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

虽然《中国诗词大会》已过去许久,但燃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却迟迟不减。找来这本《宋词背后的秘密》来看,说实在的,从拿到这本书到读完,心情经历了起起伏伏。开始满怀期待,本以为作者将以最优美的文字解读宋词之美,没想到翻看目录确是活生生的宋词冷知识普及(也就是所说的“秘密”),然而读着读着,看作者用60个小短篇解释着诗词的基本知识,阐述一些意象的由来,以及诗词诗人背后的故事,不由让人跳出那些美丽的词藻,开始认真了解这些字句真正流传的原因。受益颇深。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1张图片

作者:林玉玫,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主攻唐宋词研究

读这本书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喜欢旷放洒脱的苏轼、辛弃疾,也喜欢委婉凄美的李清照、柳永。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性格和历史背景,造就了我们的多重的风格特点。我们喜欢一层捅不破的窗户纸,喜欢“上了锁就不用再敲的门”,也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阔。宋词之美,在于深远的意境,在于有些话你不说,我也懂。

但翻看《宋词背后的秘密》后,却格外感慨,原来这些潇洒、豪迈、凄美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伤心故事,原来人生的阅历是这样填满一个诗人的内心。

陆游: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南宋诗人陆游和妻子唐琬的故事被一再搬上荧屏,其生离的痛苦让无数人唏嘘。这本书的作者林玉玫将陆游与唐琬比喻成宋代版的《孔雀东南飞》,虽然不如焦仲卿刘兰芝轰轰烈烈殉情,但这种相爱却未能在一起的结局,也令人遗憾不已。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2张图片

陆游20岁时与唐琬成亲,两人婚后一直恩爱,但相传陆游的母亲对唐琬不满意(也有传言说唐琬不孕),迫使陆游与唐琬分开。后来两人又各自嫁娶。几年后陆游到沈园游玩,恰好碰到唐琬和他丈夫,陆游有感而发,写下《钗头凤》: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3张图片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后来这首词被唐琬看到,也和了一首《钗头凤》: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4张图片

相爱的人被拆散,大抵就是两首词中描写的心境吧,单几个叠字就道出了当年分开的悔恨和至今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过去了就无法回到原点,相见不如怀念。想起白居易在《简简吟》曾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但易散易脆的何止好物,因缘流转,只能珍惜眼下。

苏轼: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是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藻的丰富,风格时而豪迈时而婉转也不用再多说,此前,一篇《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阅,苏轼三次被贬仍心态豁然的经历,不难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逆境中寻求安身立命之道的智者。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5张图片

然而在感情方面,苏东坡也有着三段铭心的爱情。他对过世妻子王弗的感情是人们所熟知的,一首《江城子》写尽了断肠般的永别。王弗16岁时嫁给苏轼,婚后两人十分恩爱,王弗也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在苏轼为王弗所写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就有许多关于王弗的记载。例如,王弗不曾跟苏轼说过自己读过书。但她每每都会陪着苏轼读书,当苏轼有忘记的地方时,王弗就会提醒他。苏轼慢慢发现王弗是个个性沉静,但却聪敏的女子。后来苏轼在陕西凤翔担任判官,很多朋友前来拜访,王弗也担起帮苏轼分辨朋友好坏的重任,只可惜王弗27岁就过世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与哀伤之情,最后在苏轼的笔下化为这首感人肺腑的词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过世后,苏轼再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努力持家,陪他度过了不少人生的风雨,也是陪伴苏轼最久的。除了王弗、王闰之这两位贤妻,苏轼还有一个侍妾,叫王朝云。苏轼被贬惠州时,她算是苏轼的灵魂伴侣,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的佳句,表面虽在写西湖旖旎风光,实写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一次,苏轼指着自己的肚子问别人说,“我这里都装着什么?”有人回答满肚子的文章,有人回答满肚子的见识,苏轼都摇头否认,只有朝云说“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这才点头大笑。苏轼虽才高八斗,但有时特立独行,不容于世俗,唯有朝云明白苏轼这样的心情。但是朝云却因瘟疫去世了,年仅33岁,距王闰之去世不过3年。

