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一个“金张掖”

在河西走廊,若论文化之盛,张掖难匹敦煌;人丁之繁,张掖略逊武威;地域之广,张掖不及酒泉。但以全貌看,张掖绿洲实为河西走廊精华所在,故独享“金张掖”之美誉。

读史之人都知道,河西走廊之兴,始于汉武帝。这个历史上留下赫赫武功的皇帝在位期间,西征北讨,不仅平定匈奴边患,还将千里河西富庶之地尽收汉王朝版图内。从元狩二年起,汉武帝陆续在昔日匈奴领地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其中,张掖得名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意思就是抬起胳膊挥拳向外。刘彻尚武,由此可见一斑。

退出河西走廊后,匈奴有悲歌云:“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焉支山便在张掖境内,这是一个注定与尚武皇帝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隋炀帝大业五年,为了向吐谷浑秀肌肉,杨广亲统大军西巡,一路经甘肃进入青海。据说,这支10多万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不仅有作战部队,讲排场的杨广还带了文武百官和嫔妃、国戚等家属随行。

所以很难断定,隋炀帝是去打仗顺带旅游,还是以旅游为主顺带灭了吐谷浑。总之,打完仗后,皇帝心情大好,这支队伍便是纯旅游了。从青海穿越祁连山,经扁都口又进入甘肃境内,然后在焉支山下接见西域27国使臣。《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盛况:“其蛮夷陪列者,二十余国”。对这一盛会,甘肃人引以为傲,认为这是最早的“世博会”。

隋炀帝当然不会预见到,一千多年后,他的西巡之路会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每年夏季,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在兰州集结,或自驾,或乘高铁,溯黄河而上至青海,从西宁经门源、穿越祁连山,由扁都口进入张掖。如今的兰新高铁已成国内最美高铁线路之一,特别是西宁至张掖段,夏可赏高原黄花,冬可看祁连积雪。

然而,兰新高铁沿线并不是张掖风景的全部。在这片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祁连山沿黑河流域旅行,不到100公里的沿途,可以看到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绿洲、戈壁、沙漠、丹霞等除大海外的各类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让人穿越感十足。近几年来,张掖在旅游业上做足了文章,每年到旺季,很多景点一票难求,市区内一房难觅。

如此富集的自然生态,当然也孕育出了富饶的绿洲农业。事实上,张掖之“金”,并非因人文渊厚,自然奇异,而是源于农耕文明的发达。这片黑河水润泽的沃土上,物产丰富,不仅盛产北方宜种的小麦、玉米、小米和瓜果等作物,一些小环境内还产大米,曾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二十多年前,因张掖粗放农业耗水过多,以致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生态恶化,于是有了黑河流域统一调水的壮举。张掖农业也随之转型,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看张掖人文自然与物产,便知这里是上天和历史对人类最好的馈赠。古人有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认江南”。依我之见,张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形似江南,更胜江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上掉下一个“金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