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读书小结

庄子《南华经》

小学的时候,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了庄子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

《逍遥游》,作为庄子《南华经》内篇中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文章,当时的我却不能对于文章内容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有较好的把握。

直到初中,我对于庄子《南华经》的理解也依旧停留在小学粗读《南华经》时很浅显的层面上,对于庄子的一些寓言,我只能说是有印象,但却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思。

几天前,我接触到了清华大学陈怡教授的《庄子哲学导读》慕课课程。通过这个慕课课程,无论是对于庄子文章的结构层次,还是庄子的哲学思想,我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我对《南华经》这本书有了更新的认识,从庄子“三言”的修辞手法,到其阐释每个思想时的作文思路,再到他在其内篇的篇目中所欲表达的核心思想……

接下来的计划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即便课业在繁忙,也要努力抽出来时间来跟进并完成《庄子哲学导读》整部课程的学习与作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购进中华书局出版的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参考和阅读(但应该是没有太多时间来读了)。

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刚看到这本书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和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的名字很像啊。但事实上,这两本书不仅书名相像,其内容也都是名家作品的编汇。但与《读书与做人》不同的是,《为学与做人》更多的是对于梁启超的演讲和信件的编选。

这本书的大半篇幅都是梁启超的家书,这也是刚接触这本书时的我所苦恼的——在不知所谈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看梁启超的家书对我而言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细读下来,却未必是毫无收获。这家书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的,其实不仅是梁启超的家中琐事,更是是民国大师对于孩子学业与生活的关切,更蕴含着很多人生至理。读完这一篇篇家书后,我想,我大概能理解梁启超何以教人优秀如斯了。

最后补充一篇梁启超的演讲稿,是书中所未收录但我觉得同样也很适合当下少年阅读的。演讲稿的题目叫作《论君子》,是梁启超在1914年受时任清华副校长之邀在清华大学同方部所做的演讲(应该是的,记得不太清楚了),同时也在去年在初中时做的一套中考模拟卷的最后一道阅读题中有提及过,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读。

胡适《容忍与自由》

待整理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我是因为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才读上这本书的。众所周知,东野圭吾以推理小说而闻名,所以,本以为这本书的宣传语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读完之后,却深深地被作者笔下的羁绊所感动,而内心的想法却与宣传语出奇的一致:

不是推理小说,却更扣人心弦。
九月读书小结_第1张图片
《解忧杂货店》最后一封信


雨果《悲惨世界》

这本书其实还在阅读当中,开学时就开始阅读,但至今也只是才读到第三卷。然而即便如此,我也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它作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实……大概只能这样说了。

九月读书小结_第2张图片
《悲惨世界》 作者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月读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