朝云信佛,苏轼按照朝云的遗愿,于绍圣三年八月三日,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像四句禅谒:

浮屠是瞻,

伽蓝是依。

如汝宿心,

唯佛是归。

从此之后,便不再娶妻妾。


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因其冷清凄苦的《声声慢》为大家所熟知,是人们认可的词后。但其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格调欢快,少年时的李清照,活泼开朗,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_第6张图片

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18岁时,嫁给了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两人十分恩爱。更难得的是,俩人又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收藏书画,虽然经济不是很富裕,但两人情投意合。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喜欢研究古代钟鼎器物上的铭刻,碑文,两人还曾合力完成《金石录》。这样的天作佳偶,别说放在古代,就算放在婚姻自由的现代,都羡煞旁人。

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之难发生后,他们当时所在的青州又发生兵变,两人南迁到江宁,生活也陷入困难。没过多久,赵明诚就在建康病逝。赵明诚家境殷实,生前收藏了许多古籍文物。很快,就有人盯上了这些财富。据史料记载,宋高宗宠信的御医王继先登门,提出用三百两黄金来收买李清照保存的古籍文物。李清照没有答应。后来,社会上又流传起来李清照“颁金通敌”的传闻来。原来有人指责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对金国的赞颂之意,宣称李清照通敌。当时金兵压境,朝廷本身流离不定。李清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携带古籍文物追赶朝廷,希望通过向朝廷献宝既为自己洗刷罪名,也保住文物不致流散。

李清照跨出越海,跟随朝廷的踪迹。公元1132年,南宋局势略趋稳定。李清照决定将15车藏品中的绝大部分寄存到随皇室逃难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那里。然而,当年年底,金兵攻陷了洪州,藏品化为灰烬。

在李清照最为无助、孤苦伶仃的时间里,一个自称是赵明诚同学、时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来拜访李清照了。张汝舟对李清照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李清照为了晚年寻找一个稳定的依靠,决定改嫁张汝舟。然而这是才是悲剧的开始,原来这是张汝舟为了得到剩下那些珍贵的藏品而精心安排的阴谋。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暴露了本来面目。他向李清照索要宝物,断然遭到拒绝。张汝舟发现李清照还保存在手中的宝物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也颇为后悔。于是他对李清照横加虐待,希望将李清照折磨致死再轻易拿到宝物。李清照认清了张汝舟的丑恶面目,决定与他离异。按着宋代法律,妻子对丈夫提告,就算成功,妻子也要受罚。但为了摆脱噩梦,李清照宁愿坐牢。幸好有朝中亲戚相救,她告赢后只坐了九天牢。

经历如此多的变故后,李清照的词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她生活美满,偶尔与赵明诚分隔两地,词多以爱情、相思为主,南渡、丧夫后,她的词则多为悼亡伤痛、孤苦无依之感的抒发。

李清照晚年写下: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时她丈夫已亡,南宋王朝也已经摇摇欲坠,听说双溪的景色宜人,李清照决定去泛舟,只是不知道,这小小的船能否载动她一身的忧愁。

“I’ve never met a strong person with an easy past.(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有一段艰难的过往。)”读完《宋词背后的秘密》后,有一天脑子里突然浮现这句话,因为那些我们歌颂的诗人词人或许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艰难。的确,在人生的旅途上,苦难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而人只能通过接受它,找方法战胜它而握住命运的喉咙,并训练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奇葩说》最新一期辩题谈到“生活的暴击值得感谢么?”无意中有点契合看完这本书的感慨。在我看来,生活中处处充满暴击,像马东所说,这种暴击不在于某种量化或固化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创伤,在愁苦面前,我们都是平起平坐,没有谁的辛苦更不值得一提。我想,感不感谢,只是一种心态,有人需要,有人可能不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力抗争它,即使跌倒了短时间不能站起来,我们也要有个努力站起来的姿势。在困难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心性,才不枉辛苦这一遭,白吃了那些苦。

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因为每个人如果注定都有要艰难,何不让它帮助我们强大;因为因缘一刻不停地流动,成功不能久住,失败也不会停留。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词背后: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 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