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圆》带火了周家大院和吴家大院。而位于陕西咸阳三原县周家大院,因为是周莹的娘家,也成为旅游热地。

周家大院的创建人是周莹的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史载“孟店堡巨富,屡出资纾国难,捐封江西补用”,“诰授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兼贵州奉天司事律例馆协修总办秩审”,“供职刑曹”。周占奎父周志道,清诰封奉政大夫。周梅村自小继承和经营祖先之业,家有丰厚积蓄。

清乾嘉年间,江西窑业最盛,周梅村在那里开办窑业,烧制瓷器。周梅村乐善好施,“道见贫困,不求即助”,“输万金造清河石桥”。周梅村因商而富,因富而官。周家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及在外省的商号无法可考,仅据咸丰七年(1857)分家清单记载,周家在三原、泾阳有当铺、作坊、商号30多个,有银36万两,田地480亩,可见家道殷实。

清嘉庆元年(1796),周梅村动工修建豪宅大院。在孟店村周围开设木工作坊、石雕厂、砖瓦窑等, 雇用工匠数百人, 日夜不停地进行修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历时25年,规模宏大的17院建筑,宣告竣工。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在孟店村形成一片建筑群,号称“孟店周村“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张图片


↑孟店民居又称周家大院,2006年更名为“三原县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其位于三原县西北方向 5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这里是慈禧太后干女儿安吴寡妇周莹的娘家,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府第。1992年4 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走进大宅门,门楼处立着两块展板《周家大院的简介》和《周家大院原貌鸟瞰图》。透过文图,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二百多年前的周家大院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壮观,何等的富有。

周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1787—1797年),原有17个宅院。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周家大院建成75年后,到了清同治十一年(1872),16个宅院都焚毁于回民起义的战乱之中,现仅仅留存了一处孤零零的宅院,只有原来二十分之一的面积。

仅存的宅院坐南朝北,东西宽45.8米,南北长70米,占地3206平方米。建筑布局面阔5间,面积883平方米。建筑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前楼、二门抱亭、前厅、退厅、后楼等。屋顶多为硬山式,无斗拱,梁架结构各异,屋面灰布板筒瓦,檐部均施勾头滴水,墙壁全部以砖石雕镶嵌,格扇门窗,砖木石雕精美,兼有南秀北雄的风格。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朴的周家大院吸引力影视界的朋友,电影导演张艺谋、演员赵雅芝、巩俐、葛优得先后在这里拍摄了《活着》、《血溅金门》、《杀手情》、《彭大将军》、《桃花满天红》等影视剧。

↓绕过屏风后,院内东西两侧的看墙上是“大禹牧牛”、“唐尧放象”砖刻浮雕。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门抱亭中间与左右三幅横额“更之爽垲”、“闻善心喜”、“见书手抄”。最上方镏金的“秋官第”表明了主人的身份。秋官属于隋朝以后的官名,属三省六部,掌管刑法。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过二门为第二进院。东西厢房为下人所住,厢房为格子门结构,纵向依次是格眼(菱花)、腰华板、群板(障水板)。两边廊房格扇门窗雕刻着精美炫丽的彩绘木雕,细观,门扇是整套的彩色木版雕刻画,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东面腰华板绘“八蛮进宝图”,群板上雕着“关中八景”、“蓬莱仙境”名胜古迹以及“渔、樵、耕、读”的组图;西边四个群板雕刻着“孟浩然踏雪寻梅”、“苏东坡出外访友”、“解学士春游遇雨”、“ 陶渊明亭前赏菊” 等古代著名大诗人的传说典故。

这些都展示了主人的文化品味。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进正屋大厅,为内廷与外屋的衔接,这里过去是房主人待客奉茶的场所和举行仪式的地方。

