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张图片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我不是药神》里没钱买药很惨?谁知《何以为家》更惨。

提名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迦百农》,片名翻译被改为《何以为家》后在中国上映,取得3.7亿人民币票房,小男孩赞恩的故事让许多观众了解到了黎巴嫩底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从中文片名上看,这是一部家庭片。一个可能是12岁的小男孩把父母告上法庭,那家庭纷争应该就是最主要的矛盾冲突。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2张图片

导演兼编剧娜丁·拉巴基采取闪回叙事,从法庭戏引入问题,然后通过回述“过去”的片段,解释小男孩赞恩为何要企图谋杀,并且要和亲生父母在法庭相见。

影片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停留在赞恩的家庭,一半的时间讲述了赞恩的流浪生活。随着剧情的深入,《何以为家》从一部家庭片扩展成了“社会电影”。所探讨的问题原来也不是简单的家庭纷争,如何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而是在残酷的生存环境当中,如何成为一个“人”。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3张图片

如今现代化的社会,每个人在出生之时就被一张证件所“定义”。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这些信息仿佛就是每个人“存在的证据”。

然而,在黎巴嫩贫民区,很多人都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赞恩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为了逃避战乱,父亲来到这里避难,他自己没有合法居住的证件,只有一张被驱逐出境警告,因此他的孩子也无法获得出生证明。

没有身份证明的赞恩,和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们,只能艰苦度日。也许是从小被送去打工赚钱的关系,赞恩比同等年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妹妹萨哈来了“生理例假”,他不但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妹妹萨哈可以嫁人了。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4张图片

父母早已经和商铺老板达成协议,萨哈的婚姻就这样被安排了下来。在商铺老板那打工的赞恩早已知晓一切,他要阻止事情的发生。

他不希望妹妹变成一件商品,可是在现实的高墙面前,一个手无寸铁的小男孩能干些什么呢?

他只能选择逃离,逃离这个乱作一团的“非人”家庭。

娜丁·拉巴基用手持摄影描写出赞恩的心理状态。画面强烈地晃动着,代表他内心的愤怒而凌乱。

当镜头切向他的母亲,画面却不那么摇晃了。代表着母亲的内心已经逐渐坦然接受女儿必须出嫁的现实。

这种类似的手持摄影被大量使用,也暗示着这个国家的动荡和不安定。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5张图片

妹妹不被父母当人看,赞恩自己也是如此。

当他提出要去上学的时候,父亲一口拒绝,因为要交学费。母亲支持,理由却不是为了赞恩能学点知识,而是上学能给家里带来生活物资,相当于投资,利益交换。

与其在这个家里做“商品”,不如到外面的世界,尝试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只是他逃出了自己的家庭,却没有逃出那个糟糕的社会环境。

第二幕,另外一位母亲拉希尔(泰格丝)入场。她可以被视作是赞恩父母的一个对比,无论生活多么困苦,她都拒绝把自己的儿子尤纳斯卖出去。

她让赞恩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外一面,母爱,是确实存在的。何以为家?这就是家。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6张图片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7张图片

正当赞恩以为,自己能在这个新家庭安家的时候,一个危机正在步步紧逼。

拉希尔和赞恩父母一样,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明,只能生活在社会的阴影之中,随时可能被警察抓捕。

人贩子阿斯普罗毫不留情地嘲讽拉希尔,说她的儿子一出生就死了。一瓶番茄酱都有名有身世,有存在价值,像拉希尔这些没有身份证的难民,就只能如同老鼠一般,在脏乱的环境里,能吃饱就已经是万幸。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8张图片

赞恩的父母对此感同身受,法庭上,母亲含泪哭诉,她一生像狗一样工作生活,别人有什么资格肆意批判?别人有想过她悲惨的处境吗?有体验过她的生活吗?

噩梦再可怕,也不过如此。

一旦过上这种生活,能忍住不自杀算你赢!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9张图片

带着尤纳斯流浪的赞恩想必能够体会到这种“非人”生活的不易,年幼的他根本无法像他父母,或者像拉希尔一样养活一个孩子。

现实逼得赞恩无可奈何,他落下了超出自己年纪的男儿泪。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0张图片

最后,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消息彻底击倒了赞恩。

手无寸铁的小男孩终究拿起了刀,刺向了这个让他绝望的世界。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1张图片

见识过世界的残酷,赞恩开始思考问题的根源所在。

他的结论是,父母把自己生下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既然家境贫困,无力抚养孩子,为什么还要生?生下来让孩子活在地狱里,受苦受难,任人践踏,这就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

所有人都有权利生孩子,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当爸爸妈妈。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2张图片

赞恩父母却不能苟同。父亲在法庭上辩解说,人人都说生孩子好,但事实是孩子让他变得不堪重负,后悔结婚了。

但为什么还要生这么多个?

因为他们真把孩子当成“未来的指望”了。儿子可以去干活挣钱,女儿可以嫁出去换礼金,其实生下来也不完全是负担嘛!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3张图片

然后赞恩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他们被视作维持生活的商品和工具,没有出生证明,没有出生年月日,算不算是一个“人类”,还是一个有待论证的伪命题。

所以先别说赞恩他们如何能拥有一个美好家庭这个问题,他们如何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难以解答。

想拥有一个“家”,先成为一个“人”再说。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4张图片

《何以为家》的矛盾冲突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故事只是通过赞恩的事情,传达了一种一点也不过分的愿望。

生小孩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生了下来,请把孩子当人看。

电影的结局,是赞恩全片唯一的一个笑容。

当他听说这是要拍证件照的时候,很自然就笑了。因为有了“证件”,他就能成为真正的“人”了。

他和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天生就值得一个天真无邪的微笑。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5张图片
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_第16张图片

小时候都是比较黑,长大了就白了。因为妈妈生他的时候一天要喝一壶咖啡。——《何以为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讨《何以为家》,不如先说“何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