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没有错,错在不会用

KPI是大多数企业在对员工管理中都会运用的,但针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是否使用KPI一直争论不休。

KPI没有错,错在不会用_第1张图片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业绩指标,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这算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很科学的一种员工考核方式,而KPI指标常常与员工的薪资直接挂钩。

制定KPI指标,一般需要遵守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KPI这样的指标数据,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能反应出真实的情况,因此受到Intel公司的启发,很多公司尝试使用OKR代替KPI。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是一套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无疑使用OKR相当复杂,并不适合大多创业公司。

在笔者看来,KPI并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且是必须存在的,问题在于决策者如何制定。

目前使用KPI最大的问题就是单纯看数字,我听到很多领导对下属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拿数据说话,而我们大多人也确都相信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而我现在想说的却是,很多时候恰恰是数据遮蔽了双眼。

比如常见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无论是此前的微博还是如今的微信,大多数公司对于新媒体运营者定的指标都是具体的数字,微博对应的是粉丝量、转发量、阅读量;微信对应的则是阅读量、粉丝量。我在此并不是表示这些数字无意义,只是想深问一句,这些数字有多大的意义?

两年前,笔者负责过企业的微博运营,为了达到所谓的KPI,不得不每天去蹭热门话题以及发一些段子,即使段子与企业本身并不多大关系,但重点是容易被粉丝转发,这样就能完成KPI了。而针对微信公众号运营而言,也基本上是如此,做标题党写段子,蹭热点发一些利于被转发的文章,实在不行为了达到KPI,还可以刷刷阅读量。在圈内让我觉得更为可笑的是很多公司对10万+阅读量文章的追求,我一直想不通一篇10万+阅读量的文章对公司的核心业务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除了新媒体运营,关于产品运营方面,以做APP用户运营为例,用户增量是一个方面,但背后的留存率和活跃度才是更需要注意的,如果用户留存不高,或者用户质量太差,又或者增长的用户与产品的目标用户不符,那么即使获取用户的成本再低、量再大又有什么作用呢?

除了运营人员以外,针对产品经理的KPI其实更难制定,很多产品经理的KPI都是用户数及活跃度,但实际上为这类指标负责的应该是做产品运营的小伙伴,毕竟绝大部分产品还达不到用户自增长的条件,特别是用户冷启动的阶段,主要需要运营人员提供支持。可产品经理也不能闭门造车,只管做,而不顾用户的使用情况,因此对于产品经理的考核,其实最理想的方式是看用户的满意程度,然而绝大公司的产品在各大应用市场的评论及评分都被处理过,导致难以看到用户真实的反馈。

除了上述KPI被使用的不合理外,在笔者看来KPI最大的弊端就是限制了员工的创新性,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完成那些数字。但我一直坚持认为KPI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对运营的小伙伴,几乎所有做运营的人都会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很忙的同时,又自嘲自己的工作就是打杂。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目标,以致于做了诸多事情,却觉得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是典型的没有以结果为导向。

对于KPI,我想要说的找真正懂的人去设置考核标准相当重要,那些“不花一分钱引爆全网”的论调就是扯淡,妄想不花钱做市场,做品牌,只能表明制订者对业务基本常识的缺乏。此外除了结果,请强化对过程的监督,不要为了达到所谓的数字,而用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另外就是时刻谨记team的重要性,不要由于KPI把每个人变成独立的存在,只有协作起来,才能具备最强的战力。

制定KPI有时好比一门艺术,基于KPI加上合理的激励措施,团队才能拥有好的执行力,最后说一句,如果能招到优秀的员工比制定任何KPI都要靠谱的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KPI没有错,错在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