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燕妮—读经还能治病?!

为什么读经典能治病?

   我们是带着孩子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孩子?家里应是书声琅琅,还是教声嚷嚷?

    当下,朗读的意义被普遍忽视。《黄帝内经》说:“心开窍于舌”,通过动口朗读,舌动、窍开、心明,从而开慧增智。

    经典诵读中书声琅琅而入耳,智慧似清泉潺潺而出心。因此,中国古代把学习简化为“读书”,是有其道理的。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是学习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现在,佛道修行的早课、晚课还保留着诵经的传统。如何诵读?老子说:“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就是诵读经典的诀窍。

   “心为神脏,脑为神腑”,诵读就是连接心与脑的方法。“高下相倾”,“高”就是大脑,“下”就是心腹、丹田。读者的气脉要从下而上,从丹田而出,不是从喉咙发出。

    诵读要把气读顺了,不仅是文章的气派通顺,读者自己的气脉也要顺,并且两股气脉合二为一。气顺了,心就定了;杂念没了,智慧就开启了。大脑能给人聪明和智慧;内脏给人心情和力量。诵读中要注意“音声相和”。

     人们用木棒敲击钟壁的那一刹那所形成的一种音响叫“声”,而钟体内的空间里发出共鸣,叫做“音”。汉语发音是天人合一的,如读“大”“小”,嘴巴就得开大开小,“酸、甜、苦、辣”的发音就与舌头相关部位对应。

     诵读时还要随文入观,与经典、与圣人“前后相随”。语言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一种能量。母语语言构成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我们生命能量的运行模式。

      朗读的过程是与一颗心灵对话,不断感受、想象、感悟感情之火燃烧的过程。诵读经典,追慕先贤,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让自己从此生活在另一更高的境界层次上。

      识字: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国学从说文解字始,学佛在起心动念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人内心的历史造化。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它们在千百年来流变的过程中,经历着和人生差不多的新陈代谢。识字是掌握中国文化的第一步,其要点有三:认单字、认字理、认体系。当今,中国语文教育的偏差在于按照西方的语言学来设计课程,而非按照汉字的特点和文化规律来设计。把字复杂化到词,不重视文字教学;而古代只有文字学,没有语言学。

      让我们带着孩子每天诵读经典半小时,定心,定气,生慧吧!

符燕妮—读经还能治病?!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符燕妮—读经还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