一小时,我想一个季度可以看完。好书,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看完这本书,几乎所有网站上关于乔布斯的语录,轶事,分析,都不用看了。节省很多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Steve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