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999年屈立新、唐越、王向东等专家经研究发现,大剂量地服用鹿茸提取物,可使心脏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等剂量能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显著增强,心率加快,收缩幅度变大,输出量增加;对于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著,对心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心跳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进而证明,鹿茸可迅速增强心肌功能,对慢性心脏疾病效果显著。
鹿茸中的溶血性磷脂酰胆碱(其他名称:卵磷脂(lecithin)磷脂酰胆碱既亲脂有亲水,所以有乳化功能,可以将体内的水分和油脂充分混合,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而引起的皮肤粗糙老化;可将多余的脂肪化为较小的乳滴排出体外,帮助产妇或肥胖者尽快恢复体形;可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化为极细的颗粒,从血管中排出,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使血管恢复弹性,血流畅通,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是NA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神经末梢的GnRH和多巴胺间存在着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及多巴胺有抑制GnRI-{分泌的作用。
中脑的神经原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你有否想过,人为甚么会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这可能都只不过来自我们大脑内一些微小物质的化学作用而已.
阿尔维德—卡尔森等三人就是研究这种人皆有之的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研究的化学物质名叫「多巴胺」(dopamine),能影响每一个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
人的脑中存在著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所以能有七情六欲,控制四肢躯体灵活运动,都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无阻.然而,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缝,讯息要跳过这道缝才能传递过去.
这些神经细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触」(synapse),当信息来到突触,它就会释放出能越过间隙的化学物质,把信息传递开去,这种化学物质名叫「神经递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神经递质.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今届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近年的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甚至,有学者提出,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了亢奋。)、前列腺素E(PGE)(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现已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除之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在体内由花生四烯酸所合成,结构为一个五环和两条侧链构成的20碳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结构,前列腺素分为A、B、C、D、E、F、G、H、I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前列腺素E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通气阻力;而前列腺素F的作用则相反。前列腺素的半衰期极短(1~2分钟),除前列腺素I2外,其他的前列腺素经肺和肝迅速降解,故前列腺素不像典型的激素那样,通过循环影响远距离靶组织的活动,而是在局部产生和释放,对产生前列腺素的细胞本身或对邻近细胞的生理活动发挥调节作用。前列腺素对内分泌、生殖、消化、血液呼吸、心血管、泌尿和神经系统均有作用。前列腺素E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其作用为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目前医学界已经可以从茯苓、葛根等植物中提取出前列腺素E,并应用在高血压的治疗领域。如肽平压软胶囊就含有前列腺素E。 另外,本类药物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加强胃粘膜的防卫能力,但其抗溃疡作用主要基于抑制胃酸分泌。)对恢复血管弹性、双向调控血压效果明显,适用于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慢性循环障碍等疾病。契合了中医所谓鹿茸可“强心复脉”的记载。
2、对血栓及血栓后遗症的作用
阴健,郭力弓等研究发现,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初步形成。鹿茸中的卵磷脂、脑磷脂作为血管“清道夫”,可有效降低血脂、清除血液垃圾,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法在血管内堆积,从而进一步防治血栓。
而卵磷脂、脑磷脂同时又是神经营养物质,能协同鹿茸中的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等高活性物质穿越血脑屏障,直接营养因血栓、脑出血而受损的神经,迅速建立神经侧枝,帮助血栓及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恢复生理机能。2004年经李立军、王东等科学家实验证明:鹿茸多肽也能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鹿茸多肽在体外可明显促进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为鹿茸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充分的实验依据。