匾额“忠厚延年”。门柱楹联“守先辈家风惟亲惟友 教后人恒尊日读日耕”、里边柱子楹联“无翼贻谋堂上萁求绵福荫 凤毛济美阶前阑桂发奇英”。

各种匾额和楹联体现了作为陕西有名商家的周家重视家风家教,追求儒家“仁善、忠厚”的思想和重视子孙“耕读”治家理念。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廊房南端正屋大厅有12扇格子门,尽显精湛的木雕艺术。上面雕有“介子推剐肉奉君”、“岳母刺字”和“郭子仪大拜寿”等经典戏剧图案。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廊坊尽头东西两侧的墙壁砖雕,左面和厢房相联的墙上刻有菱形图案“凤凰戏牡丹”,与厢房紧连的山墙上刻着一只鹰停在枝头,猴子抓着树枝,熊匍匐于地,称为“英雄封侯”,整个画面紧凑衔接围成圆形,周围刻有竹子也呈圆形图案,有祝福之意;西侧则“鹭鸶采莲”,莲下有三节莲藕,取意“一路(鹭)高升、因何(荷)得偶(藕)、连(莲)升三级(三节莲)”。山墙正中上的图案为“鹿鹤同春”寓意健康长寿。

处处祈福,吉祥如意!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廊房天井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厅之后为退厅,面阔五楹。前为敞檐,后檐装施格扇门。退厅中央悬挂着“谦受堂”堂匾,取自“满招损,谦受益”。这里是房主人会见来宾,接待同僚之处。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雕花木床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穿过退厅,是整座院落的最后一进,分为东西两厢房和后楼。后楼位于院落的最南端,也是整座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面阔五间14米,进深两间7.35米,边侧间带有通往后院的通道,二层上有五间阁楼。后楼两侧东西厢房对称布局,是丫鬟的居室。厢房南北长7.3米,东西宽5.38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带走廊。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2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后楼是主人的寝室。楼中悬挂着房主周梅村自题的“怀古月轩”横匾,匾文:“轩,何为以怀古月也,考太白把酒问月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夫古今共此一月, 而月分古今, 自太白发之, 月似因人为古今者,则余之对今月, 不猶是曾照古人之月乎? 余之把酒对月, 既不及见古人,而对古人所对之月, 不依然如见今月所照之古人乎? 兹余新构小楼数间,虽非近水楼台,然登临之,既切信其能先得月焉, 于是楼迟偃仰, 或居牙床, 或凭玉栏, 喜园月之入牖, 赏新月之穿帘, 时与子女辈宴宴其中, 敲诗检韵,训女课工,冉冉进等, 陶工解颐, 所序者天伦之乐事,所兴者我躬康强, 不使金樽空对月,何古今人之乐不相及也, 原缀数语,以名其轩,岩道光十五年,巧月望后三日,梅村主人题。”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3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高墙深院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3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封建社会精明能干的巾帼才女——周梅村的曾孙女周莹。周莹生于同治七年(1868),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她天资聪敏、性情温和。自幼受慈亲严师教诲,饱读诗书。光绪十年(1884),17岁的周莹嫁给泾阳县安吴堡盐商吴尉文的独子吴聘。吴聘16岁时染疾不愈,按当时民间迷信陋俗,以结婚“冲喜”驱疾。可婚后几天吴聘死去,称为吴周氏的周莹从此独守空房,人们称其“安吴寡妇”。

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_第3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吴聘死后,吴家又无男丁承嗣,吴周氏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接管了家政。吴家家道兴旺以至极盛是在吴周氏掌管家政之后。据吴周氏墓志记载:她18岁即管家政,效法女皇“垂帘听政”,成就事业。年终吴周氏将吴家在外地商号的掌柜召集回来,由总管家代替她设宴款待。在大厅室外挂一道竹帘,听取各地掌柜汇报,做出下年度安排。其后,凡按吴周氏主意办的商号都赚了钱;相反,都赔了本。由此,她在众掌柜中树立了绝对威信,大家无不佩服她在经营方面的才智。

吴周氏掌管家政后,极尽经营理财之才能,使吴家原有商号个个重新兴旺起来。除继续经营好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淮盐外,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商号,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助纾国难”,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太后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并收为干女。

“安吴寡妇”让吴氏庄园引人注目,火爆不已,也让周家大院游人络绎不绝。

走出周家大院,留给我的不仅仅是那几处曾经辉煌富贵的院子,而更是院子里处处展示出的家风家教传承——那门上匾额“忠厚延年”、“闻善心喜”、“见书手抄”、“谦受益,满招损”以及门柱是“守先辈家风惟亲惟友,教后人恒尊日耕日读”……

这也才是周莹能留名历史的传奇故事背后真正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周家大院,品家风家教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