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国内紫砂初级收藏圈新人很久很久了。截止到现在,我能够接触到的无论是贫下中农还是亿万富豪,只要他是紫砂范畴的新人,基本上无一例外被媒体、商家、业者等传播途径忽悠的团团乱转。绝大多数玩壶在3年内的同好,至今仍找不着北。所谓的历史、文化、师承、职称、名气、精稀好泥...竟然没有一样条件能够实质跟紫砂的鉴赏审美能沾上边的,着实让人无奈。
今天,我写这一篇文章,希望能够从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开始,让喜爱紫砂又希望进入这个圈子的新收藏爱好者找到方向。文中内容有部分和我以往几年写的文章大意有重叠,但仍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更多人看明白紫砂壶究竟应该怎么选才对。
紫砂鉴赏内容大纲:
一美女从20米之外走过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她的身形比例、走路姿态和协调性、四肢健全程度;当她走近我五米范围内,我能认真看清她的五官大致相貌、发型;走近我两米内,我能看清楚她的皮肤白皙/粗嫩与否,脸上有没有长痘,有没有明显的黑痣、有没有切割双眼皮、五官清秀程度,一颦一笑中脸是否僵硬;当颜值/身材问题完全被我接纳后,考虑跟她进一步接触做个朋友,那就多聊聊天,聊久了聊深了才能知道她的年龄岁数、家庭状况、工作状态;再后,真的动心了,要考虑追求她,直至最后跟她结婚。至于到最后能不能成功生育子女,她有没有基因遗传病史,有没有感冒发烧头疼脚抽筋的,这个尚需各安天命。
把这个话题换成看一把壶呢?
在5米之外看到一把壶,我们能够看到的壶的大致器形、架子、比例(身形比例);远观效果满意了,走近这把壶上手仔细看。能够看到的工艺衔接,局部细节是否合理到位,是否能达到实用器功能标准的口盖紧密、三点一线、出水流畅、把握舒适(五官长相);然后,我们打开盖子,看看壶的成形方式,有纯手工、挡胚、拉胚、车胚、灌浆、盘筑、仿手工等七种方式,这七种方式都会留下成型后的痕迹,也就是你怎么做,就会留下工具的各种痕迹,总归能看得到的(内涵、性格、胸襟、观念);再后,计划把壶买下来之前,仍要进一步检查瑕疵,例如隐裂、修补过、串盖、窑温没有烧足等(有没有其他隐性问题,例如负债、家庭成员负能量过重等);最后,把壶买下来,拿回去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仍不排除会出现惊裂、爆灰等问题(隐性疾病)...
上面这两段,也仅仅是对于初级紫砂爱好者在买壶前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而后续(切记是后续)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以下是进阶版的其中两段:
第一段:
例如这把壶是谁做的?作者在业界所处什么位置?他常年做纯手工的壶还是模子壶?这壶是他做的还是他徒弟代工的?他习惯的落款方式什么?他都做了一些什么出彩的作品?这把壶是他大概什么年份做的?在这一时间段内他一般用什么印款?这一款大概做了几把?他一个月大概能做几把壶?他这把壶现在正常市场行情的合理区间在多少钱左右(仅限这把壶,跟作者其他作品无关)?
第二段:这把壶用什么泥料做的?
是大概什么区域产的(黄龙、赵庄、小煤窑、兰山、长兴、江阴、安徽、云南、潮汕、台湾、建水、坭兴....)这料子是纯的本地料,还是百分之20本地料子掺了百分80外地料,抑或就是外地料加化“装”出来看着像的“本地料”?这壶是早期壶还是新仿的老壶?龙窑烧的还是电窑烧的?
