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的扩张试错逻辑

互联网公司的扩张试错逻辑_第1张图片

最近爆出的共享充电宝项目阵亡名单中,美团点评共享充电宝项目赫然在上。与此同时,美团最近关闭的另一个项目是松鼠便利店。这两个项目,都堪称今年创投圈最大的风口。

回顾过去几年,在布局新业务的同时,美团点评也在陆续关闭不合适的项目。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便利店、充电宝....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0个内部项目在试验一段时间后被pass掉。

一边扩张,一边试错,这是近两年美团点评的业务发展逻辑。只有像BAT这样的帝国型公司,才有能力在同一条赛道上进行兼容性试错。比如微信刚起步阶段,马化腾还布局了张小龙之外的另个团队进行内部竞争,优胜劣汰。作为估值早早过了100亿美元的美团点评,其试错的边界仅是赛道,而不是在同一个赛道上布局多个车手。如果以2012年 推出美团电影(后来改名为猫眼电影)开始算,美团点评已进军的赛道包括:电影票、外卖、酒店、民宿、网约车,还有新近传出的共享汽车。

打开美团和大众点评APP,其实业务内容远不止此,几乎与O2O相关的业务板块全都囊括了。传统的商业理论认为,在主营业务不盈利的前提下,盲目扩张试错有可能酿成大错。但这个理论有可能不适用于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竞争的目的是垄断,甚至有“只有第一第二,没有第三”的说法。当在某一个领域处于领先优势时,扩张几乎是必然。

过去几年美团点评多元化试错的逻辑就是让核心业务成为第一,然后进行“势能释放”。2013年,拉手IPO计划遭遇滑铁卢,糯米卖给了百度,美团市场份额超过53%,美团电影更名为猫眼电影,美团外卖正式上线。也就是说,在团购成为第一的同年,美团试水了两个后来在各自领域又成为了第一的业务。今年4月,美团点评推出了酒店住宿APP榛果,当月酒店订单超1700万单,达到行业第一。美团点评在外卖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推出与此业务高度相关的便利店、共享充电宝项目,非常符合它“打下一个山头,立即瞄准下一个山头”的多元化逻辑。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多元化最疯狂的当然不是美团点评,而是贾先生的乐视。乐视走到今天这个局面,问题就在于几乎没有“占领山头”的核心业务,也就是没有战略锚定。而美团点评的多元化与其恰恰相反,是一种战略的进化。做团购时,王兴肯定没有想到日后要做外卖;做外卖时,也肯定没有想到后面会做其他事情。但前后的逻辑是一致的:王兴从2010年创立美团时,就瞄准了生活服务电商这个大行业。之后,先让原有核心业务成为第一,接着在这个山头上开始利用势能俯冲。

所以,美团点评表面上看是横向扩张,其实还是一种纵向扩张。王兴在创立校内网之前就做了十几个项目,如果其中有一个成了,也就可能没有后面的校内网了。这是一种纵向试错,因为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做横向试错,只能一个坑一个坑地趟。找到一个坑,挖到一口井,就有了战略锚定。美团点评一路走来也是在找坑、挖井,团购成了外卖的战略锚定,而外卖变成了其他业务的战略锚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公司的扩张试错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