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相见稀/李煜

更漏子·相见稀

《更漏子·相见稀》是晚唐词人温庭筠所写的词作,全词通过由忆而梦,由梦而醒,醒而生情的铺衍,塑造了一位深情的闺中思妇形象。

作品原文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①澹烟如柳。垂翠幕②,结同心,待郎③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④美人愁绝。宫树暗⑤,鹊桥⑥横,玉签⑦初报明⑧。[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眉浅:谓眉色浅淡,如淡烟中的柳叶。澹:通“淡”。

②翠幕:指翠色的帘幕。一作床头锦帐讲,亦通。

③待:鄂本作“侍”。

④蝉鬓(bìn):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崔豹《古今注·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琼树乃制蝉鬓,飘渺如蝉,故曰蝉鬓。”愁绝:愁极。

⑤宫树暗:破晓时庭院中的树影转暗。

⑥鹊桥:指银河。银河横斜,谓夜将尽,天将明。

⑦玉签:报更的器具。《陈书·世祖记》:“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

⑧报明:报天晓。[2]

白话译文

两人的相见越来越稀少,她思念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久,离愁别绪让她无心妆饰,那浅浅的眉毛好像淡烟中的柳叶。夜里她垂下翠绿的帘幕,系上同心结,独自卧在熏香的绣被中,期待情郎能够前来与她相会。

城头的月亮白如霜雪,思念的情郎不见踪影,蝉鬓的美人满怀愁思。庭院中树木的影子渐渐转暗,天空中银河横斜,漏壶中的浮箭报晓,天就快亮了。她又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见到这黎明的景色更会产生悲苦之情。[3]

创作背景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这首《更漏子》即为温庭筠的“侧艳之词”之一。[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完整地描写闺中女子彻夜等待情人到来而终至绝望的情景。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上片六句,首两句用赋法,运用简洁明净的语言,交代青年男女倍受离别之苦的折磨,直叙“相见稀,相忆久”,点明远人离去已久,由此引出闺中女子浅淡如柳的眉黛,显示其娴雅柔静的气质和孤寂凄凉的意绪。“眉浅”一句,写因相思相忆,无由与远人相见而懒画蛾眉,眉薄妆浅,其谁为容,将心情外化,以形写情。尽管如此,她仍然心怀希冀,下面“垂翠幕”三句,女子移步闺房,放下了翠幕,准备就寝,却又用锦带结着同心结,又用薰香薰了绣被。这几个动作,表现了女子的一片痴情,她在“待郎”归来。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下片六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人终究没有出现,女子却是彻夜无眠。女子空对城头上的一轮冷月,内心更感悲楚。“蝉鬓美人愁绝”,简直是痛彻心扉,把一位深夜独坐的怨女形象,非常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末三句描写黎明光景,深受离别折磨的女子又熬过了这一个漫漫长夜。除“蝉鬓美人愁绝”一句为赋法外,“城上月”两句和“宫树暗”两句,都是女子所见,“玉签”一句,写所闻。正是在这“见闻”之中表现了女子的无眠和“愁绝”。作品运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手法,将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宫树、玉签的报晓,皆透过清冷的景致渲染出凄苦的情感氛围;然而“结同心”、“鹊桥横”等痴情苦语,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可是她的期待之情越是殷切,失落之苦便更见沉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5]

名家点评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口头语,平衍不俗,亦是填词当家。”[3]

王士祯《花草蒙拾》:“‘蝉鬓美人愁绝’,果是妙语。飞聊《更漏子》、《河渎神》凡两见之,李空同所谓‘自家物终久还来’耶?”[6]

李冰若《栩庄漫记》:“飞卿词中重句重意,屡见《花问集)中。由于意境无多。造句过求妍丽,故有此弊,不仅“蝉鬓美人”一句已也。”[7]

作者简介

温庭筠(?~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原有集,已散佚。[8]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51页

[2]  《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五代后蜀 赵崇祚 编、房开江 注、崔黎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28—29。

[3]  赵崇祚编选;夏华等编译,花间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3,第13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漏子·相见稀/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