3、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出血、心血管病、糖尿病足病、肾脏疾病等从本质上讲,就是由于高血糖环境下超氧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 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的活性降低,无法及时清除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导致自由基得以肆意侵犯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造成的。而自由基攻击人体组织的终产物丙二醛(MDA)(由乙醛和甲酸乙酯在碱作用下缩合而得,可在高真空下升华精制,主要用于医药中间体、感光色素的原料。与蛋白质不相容,有潜在的致癌性。生物体内,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氧化终产物为丙二醛,会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且具有细胞毒性。 丙二醛 (MDA) 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和脂褐质(次级溶酶体在完成对绝大部分底物的消化分解作用之后,尚有一些不能消化分解的物质残留于其中,成为残留体,有些残留体可以通过细胞的排遗作用,以胞吐的方式被清除,但是有些会沉积在细胞内,常见于脊椎动物和人类的神经元、肝细胞、心肌细胞内的脂褐质。 又称为致密体、老年色素、血褐脂、脂色素、黄色素、透明蜡体及残余小体等。)的升降可直接反映SOD的活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灌服全价鹿茸给老年小鼠或四氯化碳和乙醇中毒诱发肝、血中丙二醛(MDA)升高小鼠,能显著降低肝、脑组织中脂褐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强超氧歧化酶(SOD)活性。鹿茸的这一特性可使高血糖环境下SOD活性升高,从而减轻自由基对心脑血管及微循环系统的攻击,对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如:眼底出血、心血管病、糖尿病足病、肾脏疾病有较好的预防抑制作用。
4、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作用
据1994年阴健,郭力弓等人的研究成果介绍,鹿茸可使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来补血。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通过肺泡同体外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且血红蛋白一旦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无法再分离。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和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溶血性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血色素(血色素曾经是血红蛋白的传统称呼,是评价病人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经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有联系亦有分别。血色素(或者说血红素)只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其中一个成分。)及网状红细胞增加,对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症末期的患者,尤其对老年高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鹿茸注射液对乙酰苯肼致溶血性贫血小鼠及肾切除致肾性贫血大鼠,能促进骨髓造血,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说明鹿茸能显著增强造血功能,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血细胞的一种含铁的复合变构蛋白,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成。其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及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前身。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增生发育过程是: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数量,中医常用其治疗贫血及低血压。即所谓的“气血双补”。
5、对妇科疾病的作用
鹿茸可强肾阳,补肾虚。对肾虚引起的女性脱发、便秘、眼睛浮肿、黑眼圈、怕冷、经期紊乱、闭经、崩漏等症状有明显效果。
另外,凌云等专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马鹿茸中雌二醇含量为15.3ng/g ,达到纳克(ng)水平,具有雌激素的作用”。由于鹿茸中的雌二醇极具生物活性,对卵巢功能低下,难怀孕或习惯性流产有显著影响。
同时印证了中医所谓鹿茸能“调冲任,止崩漏”、“温寒止带”、“治宫冷少子”等功效。
6、对骨骼、关节疾病的作用
鹿茸在成茸的几天内,会迅速吸存数公斤钙质,说明鹿茸中的胶原蛋白可快速增加骨钙沉积,提高骨密度,改善并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鹿茸中的硫酸软骨素对修复软骨、改善关节运动机能有较好的功效;鹿茸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可加速骨伤患者的骨质重建,对促进骨折效果显著;故中医认为鹿茸可“强筋健骨”。
7、对免疫功能、创伤愈合及肿瘤的作用
1986年孙晓波、周重楚等专家实验证明,鹿茸提取物可以增加脾细胞中玫瑰花结细胞的数量,增强迟延性免疫反应,证明鹿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对细胞凝集素和红细胞溶血素的影响显著,提示鹿茸对体液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鹿茸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显著影响,说明鹿茸可全面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鹿茸所含有的大量表皮生长因子,对长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与创口有增强组织再生的能力。即中医所谓的“托毒生肌”。
1998年范玉琳、邢增涛、卫功庆等专家发现,鹿茸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株有显著的促分化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细胞体积增大,结构清晰,核明显,核仁清晰。说明鹿茸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
8、对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神经性病变的作用
鹿茸能迅速补充体能,改善睡眠,减轻疲劳。即中医所谓的“益气强志”、“竣补元阳”。同时对神经、内分泌、肝,肾、心脏功能及代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鹿茸“治一切虚损”。
葛迎春教授等人还研究了鹿茸提取物对人胚肺纤维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SDH)和多糖(PSR)含量的影响,证实鹿茸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年轻细胞中SDH和PSR的含量,提示其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单胺氧化酶(MAO)的活力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促使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数量减少,诱发老年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王本祥等专家研究了鹿茸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每日灌服鹿茸水提物对青年和老年小鼠脑、肝中的单胺氧化酶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老年小鼠的抑制作用较青年小鼠更为明显,抑制率在59%—93%之间。提示鹿茸可有效预防和抑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等老年疾病。