我们上面的这第二段才是真正最难最难的,即便制壶超过20年以上未经过泥料长期辨识的职业制壶师父也未必百分之百能断定,只能说他们知道什么泥料比较好。但现在媒体面的一切宣传,却几乎清一色围绕泥料在做文章,都把这进阶后第二段的泥料作为主要噱头指引给初学新手,让他们觉得泥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不是误导是什么?简直就是谋财害命!一个连最基本骨子里基因自带的审美都完全忽略了,却要去研究最难最难的泥料的问题,无异于让一个孩童去学撑杆跳。反之,一个长期自己认真做壶超过20年以上的职业陶手,连壶都做的那么漂亮了,他还会连泥料的好坏都不懂吗?他的壶做的那么好,卖的真心不便宜,这样价格的东西他会考虑用一些境外边角料加化做出来吗?这纯粹是荒谬的论调。
我们长期听说什么宜兴紫砂快枯竭的,这在梁权的概念里简直就是范伟遇见赵本山,又卖车了。这是彻头彻尾的饥饿营销!说句实在话:国人的贪念普遍重,而跟风的习惯向来疯狂,政府不说紫砂泥快枯竭了,你会买吗?宜兴遍地下都是紫砂泥,小区,、山间、公园、绿道、马路下面几十米都是紫砂泥,而这个矿脉一直会延伸到江苏和安徽的交界,另一边则到浙江的长兴。我们说的宜兴丁山黄龙山的本地料,的确比其他周边的确发料子发色,水色,刚性都要好一些,但无论哪儿挖出来的,也都是紫砂原矿啊。宜兴的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一个不小心把水眼挖通了,水漫出来,矿工就淹了。而如果把地下水抽干或者引流再挖,已经建好的楼房地下没有水的支撑,很容易塌陷,这是常识问题。而路人甲又如何能清晰分辨呢?就算在圈子里玩了五年的一般爱好者,又有多少人认真关心过这些本质问题呢?商家们是左手来右手去,赚到钱就放的状态,他们更不会分辨了。爱好者往往是听商家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商家是听作者说的,而作者都是听料头说的,料头如果从源头起就胡编乱造.....到了末端,一道转一道后每每的加油添醋,受伤害的还是初级爱好者。最可恨的是那些不懂装懂的初级爱好者,还会再次把有问题的产品兜售给比他们还不懂的人,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圈子始终难以干净,也就衍生了媒体和初学者都误认为泥料变成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新手们总在问泥料是否纯净,总在担心泥料是否加化长期使用会影响健康。不知各位看客想过没?家里的电饭煲的电镀涂层、煲汤用汤煲的黄色/白色/黑色釉、炒菜用的锅是生铁还是不锈钢、平日喝水用的瓷器杯子究竟是绿色、黄色、蓝色还是黑色.....这些有可能是原矿吗?稍微静心想一想,这还不是最需要担心的。我们平日穿的衣服的化工颜色涂料,大面积覆盖皮肤,诸君担心过吗?我们平日吃的盐,究竟是不是受严重污染海水蒸干后晾晒的?你居然告诉我那烧制过程超过18小时,烧制温度超过1000度的紫砂壶只用100度的开水冲泡能析出什么毒害物质。而这都是媒体告诉你的,最可怕的不是媒体胡说八道,而是你居然相信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你的智商因此而变低,你的判断能力都被剥夺了。
那紫砂壶究竟应该怎么选购呢?我想一个美女在100个人的面前都会有大致的略同的评价,也就是说百分之80以上的人对她美不美有近似的认知,这个是我们中国人基因自带的,无需后期培养即能辨识。那一把壶做的美不美,工艺细节是否精到,用我们从小学学出来的基础概念就能辨认。然后就是后续的学习成形工艺留下的各种痕迹,例如纯手工的壶会留下什么痕迹,借助石膏模挡胚的又会留下什么痕迹.....一位业者通过纯手工制壶,要把壶做的很美,细工又很好并非容易的事情,那是否纯手工成形的就可以大致作为一把壶大致审美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了。至于泥料问题,前面说的,发色正,水色好,润度高,刚性强,砂感重,颗粒层次感丰富.....这些都是好泥料评审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基本上都达到了,那就是好泥料。设计优秀,外观美,细节到位,工艺精湛,又是纯手工做的,材质还不错,那壶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当然好壶价格自然不会很便宜就对了。
至于泥料是否担心会有毒,梁权在这里教你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先用盖子盖唇轻轻磨一下壶把,听听声音,如果铿锵声烧结度很高,就可以进入第二个步骤。把开水倒进壶里,然后把水倒干,不要打开壶盖子,待壶体温度下降到45-50度左右的时候,打开盖子闻闻壶里面,如果有轻微的甜味,那泥料自然没问题,泡茶无忧。如果盖唇轻磨壶把听见的声音特别酥,特别松的,壶内又有刺激性的难闻的味道,那只能说明壶没烧透,分子结构还没稳定,或者加化加多了。仅仅通过这样的一道程序,普通的新手即可以判断一把紫砂壶泡茶会不会有问题。这有多难呢?其实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轻松掌握的事情,我们的媒体却用了长篇大论用历史,用文化,用故事把吃瓜群众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到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正能量的科学的客观的引导论调,着实感觉可悲。
集诚信与商道于一身的职业商家——梁权
2017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